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09 6.3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彭凯平//陈涛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08171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1198078
上书时间2025-01-04
一、巴里坤县概况及致贫原因
古城(县城)南边岳公台,山下古塔埋古仙。
东西黑沟遥相望,岩画奇花连成片。
宝塔峻立冰沟口,黑沟藏春气非凡。
眺望北边蒲类海,天象群山一镜涵。
巴里坤,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古称蒲类国,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要道。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介于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之间,地处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276.4千米,南北宽180.6千米,总面积3.84万平方千米。
县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并有三座大山平行横亘其间:南有天山北坡的巴里坤山,当地称为南山;北有中蒙边界的准噶尔断块山系,当
地称为北塔山:中有被称为莫钦乌拉山,当地称为北山的天山支脉。三山之间,北有三塘湖盆地,南有巴里坤盆地——“三山夹两盆”,可谓新疆地貌之缩影。全县有可耕地50.4万亩(基本农田36.6万亩),每年实
播30万亩左右:有天然草场2866万亩,可利用草场1998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96万头(只):有湿地134万亩:林地122.7万亩,森林覆盖
巴里坤县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平均海拔1650米,年均气
率为1.45%。
温1度,极端最高气温35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6度。无霜期98天
到104天。整体气温偏低,没有气象学定义的夏季,一年划分为5月至9
月的暖季和10月至来年4月的寒季。即使暖季,在农耕人口集居的平原
地带日气温达到30度以上的天数也寥寥无几。无霜期极短,随着气候变
暖,现在也仅有100天左右,而在五六十年前的农耕时代,只有90天左右,
而古代就更为低下。因为地处内陆腹地,远离水汽发源地,峰面降水有限。
县境南缘的东天山雪峰、冰川和其中部的莫钦乌拉山积雪,以其深厚的水
源,滋养出了大片山地草原,可作暖季牧场;而莫钦乌拉山北坡与荒漠之
间的半干早草原是良好的寒季牧场。于是,自古以来县域境内就是理想的
游牧富地。因此,先秦至清初,这里的主体居民就是游牧民族,先有塞种,
继有月氏、匈奴、土厥,后有蒙古。两千多年以来,民族身份交替,游牧
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却是一如既往。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还产生过一些
隔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巴里坤县政自治始于1954年9月30日,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6年被定为五类地区。县域户籍人口10.5万人,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十三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比为35.8%,其他少数民族占比为2.2%。县辖15个乡镇场区、46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7个社区。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自汉代到近代,巴里坤一直起到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和中华文明传输前站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巴里坤相对比被富裕,当时包括牛、马、骆驼、羊在内的牲畜年存栏头数达一百万之参、人均30多头只。但随着整个亚欧大陆历史的变迁和当地地缘优势的变化,巴里坤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