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熊孩子,妈妈这样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有熊孩子,妈妈这样办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2 4.5折 42.8 全新

库存3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文静著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806724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8元

货号11446545

上书时间2025-01-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文静:心理学硕士,儿童教育讲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儿童教育方面的心理咨询以及儿童教育指导工作, 对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学有着独到的研究。出版了《停止吼叫,教育孩子请别任性》《停止呼叫,教育孩子请别任性2》《不错教养》《正面管教的孩子最有出息》《谁说坏孩子不能很好》《好母亲培养女儿的63个要点》《孩子的趣味社交手册》《好妈妈对女儿说的66句私房话》等作品。



目录

Chapter 1 妈妈磨出好脾气,熊孩子才有好教育 很多好孩子,生生被逼成了熊孩子 / 002 妈妈情绪稳定,孩子才不会失控 / 006 一定要孩子听话,那岂不是害了他 / 009 比来比去,孩子的优点都给比没了 / 014 偏见是把无影刀,刀刀毁娃于无形 / 017 也许你很爱他,但你却在虐他 / 022 Chapter 2 唤醒孩子的自律,让熊孩子学会自己管自己 你管得再严厉,都不如教给他自控力 / 028 你认为不对的,未必就是不对的 / 033 熊孩子不认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 038 内建自省体系,孩子自会追悔莫及 / 042 错不能白错,学到东西才是好样的 / 046 杜绝被宠坏的童年,从小赋予孩子责任感 / 049 让孩子感到愧疚,而不是满心羞耻 / 052 Chapter 3 换一种友爱的语气,解决与熊孩子沟通的障碍问题 熊孩子的敌意,来自妈妈的霸气 / 058 你不准孩子有意见,索性他就没主见 / 065 不被信任的孩子,不会信任父母 / 069 总对孩子食言,孩子满嘴谎言 / 074 你批评时的样子,决定孩子的回应方式 / 079 温和一点,孩子反而并不难管 / 083 被熊孩子排斥了,试试非语言沟通 / 086 问不出孩子心里话,只能怪你没本事 / 093 Chapter 4 用熊孩子的奇怪逻辑,化解熊孩子的莫名情绪 孩子的怪异行为,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 100 孩子无理取闹,说明他有情绪要宣泄 / 105 故意对抗,他的不满正在心中酝酿 / 108 拒绝说话,孩子这是和你较上劲了 / 112 熊孩子的拧脾气,其实很好好治愈 / 116 熊孩子闹脾气,找找原因在哪里 / 121 解除习惯性防卫,孩子不再固执到底 / 125 Chapter 5 建立顽童内驱体系,让熊孩子自己爱上学习 孩子学习不积极,往往家长有问题 / 130 妈妈越“鸡血”,孩子越厌学 / 133 孩子成绩差,还不是被你骂出来的吗 / 136 改变厌学心理,妈妈三心不可少其一 / 141 妈妈会刺激,学习也能变兴趣 / 146 多给一点欣赏,孩子自发上扬 / 151 利用逆反心理,刺激学习动力 / 155 妙用配套心理,让心虚使娃进步 / 159 为孩子创造自信,陪孩子拼搏上进 / 162 Chapter 6 调整你的清规戒律,不强制,熊孩子才能不叛逆 为啥你给孩子定规矩,孩子嗤之以鼻 / 168 如果你都做不到,孩子怎能不动摇 / 170 孩子一错再错,给予必要惩戒 / 173 奖励结合惩罚,让孩子遵守契约 / 178 不服管,闹脾气,试试临时隔离 / 183 允许孩子做自己的“辩护律师” / 186 从小教育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 / 189 Chapter 7 马虎好动还磨叽,几招让熊孩子学习做事 孩子不顽皮,才是真的有问题 / 194 让孩子玩,还要教他怎么玩 / 197 找到分神儿原因,才能提升孩子专注力 / 200 粗心马虎特大意,专项训练解难题 / 204 家有“小磨叽”,妈妈千万别起急 / 208 孩子作业拖延,不能硬管,要会管 / 211 以小事为契机,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 216 把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处理 / 221 Chapter 8 孤僻霸道暴脾气,内建情商管理,磨炼熊孩子社交力 孩子天性孤僻?那是你的理解有问题 / 226 封闭教育,将孩子与社会接近隔离 / 229 心胸狭小爱计较,认知培养很重要 / 233 满嘴脏话叫喳喳,孩子跟谁学的呢 / 237 张牙舞爪特霸道,多半是妈妈不会教 / 242 性格暴躁很暴力,根源问题在哪里 / 246 小孩儿之间的矛盾,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吧 / 249 孩子自私不合群,着重培养合作精神 / 253



内容摘要
     很多好孩子,生生被逼成了熊孩子 浙江省金华市,一名16岁的高中生,狠绝地挥舞起榔头,将自己的母亲砸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至亲母子,血浓于水,是什么让这个孩子丧失理智,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后期调查显示,这个孩子自幼性格内向,脾气比较急躁,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他的母亲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信条,对他动辄打骂,而且还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进行“刺激教育”,说他和别人家孩子比起来简直一无是处。 懂事后,他经常目睹母亲对父亲讲粗话,甚至对爷爷奶奶也口下无情,这使得他对母亲越来越厌恶,越来越憎限。 经历过无数次的精神裂变,这个孩子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教育者研究了一些伤亲的青少年,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生活在一个暴戾、专制的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几乎都是“高冷范儿”,极少和孩子进行平等、亲切的互动和沟通,对于孩子的内心,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但他们却对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孩子没有令他们满意,他们就会大发脾气。 孩子长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生长,大多只有两种结果——不是在压抑中爆发,就是在压抑中毁灭。 一个小男孩,只有10岁,妈妈要他学画画,每天下午放学,做完功课,必须练一个小时的画。即便到了周末,他也没有一点玩耍的时间,上午在家复习功课,下午是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末了还要去美术辅导班学画画。 然而,孩子对画画并没有多大兴趣,乃至后来,他看到画纸画笔就厌恶,他几次撕掉画纸:“我不学!我不画!我不喜欢画画,你们打死我,我也画不好!”但妈妈接近不理会孩子的抗议:“已经学那么久,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不理解大人的一片苦心呢!今后每天不画出一幅让我满意的作品,就别吃饭!” 孩子绝望了,为了断掉父母让他学画的念头,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用石头猛砸自己的右手……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父母非要孩子做,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时间一久,孩子还会滋生反感、厌恶心理,以至于产生消极对抗。这样的事我们听过也见过很多,那就是:你一定要我画,我就乱画;父母一来检查,画的都是圆圈圈,字写的东倒西歪……这还是好的,老实的。 不老实的,故意对抗,离家出走,自残……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或许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暴君”: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自己说了算,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不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不提供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会遭到严厉的训斥或惩罚。 这种专制型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首先,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父母为何什么事都要管着自己,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玩具一样被父母摆布着。 其次,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进而产生恐惧心理和压抑感,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懦、乖僻、冷漠的性格。 另外,如果父母总是压制孩子,不许他这样,不许他那样,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丧失对自我的掌控,他们会习惯被父母摆布,慢慢变成父母操线的木偶,即便将来自己足够强大,却没有了放飞自我的想法。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孩子一点主意也没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从记事起就没有掌控过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主权是被侵犯的,他们习惯于被控制,不知道也没学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样的孩子,骨子里会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习惯性地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因为他们从小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只有顺从才会得到赞赏和夸奖,所以他们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别人眼里的“绵羊”,成为别人“掠食”的对象。 再者,父母的专制主义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与家长形成情感对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乖巧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惩罚,并不是真的“心服口服”。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前面提到的那个断指孩子,很显然就是过早地产生了严重逆反心理。 最糟糕的是,以“专制”为主体的教养方式,根本就起不到教育的良好作用。 首先,它会让父母更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孩子长期得不到赏识、鼓励,这对他们的自信成长是莫大的打击。 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因为专制型的教育不把孩子当作个性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所以这种教养方式难以唤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共鸣,很难形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而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这样的爸妈就像是可怕的“独裁者”,他们在严格的要求下,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

精彩内容

如果你不倾听熊孩子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们行为的原因。如果你搞不清楚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想纠正他们的缺点就是不可能的。本书从不同角度,对熊孩子的“恶劣”案例追根溯源,对他们的“恶劣”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从行为习惯、性格情绪、思维逻辑、怪异心理等各个方面寻找熊孩子犯“熊”的症结所在,让父母认知孩子的“熊”,理解孩子的“熊”,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熊”,不吼不叫,用正确的教养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