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1.53 6.3折 ¥ 9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乐爱国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88981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9298891
上书时间2025-01-04
前言
一、题解:什么是精华?如何集成?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框架与局限
上篇
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
导言
第一章 谢无量: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先驱
一、概述
二、朱子的思想渊源
三、朱子的道统说
四、朱子哲学
五、朱子学与陆王的异同
六、朱子的教育学说
七、余论
第二章 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对朱熹《诗经》学的评价
三、从科学角度对朱熹格致说的诠释
四、对朱熹理欲论的分析
五、余论
第三章 唐文治:《紫阳学术发微》的理学救国思想
一、概述
二、朱子的学术思想历程
三、朱子的心性学与工夫论
四、朱子的经学
五、朱子政治学
六、朱子与陆王、浙东学派的异同
七、余论
第四章 吴其昌:“理学而尚考据”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子的著述
三、朱子的治学方法与辨伪
四、朱子“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
五、余论
第五章 周予同:经学史视野下的《朱熹》
一、概述
二、朱熹学术思想来源及著述
三、朱熹哲学
四、朱熹经学
五、朱熹史学与文学研究
六、朱熹与象山、浙东学派的关系
七、余论
第六章 陈钟凡:宋代思想史中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熹的学术历程与思想来源
三、朱熹的宇宙论
四、朱熹的心性论与修养论
……
下篇
附录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全部↓
《20世纪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
五、朱干学与陆王,畀同
朱子学与陆王的异同,一直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中的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除了第九章“朱晦庵”讨论朱子伦理学思想,还在第十章“陆象山”中包含“朱陆之论争”,专门就朱陆两派的形成发展以及朱陆的差异作了具体阐述,指出:“朱子偏于道问学,尚墨守古义,近于荀子。陆子偏于尊德性,尚自由思想,近于孟子。”①又说:“朱学泥于循序渐进之义,日必先求圣贤之言于遗书,日自洒扫应对进退始。其弊也,使人迟疑观望,而不敢勇于进取。阳明于是矫之以知行合一之说。”②与此不同,汤用彤的《理学谵言》,更多地强调朱子与陆王的小异而大同、殊途而同归。他在讲理学为“中国之良药也,中国之针砭也,中国四千年之真文化真精神也”的同时,又说:“理学中之大者日程朱,日陆王。程子沈潜,至晦庵而其学益密,陆子高明,至阳明而其学益精,一则酿有宋一朝之学风,一则酝有明一代之文化,是皆讲学之力也。”③显然,在汤用彤的救世良药中,朱子学与陆王之学是相互补充的。就朱子与阳明的异同而言,《理学谵言》说:“二先生之学各有其本根,故曾相抵牾,而其大别则阳明以格致为诚意,紫阳先格致而后诚意,然而最吃紧处,皆在慎独则无所同异也。……至如朱王之异同优劣,记者所不能言,亦不敢言,使释一端之争执而同进于大道。”④
谢无量对于朱子学与陆王异同作了具体的讨论。他的《阳明学派》第四编第五章“程朱与陆王”分为“格物致知说之异”和“讲学法之异”两节。在“格物致知说之异”一节中,谢无量先是阐述了朱子“格物”与陆九渊“格心”之不同,接着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朱王在“格物致知”诠释上的差异:(1)阳明“致知”在于“致吾心之良知”,“格物”意在“格其非心”;朱子“格物致知”在于即物穷理,“推极吾之知识”。(2)阳明谓:“吾欲致其良知,必就每事而正其不正者以归于正。知恶去恶,知善为善,即可以进于知行合一也。”晦庵谓:“欲极吾人之知识,必就天下之事,而各穷其理。”(3)阳明谓:“非良知昭明灵觉,则不能判断是非善恶。”晦庵谓:“人心之灵,凡事物微妙之旨莫不能知。”(4)阳明谓:“非良知光明发耀,即不能充为善去恶之功夫。”晦庵谓:“非知识完备,不能格穷理之功。”(5)阳明谓:“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晦庵谓:“天下之事,皆莫不有理。”(6)阳明所谓学,惟在致良知。良知昭明,则万理自具。施之日用之事,有不待讲习而自得其宜者矣。晦庵所谓学,即在天下之事。由既知之理,而益推穷未知之理。(7)阳明以良知犹明镜照物,良知既明,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所不知。晦庵谓:“即物穷理,用力之久,则一旦豁然贯通,物之表里精粗,无所不到。”①谢无量还说:“程朱论格物致知,重在事实之经验;阳明论格物致知,重在良心之悟彻。宋明以来论格物,多此二大派之绪也。”②
在“讲学法之异”一节中,谢无量又从多个方面阐述朱子与陆王在为学上的差异:朱子说“即物穷理”,陆王偏重此心;朱学为经验的、归纳的,或流于支离灭裂;陆王之学,为直觉的,为演绎的,其流或入于禅;陆王以德行之本体即学问,朱子先求学问之方法,而后进及于德行;朱子主张“理气二元”论,陆九渊讲“理为宇宙之一元”,阳明讲“理气合一”;朱子教人,以道问学处较多,陆九渊则以简易直截;朱子言学者修身,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末,极之礼法威仪之至;阳明之言礼,则贵简而不贵繁;朱子以六经为金科玉律,终身注释六经,陆九渊则讲“六经皆我注脚”。⑧谢无量还说:“程朱、陆王二派,各有所长。学者如欲循序渐进,宁用晦庵之说为平易著实。陆王主于顿悟,资性聪敏者或好之,然其弊有流于陋,有入于禅,故亦不可不察也。”④
此外,《阳明学派》第三编第三章“知行合一论”,有“阳明之论知行与朱晦庵之关系”一节,分析了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朱子知先行后的差异,认为阳明讲知行合一,“其根柢无不在于本心之良知”,而最终在于“正其念虑为事”,其弊“或有流于禅而不自知者”;朱子讲先知后行,“非不重行,而本于事物经验以求之”,其弊“或终身致力于训诂注释,以为居敬穷理之功,至不免流于支离灭裂”。⑤
……
查看全部↓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展开对20世纪朱子学研究进行论述: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和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兴盛。其一,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部分;其二,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兴盛部分。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在此基础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