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8.92
6.3折
¥
4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冯波主编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08787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8241211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冯波又名冯子芮,天津市人。1965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2004-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修社会学专业核心课程。2003年10月起负责论证创办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专业(该专业于2004年初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2004年起负责社会学专业教学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教授,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学和科研领域为: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传播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性别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已出版两部著作,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目录
绪论
节 宗教何谓
第二节 宗教社会学何谓
第三节 宗教社会学何用
章 对宗教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节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宗教功能研究综述
第二节 古典西方社会学家对宗教社会功能的研究
第三节 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看待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对宗教规范、仪式的社会学研究
节 对宗教规范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 对宗教仪式的社会学研究
第三章 对不同类型宗教的社会学研究
节 对伊斯兰教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 对天主教、基督教的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对道教的社会学研究
第四节 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学研究
第五节 对佛教的社会学研究
第四章 宗教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节 宗教与经济
第二节 宗教与政治
第三节 宗教与文化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
第五章 宗教与民族
节 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
第三节 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的民族宗教工作
第六章 宗教与大众传媒
节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涉宗教内容的定位和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媒涉宗教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五节 对佛教的社会学研究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报应等。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列国时代。公元前7世纪到前4世纪在印度历史上是列国纷争的时代,犹如中国的春秋时代,思想和宗教异常活跃,宗派林立,争鸣激烈。到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北部出现了16个强国。约公元前565年,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降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其父为净饭王。29岁那年,乔达摩·悉达多告别亲人,出家修道。经历诸多尝试、磨难,在35岁那年,于一棵菩提树下悟道。从此,他开始了历时45年的传教活动,直到80岁去世。世人一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或佛陀。佛教创立初期,主要流行于印度恒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3世纪,印度强盛的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加以大力弘扬。他广建佛塔,直接参与指导僧团活动。从阿育王时期到公元前l世纪,在这200余年的时间里,佛教不仅风靡印度全境,并且迅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中国、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传播。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分为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丝绸之路,为佛教传播的北路,从犍陀罗(巴基斯坦、阿富汗北境)经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新疆),再经河西走廊抵达中土,古称“丝绸之路”。第二条路线是海上丝路:从南印度经由海路,传至印尼、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地,部分支派透过华南登陆,再进入中国南方发展。第三条路线是喜马拉雅山,这是较晚出现的传播路线,是从东印度(含孟加拉及尼泊尔)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成为密宗佛教的主要传播路线。公元4-6世纪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佛教在印度、斯里兰卡、南洋群岛诸古国、中国等国家得到当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发展特别迅速。7世纪以后,佛教中心开始转移:印度教在当时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佛教逐步密教化——一部分佛教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8-9世纪以后,佛教僧团在印度日益衰落。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趋于消亡。从19世纪末开始,佛教在印度出现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人欧洲和北美。目前,佛教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
相传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开始传人中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明帝夜梦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日,西方有神,名日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佛像焉。”汉明帝永平十年,汉使者于中天竺大月支,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像梵本经60万言,载以白马,达洛阳,兰以沙门服谒见,馆于鸿胪寺。十一年,敕洛阳西雍门外立白马寺,摩腾始译《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教经典。其后,西域译经大师相继东来,宣译佛经。从三国开始,汉地僧人出于研究和弘扬佛学的需要,开始立志西行求法。例如,朱士行于魏甘露五年(260年)从陕西西安出发,西涉流沙,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得到大品《般若》的梵文本。东汉至三国时期,即佛教初传到中国的时期,佛教在中国基本上被看作是神仙、方术之类的东西,或者认为佛教只是类似于当时的黄帝、老子之道。佛教的影响和规模都有限。在这个时期佛教注重经典翻译、阐述教义等活动。早期佛经传译借助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来阐释佛教教义。如把佛解释为一种谥号,和传统的三皇五帝名称一样。或者认为佛乃道德之元祖。东汉初年,佛教主要在帝王将相等上层社会中流传。
……
精彩内容
本书是作者长期关注、研究宗教现象并为本科生开设宗教社会学课程的成果。本书的绪论部分回顾了宗教社会学的历史,介绍了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探讨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意义、方法。然后分六章涉及了如下内容:对宗教功能的社会学研究,对宗教仪式和规范的社会学研究,对不同类型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宗教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宗教与个人,宗教与传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