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学视域下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 问题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8.37
4.9折
¥
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王伟清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270860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008798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伟清,湖南双峰县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五年制)理学学士,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创造学与机械创造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专业教育学博士;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曾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013年度湖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省优秀指导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躬耕于创造性人才培养与“教育资源学”等领域。在《教育与经济》《电化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独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高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性小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三个国家级大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两个省级大奖。曾长期担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资源学研究所所长。
目录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综合述评
1.4 研究视角、前提与方法
1.4.1 研究视角
1.4.2 研究前提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思路
1.5.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创造性人才的界定及其培养目标的定位
2.1 创造性人才的界定
2.1.1 “人才”的界定
2.1.2 “创造性人才”概念的选择
2.1.3 “创造性人才”概念的界定
2.2 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2.1 基本的定位思想
2.2.2 目标定位的四维分析
2.2.3 基本目标的定位
第三章 创造性人才培养与课程资源条件保障
3.1 课程资源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
3.1.1 课程资源
3.1.2 课程资源条件与课程资源条件保障
3.1.3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及其保障
3.2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之微观考察
3.2.1 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含义
3.2.2 创造性课程资源主要类别及其课程效用性分析
3.2.3 基本的创造性课程资源条件分析——创造性课程内容资源
3.2.4 基本的创造性课程资源条件分析——创造性教师
3.3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之系统考察
3.3.1 实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创造性课程与创造性课程系统
3.3.2 创造性课程系统的二元分割
3.3.3 创造性课程资源系统的内涵、性质与功能
3.3.4 创造性课程资源条件的系统保障
3.4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之主体考察
3.4.1 各级政府
3.4.2 理论研究者
3.4.3 一线教师
3.4.4 创造者
3.4.5 教育行政组织
3.4.6 学校管理者
第四章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4.1 创造性课程内容资源保障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4.1.1 创造性课程内容资源保障不足的表现
4.1.2 创造性课程内容资源保障不足的原因
4.2 创造性课程条件资源保障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4.2.1 创造性课程条件资源保障不足的表现
4.2.2 创造性课程条件资源保障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保障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之对策
5.1 端正主体认识,强化保障意识
5.1.1 正确认识人类的创造、创造活动与创造力
5.1.2 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创造性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5.1.3 正确认识创造教育的投资价值
5.2 正确评价业绩,激发保障动机
5.2.1 探明主体职责
5.2.2 严审评委资质
5.2.3 制订评价体系
5.3 建立目标系统,提供保障依据
5.3.1 正确认识目标及其系统
5.3.2 科学确定系统的总目标
5.3.3 分解推断以探求子目标
5.3.4 需求分析以增强科学性
5.3.5 系统架构与模块化处理
5.4 加强资源研究,增强保障能力
5.4.1 以建资源库为目标
5.4.2 以分类研究为途径
5.4.3 以属性研究为重点
5.4.4 以学科建设为后盾
5.5 加强理论研究,增强保障理性
5.5.1 加强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理论研究,提高供给理性
5.5.2 加强创造性课程资源的配置理论研究,提高配置理性
5.6 加强资源开发,确保资源供给
5.6.1 明确主体职责
5.6.2 科学理论指导
5.6.3 按照开发步骤
5.7 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系统保障
5.7.1 注意采取基本的配置策略
5.7.2 灵活运用有效的配置方法
5.7.3 精心选配合适的课程资源
5.7.4 科学构建资源系统的结构
5.7.5 反复评价与完善配置方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全球竞争形势日益加剧,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尚未来得及充分体验20世纪末才出现的知识经济的内涵,甚至或许还未找到迎接和适应这一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之良策。西方即有人提出了“创造力经济”(creati。e Economy)概念,在美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并迅速波及全球。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已不再是竞争的真正动力,竞争的真正动力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源于人的创造性。j”与此同时,人类也正在面临着许多威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瘟疫频发等,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应对,最有力的武器仍然是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因此,大力加强对人类自身的创造规律及其推广应用研究和对创造性人才及其培养的研究,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诚然,人类落成的第一间茅草屋等文明成果,足以说明创造性人才自古就有。但是.创造性人才的自然生长方式、教育培养方式和以教育培养为基础的复合成长方式这三种成长方式中,自然生长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创造力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在质与量方面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在专业领域和类型结构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在创造性人才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各行各业、各专业领域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去迎接创造力经济时代的挑战。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是人类四大发明的摇篮,是世界四大文明卉国之一。英国学者坦普尔曾经指出:现在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除了指南针、印刷术、纸、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还有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代音乐、十进制计算、纸币、多级火箭、水下鱼雷乃至蒸汽机的核心设计等,都源于中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明代以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开始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实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等战略,创造了持续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达58.5%。0
然而,在为祖国感到高兴、骄傲、自豪之际,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完全归功于科技创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优良文化等都是功不可没。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2019年我国的创新指数排在第14位…,这个排名虽然是可喜的巨大进步,但也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并不够相称;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一90年代就达到了70%·~80%。,而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不断进步,但还不到60%,离创新型国家贡献率必须在’70%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创新能力与科技进步......
精彩内容
21世纪,全球竞争形势日益加剧,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尚未来得及充分体验20世纪末才出现的知识经济的内涵,甚至或许还未找到迎接和适应这一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之良策。西方即有人提出了“创造力经济”(creati。e Economy)概念,在美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并迅速波及全球。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已不再是竞争的真正动力,竞争的真正动力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源于人的创造性。j”与此同时,人类也正在面临着许多威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瘟疫频发等,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应对,有力的武器仍然是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因此,大力加强对人类自身的创造规律及其推广应用研究和对创造性人才及其培养的研究,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媒体评论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确定本书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通过阐述创造性人才的界定问题和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为后续课程资源条件保障问题的研究提供目标依据。第三章主要是阐述培养创造性人才究竟需要何种课程资源条件,谁来承担培养创造性人才所需课程资源条件的保障任务。第四章主要是阐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不足的各种表现与原因。第五章主要是针对前面分析的创造性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不足的各种表现与原因,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创造性课程资源条件保障不足的各种对策,并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