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反恐体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俄罗斯反恐体系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6 3.4折 7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艳梅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8969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8638739

上书时间2025-01-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戴艳梅,四川雅安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教授,公安部警卫局不错工程师,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特聘专家,新疆警察学院客座教授,军事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反恐与国家安全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二、难点、创新点、研究方法与主要框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俄罗斯反恐的阶段划分()
第一章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苏联时期的反恐机制()
第二节俄罗斯反恐体系构建的背景()
第三节别斯兰事件前的俄罗斯反恐体系()
第二章俄罗斯反恐法律体系()
第一节基础性反恐法律文件()
第三节俄罗斯反恐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俄罗斯反恐主体体系()
第一节反恐组织协调系统()

前言()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二、难点、创新点、研究方法与主要框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俄罗斯反恐的阶段划分()
第一章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苏联时期的反恐机制()
第二节俄罗斯反恐体系构建的背景()
第三节别斯兰事件前的俄罗斯反恐体系()
第二章俄罗斯反恐法律体系()
第一节基础性反恐法律文件()
第三节俄罗斯反恐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俄罗斯反恐主体体系()
第一节反恐组织协调系统()
第二节反恐情报系统()
第三节反恐行动系统()
第四节反恐保障及监督系统()
第五节俄罗斯反恐主体体系的特点()
第四章俄罗斯反恐体系下的反恐工作()
第一节强力打击恐怖组织与恐怖分子()
第二节通过多种手段阻遏恐怖事件的发生()
第三节减轻与消除恐怖活动危害()
第四节抵制恐怖主义思想()
俄罗斯反恐体系研究
第五章对俄罗斯反恐体系的评价()
第一节俄罗斯反恐体系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节俄罗斯反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俄罗斯反恐体系建设的形势展望()

精彩内容
恐怖主义是俄罗斯当前国家安全中很主要威胁之一,自2006年俄罗斯反恐体系改革以来,其境内的恐怖主义得到很好压制。在对卷轶浩繁的原始材料阅读、整理、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本书依据体系构建、运行应有的内在逻辑关系,在靠前外抢先发售全面梳理了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全貌,清晰地展示了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历史延承,反恐法律体系与组织体系的构成与功能、发展方向与特点,其成功的经验与尚存的不足。俄罗斯反恐的历程,以及当前较为成功的反恐体系可以为我国反恐提供良好借鉴。

媒体评论

                                                                                    
                                            

第一章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历史演进
俄罗斯是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其反恐体系建设也借鉴了苏联反恐的经验教训。引发俄罗斯恐怖主义的民族分裂主义在苏联时期就已埋下根源,由于克格勃五局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控制,苏联时期恐怖活动仅有零星几起。苏联时期的反恐着眼点在预防,建立了情报、决策、行动三位一体的快速反应机制,采取了过度的社会控制与惩戒措施,行之有效,但也导致自身解体。克格勃专家情报与行动技术高超,为俄罗斯继承。
19911996年俄罗斯独立之初,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身几经变革,实力越来越衰弱。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签署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使车臣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1996年俄罗斯着手构建反恐体系,1998年俄发布第一部《反恐法》,构建了俄罗斯最初的反恐体系。该体系以打击恐怖主义为核心,成立联邦反恐委员会,领导权由总统与总理分担,联邦安全局局长与内务部长分任副主席,6家强力部门及政府各部部长为成员。俄罗斯随后实施第二次车臣战争,消灭了大股匪帮,但也造成了恐怖活动在俄罗斯全境扩散。第一代反恐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未能防止别斯兰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恐怖活动。
第一节苏联时期的反恐机制
苏联时期,反恐属克格勃(комитет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КГБ)的职责范围。据19581223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会通过的“苏联部长会议克格勃条例”,克格勃的功能一共9项,其第二项是,“打击间谍、颠覆、恐怖主义及其他爆炸活动”,第三项是“打击反苏维埃及民族主义因素的敌对活动”。СтруктураКГБСССР,年苏联《刑法》规定“恐怖活动指因国家、社会活动家或政权代表的国家或社会活动对其实施暗杀,其目的是破坏或削弱苏联政权”,“针对外国代表的恐怖活动是指杀害外国代表,其目的是挑起战争或国际复杂局势”。Терроризм:понятие,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克格勃部门繁多,职能全面,五局负责国内维稳与反恐工作,其余部门则负有协同
俄罗斯反恐体系研究
第一章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历史演进
责任。为预防威胁政权的现象出现,维护国家的稳定,克格勃对国内各种不稳定苗头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与预防,由此带来了僵化的稳定。克格勃依据苏联《刑法》第70条“反苏鼓动和宣传”及第190条对“传播诋毁苏维埃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显而易见的谎言”,对包括恐怖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流观点的散布进行有过之无不及的预防。尽管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为稳固政权有过血腥的斗争,但苏联政权稳固后至其解体前恐怖事件仅有零星发生,这与克格勃高效的工作机制、过度的社会控制有密切关系。
 一、克格勃反恐机构
19171220日,苏联成立契卡(全称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逮捕苏联国内的反革命分子,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拥有侦查、预审权力,负责管理监狱、搜查、逮捕、拘禁等事务。1922年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其后曾使用过国家安全局、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部等称谓。斯大林时期的克格勃权力极大,是斯大林进行“大清洗”、“肃反”,操控政权,维护稳定,掌握局势的主要工具。斯大林去世后,1954313日,国家安全部改组,苏联成立了形式上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实际上由苏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直接控制的克格勃。成立之初的克格勃由对外情报局、反间谍局、军事反间谍局、秘密政治局、经济局、运输局、监控局、加密解密局、党和政府领导人警卫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指挥局、调查局、核工业特别处、业务技术应用处、提供密码工具与用于特殊目的的文件及文件与笔记检查处、无线电反侦察处、特殊技术处、政府通讯处、档案登记处、监狱处、人事局、院校局、总务局、计划财务处、动员处、会计科组成。Комитет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克格勃功能强大,是对国内外都负有情报任务,拥有技术、人力手段,涉及多种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集情报、安全、保卫于一身的多功能情报单位。苏联规定反侦察任务包括“发现、预防与清除间谍、恐怖主义、颠覆以及其他敌对组织、境内外资本主义国家思想中心与外国反苏组织的侦察行为”,Контрразведка,/因此反恐任务在反间谍局及军事反间谍局均有承担,而对外情报局的“К”局(反间谍局)亦承担有防止恐怖分子入境的任务。1967年五局成立后全面承担维稳反恐工作。
19676月,新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呈交苏共中央一份重要报告,汇报了国内反苏活动情况,认为这些活动旨在“建立地下反苏集团,为民族主义运动推波助澜”,是“进一步发动教徒和宗教派别主义者的反动活动”。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28页。在安德罗波夫的建议下,19677月克格勃专门成立了重点打击意识形态颠覆破坏活动的机构,即克格勃第五局。五局通过“对政治局势进行深刻分析,并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遏制源自国外的意识形态扩张,形成一张强有力的盾牌”。菲利普·博布科夫:《克格勃与政权——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回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481页。其基本任务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思想渗透,对一些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力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各地的犹太人和沿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等表现出明显分离意识的非俄罗斯族人实行严密的监控,建立情报网,同时对要求移民的少数民族公民进行严格审查。
五局共有15个处,其中五处、六处、七处、十一处有明确的反恐任务。五处主要职责是给予地方克格勃机关帮助,防止出现大规模反社会现象;侦察匿名散发反国家传单者,或号召以暴力手段危害国家的人;检查和组织预防恐怖主义倾向的工作。19698月,在五处“反恐”组基础上成立了七处,职能是“揪出并检查出于反苏目的企图使用炸药和爆炸装置的人”,该处下设有侦察实施恐怖袭击的匿名传单组、反犯罪组,在地区分局和处机关还有监督工作组。Лубянка:ОрганыВЧКОГПУНКВДНКГБМГБМВДКГБ1917-1991Справочник
ДокументыСоставителиАИКокурин,НВПетровМ,2003,с167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恐怖主义倾向、意向和行动的情报都归口于七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于1977年成立了十一处,职能是“为粉碎敌人和敌对分子在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准备和进行期间的各种破坏活动而开展肃反工作”。在奥运会闭幕后,该处被赋予对体育界、医疗卫生界和科研机构进行监视的职责。据情报对来自外国公民的恐怖嫌疑的侦查由克格勃第二总局实施。1989年末这项工作交由十一处担任,该处常与七处一起开展工作,反恐部门增添了防止西欧恐怖主义渗透的任务。1982年,五局编制424人,123个州平均每州有200名谍报人员,总人数达到了25000名,在国内形成了严密的监控网络,以“可靠地掌握国家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监视社会的精神状态”。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31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始之后,1989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下令撤销了五局,在其人员和组织基础上建立了“宪法制度保卫局”,从而使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思想在克格勃体系部分地得以体现,使克格勃的工作性质和职权范围发生了转变。
尽管克格勃有极强的情报能力,但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没有反恐行动部队,也造成了反恐行动的迟滞。1973年,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弗努科沃机场遭到劫持,克格勃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解救了人质,但时效性很差。这一事件使克格勃意识到反恐行动力量的缺乏。为预防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出现慕尼黑奥运会类似惨案,197295日德国幕尼黑第20届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九月”突击队劫持9名以色列运动员,因德国警察解救人质不力,造成9名运动员全部罹难、2名警察和5名恐怖分子死亡的惨剧。同时应对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苏联领导人考虑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能在国内外随时随地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19747月,安德罗波夫下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隶属于克格勃七局,直接归总书记和克格勃主席领导,任务是在国内外打击劫持人质和交通工具、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这支反恐分队被定名为A小组,是俄罗斯第一支专业反恐部队,即后来的阿尔法小组。A小组的成立是苏联反恐机制的重要变化,从此苏联形成了情报、决策和行动“三位一体”的反恐机制,这种机制切合实情与实战需要,反恐时效性大大加强,保障了苏联时期反恐工作的顺利进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