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8.99
6.3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吕成冬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187520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9609206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序 章 一次特殊的苏联访学之行 / 001
壹 家庭出身与教育
第一章 父亲钱均夫 003
吴越钱氏之后 / 003接受传统与现代双重教育 / 004教育救国思想的实践者 / 008辞职后的寓居生活 / 011
第二章 母亲章兰娟 014
大家闺秀 / 014母爱似水 / 016
第三章 中小学教育 019
注重学科发展的均衡 / 020注重课外阅读的积累 / 023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 024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 026
第四章 家庭教育 028
家庭教育的理念 / 028家庭教育的内容 / 029父子之间切磋学问 / 031
贰 大学时期立志工科报国
第五章 在交通大学的求学生活 035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大学 / 035为分数而奋斗的工科生 / 038为何难忘两位大学老师 / 042
第六章 “钱学森之问”的思想起源 045图书馆:“每天必去的地方” / 045敢于对教材内容提出异议 / 047“这是几句忍不住要讲的话” / 048
第七章 一位工科生的艺术修养 051专业水平的次中音号乐手 / 051具有“技术美学”思想的设计师 / 053专业且狂热的摄影发烧友 / 054
第八章 学术兴趣转向航空工程研究 056钱学森发表的航空文章 / 056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 / 060课程之外的知识积累 / 062
第九章 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064前往南京参加选拔考试 / 064清华大学的放榜日 / 067在国内的专业实习 / 068
002
叁 留美时期的读书生活
第十章 北上办理出国手续 075MIT同意接受钱学森就读 / 075北上办理出国护照 / 077申请“另纸签证” / 078
第十一章 从 MIT硕士到 CIT博士 081从上海外滩码头启程赴美 / 081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生活 / 084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生活 / 087
第十二章 清华大学的两次“延期” 091第一次延长奖学金 / 091第二次延长奖学金 / 092
第十三章 受益终身的科研方法 095先博后约:强化梳理学术史的能力 / 095以专致精: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096由精求通:构建广博的科学知识体系 / 100
第十四章 专业的音乐评论家 103第一篇评论:《音乐和音乐的内容》 / 103 第二篇评论:《机械音乐》 / 106第三篇评论:一封“美国通信” / 109
肆 从青年学者到世界科学家
第十五章 加州理工学院的青年学者 115决定留在加州理工学院 / 115科研与教学“双肩挑” / 118受聘担任委托研究员 / 123
第十六章 清华和北大“特聘”未果 125清华大学两次聘任钱学森 / 125胡适拟聘钱学森之经过 / 127
第十七章 美国“上校”的欧洲之行 133钱学森的“再入境”问题 / 133“强壮”行动的参与者 / 136参与撰写《迈向新高度》 / 139
第十八章 MIT历位中国籍教授 141钱学森加盟 MIT航空工程系 / 141MIT启动晋升教授程序 / 143为何申请美国居留证 / 145
第十九章 归国传播技术科学思想 148母校交通大学的邀请函 / 148向国内科学界传播科学前沿 / 150技术科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 154
第二十章 一次工作报告与世界学术地位 156重回加州理工学院任职 / 156奠定世界学术地位的工作报告 / 159
伍 婚恋与家庭生活
第二十一章 “蒋英独唱会”蜚声乐坛 165名门之女 / 165赴欧留学 / 167蜚声乐坛 / 169
第二十二章 钱学森与蒋英的婚礼账单 175钱学森回国探亲访友 / 175一份珍贵的婚礼账单 / 176一场简约朴素的婚礼 / 178
第二十三章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 182波士顿的新婚生活 / 182洛杉矶的家庭生活 / 184
第二十四章 钱学森的经济来源与生活支出 187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 187执教后实现经济独立 / 189实现财务自由之后 / 190
第二十五章 钱学森的穿着与朋友圈 195冯·卡门学派的穿着风格 / 195中国留学生的朋友圈 / 196交大和清华的“双重校友”身份 / 198
陆 思想启蒙与报国初心
第二十六章 青年时代的“思想启蒙” 203中学时代朦胧的“革命思想” / 203大学期间“人生观上升了” / 205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活动 / 207
第二十七章 珍藏国画《西湖一角》 209《西湖一角》的创作者 / 209他日归来:国画中的家国情怀 / 212
第二十八章 婉拒教育部长的聘请 214交通大学校长更迭风波 / 214为何拒绝教育部长的聘请 / 216
第二十九章 “北方局”的秘密来信 218“北方局”来信之后 / 218FBI和 CIA的联合调查 / 221“钱学森案件”的发生过程 / 224
第三十章 揭开层层迷雾 228美国各方的利益考量 / 228涉密文献的技术鉴定 / 229“敌人怎会轻易放过” / 231中国政府做好随时出手准备 / 233
第三十一章 苦等五年终回新中国 236咖啡苦与甜的寓意 / 236美国总统的一次误判 / 239求援信的转寄过程 / 241回国旅费及预提所得税 / 245中国政府派员迎接 / 247
第三十二章 一份绝密档案的次公布 253国务院安排的东北之行 / 253起草绝密文件的前后 / 255“依靠外援”还是“独立自主” / 259
终 章 时代与韶华 / 263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 265
附录二 钱学森早年大事记 / 269
后 记 / 283
内容摘要
钩沉历史,鉴往知来,启迪中国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海外学子学成归国,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钱学森是海归科学家群体中的典范。本书以大历史观视角和微观史学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运用大量原始档案文献史料,选取钱学森1911年出生至1955年归国的早年求知岁月作为叙述对象,勾勒他如何顺应时代、不负韶华,展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自信,树立远赴海外求学只为“他日归来”科学报国的人生信仰。同时以体察入微的人文关怀,从日常生活视角还原钱学森真实可感和充满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本书是一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图书,对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中国梦的建设伟业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主编推荐
1.史料性
本书具有大量一手档案资料,次公布60份珍贵照片和档案图片,可作为研究钱学森早年求知岁月的本底资料。本书是作者在过去十年整理、考证和研究原始档案文献史料的成果。这些史料包括:(一)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国档案机构馆藏珍贵的近2000余页档案资料,包括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麻省理工学院档案馆、康奈尔大学档案馆、普林斯顿大学档案馆、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等。(二)钱学森家属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照片资料,包括钱学森文章、书信、手稿、讲话稿、剪报等近2.4万页,以及钱学森留美时期的珍贵照片1094张。(三)各类年谱、汇编和文集等一手资料,如《竺可桢全集》《年谱》《年谱》《钱三强年谱长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钱学森文集》《钱学森书信》等。(四)大量中外文报刊,包括《申报》《大公报》《空军》《浙江教育行政月刊》《世界知识》《航空杂志》《工程界》《音乐教育》《浙江青年》《基督教箴言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
2.启迪性
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让科技工作者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本书的选题策划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书以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宏大历史为背景,考察钱学森如何顺应时代、不负韶华,凭借自身努力逐渐成长为世界科学家,展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科学自信,尤其是钱学森发出那句“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的”时代之音,能够从现实角度为新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科学自信提供强有力的历史经验和论证依据。
其次图书在反映钱学森在国内求学期间思考“如何迎头赶上世界各国”的过程中,不仅树立“科学救国” 的宏伟抱负,而且在共产主义思想启蒙下形成朦胧初心:“要中国能得救,要世界能够大同,只有靠共产党。”正因如此,他在留美求学二十年间矢志不渝初心理想,一切努力均“以作他日祖国成立共产党政权时回来为国效劳”。这种远赴海外求学只为“他日归来”科学报国的人生信仰,对迈入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如何投身伟大的建设伟业,有积极启迪价值。
3.故事性
“他日归来,湖山依旧”是一位长辈给钱学森留美求学时的寄语,殷切地期望他学成归来,为国贡献。本书主题虽然是科学家家国情怀,但在整本图书中这个主题一直在是徐徐道来,作者在以大历史观勾勒钱学森如何顺应时代、不负韶华的同时,以体察入微的人文关怀,从日常生活视角还原钱学森的原生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兴趣爱好、婚恋生活、人际交往和鲜活个性等,塑造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老师、学生和朋友等多重身份的立体形象,体现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比如钱学森在大学时代以及留美求学时代的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其回国“求援信”的转寄过程等等,作者以历史档案为依据,真实客观地还原了钱学森的早年人生,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拉近与钱学森的距离。
精彩内容
钩沉历史,鉴往知来,启迪中国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海外学子学成归国,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钱学森是海归科学家群体中的典范。本书以大历史观视角和微观史学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运用大量原始档案文献史料,选取钱学森1911年出生至1955年归国的早年求知岁月作为叙述对象,勾勒他如何顺应时代、不负韶华,展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自信,树立远赴海外求学只为“他日归来”科学报国的人生信仰。同时以体察入微的人文关怀,从日常生活视角还原钱学森真实可感和充满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本书是一部新中国成立献礼图书,对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的建设伟业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媒体评论
书稿整体棒,提供了大量信息,相信此书会受到读者欢迎。此书也会鼓励今日之留学青年,勿忘记这片土地,学成后早日回国或者以各种形式帮助祖国。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华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