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五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39 4.5折 70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ISBN9787105087686

出版时间200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5701321

上书时间2025-01-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
 本《丛刊》的资料搜集和编辑整理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地区和单位集体进行的。早在解放初期,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各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开展民族工作,就曾组织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过调查。l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秉承党中央指示,进一步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在编写《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过程中,又做了必要的调查。现将历次调查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资料,由各有关单位分别加以整理,编辑出版,这对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凌云县后龙山背篓瑶社会历史调查一、基本情况二、历史的概述三、落后的原始农业四、沉重的劳役五、生活习俗六、文化教育上林县正万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解放前的农业状况三、解放前的政治概况四、解放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五、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田林县凡昌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经济三、农业合作化运动四、政治五、文化教育六、生活习俗田林县那拉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经济结构三、政治四、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田林县渭标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经济三、政治四、物质文化五、精神文化六、家庭生活与宗教生活巴马瑶族自治县甘长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经济三、政治四、文教卫生与生活习俗百色县洞好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经济三、政治制度四、解放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五、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凌乐县览金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解放前社会状况三、文教卫生四、风俗习惯五、解放后各项群众运动西林县那兵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解放前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三、解放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四、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可爱的三只羊二、苦难的日子三、战斗到天明四、铁树开花,人民当家五、萌芽六、道路越走越宽广七、阳关大道,更进一步八、考验九、明真理.十、穷山恶水只等闲十一、瑶寨第一所小学十二、山村卫生所十三、团结友好附录:解放前三只羊乡瑶族社会经济形态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瑶族的历史三、经济四、解放后各项政治运动的伟大胜利五、文教卫生与生活习俗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概况二、经济三、政治四、文教卫生五、生活习俗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华区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基本情况二、瑶族的历史情况三、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四、解放后的经济文化情况后记修订后记

内容摘要
凌云县后龙山背篓瑶社会历史调查
  调查整理:王昭武  农凯  郝红章
  稍加整理:李维信
  一、基本情况
   广西凌乐县(后分为凌云、乐业两县),是壮族与瑶族交错杂居的山区。壮族聚居于山下的田峒,瑶族遍布山间。这里是泗城土府的故地,至清雍正时“改土归流”。但被削除了世袭特权的土司家族,仍占有大量的“庄田”,使束缚于土地上的壮族农民和山上的瑶族,继续承受着残酷的劳役和苛索。    
    为了弄清当地的社会情况,除了对田峒的壮族进行系统的调查之外,还要对迟至解放前夕仍处于官族控制和奴役下的瑶族,进行必要的了解。其中,后龙山的背篓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也是受苦最深的群体之一。
    距凌乐县城东南三五里外的后龙山,方圆二三十里地,均处于悬岩绝壁之中,无路可上,山下很少有人能进入。过去被壮族视为低贱的背篓瑶,为避免因壮族歧视而带来的凌辱,很少下山。在反动势力压迫之下,他们凭借着险要的地势,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山下的壮族无人能说清后龙山的真相,只凭道听途说,把山里描绘成一个神秘落后的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政策的光芒,清除了笼罩在后龙山的迷雾。山下的壮族农民热烈欢迎受尽苦难的瑶族兄弟参加土地改革,分享胜利果实。此后,越来越多的瑶族群众,走出了闭塞的山村,下山赶集、赴会,增进了民族间的信任和情谊。同时,他们也欢迎山下的壮族弟兄上山做客。    
    我们接受了他们热情的邀请,随着赶圩返回的瑶民上山。
    离开县城,就踏着没膝的山草,攀登着崎岖的山道,才不过两三里路,一处耸入云霄的绝壁峭崖,挡住去路。只见带路的瑶民放下肩上的重担,在齐胸的草丛中寻觅着,然后扶起一乘用树干和藤条粗粗捆过的木梯,再经捆扎之后,便架上悬壁,挑着重担攀援而上。到了梯子顶端,便双手紧贴着绝壁,缓缓移步斜上。爬至半山,又见他竖起一乘连枝带叶的木梯,矫健地继续往上攀登,又过了斜坡的绝壁,再踏着一乘摇摇晃晃的木梯,像爬到天上,终于站上了山顶,向我们招手。我们看得头昏目眩:心惊胆战。
    瑶胞前扶后拉着我们,我们仍提心吊胆,挥着汗珠,好不容易才爬上山顶。回看脚下的万丈深渊,只觉不寒而栗。瑶民像在会心地告诉我们,“过去‘官有万兵’,我们有‘万山’。我们来去自如,他们寸步难行。”不爬此山,不知此境。瑶民凭借如此险道,挡住昔日官兵的进入,把这里作为维护瑶民安全的天然屏障。
  二、历史的概述
    后龙山南北长35华里,东西宽约30余里。山高地寒,土薄石多,在稀疏的林木之间,散布着大小28个村屯。最大的弄法屯只有13户,其余的弄拦、弄蛇、弄浪、弄者、弄来、弄宰、弄印、弄罕、弄环、弄莽、洞生、治坡、治披等屯,各有三五户、七八户不等,最小的仅一两户,都各自分散在他们垦殖的田地旁。解放后,辖属于后龙乡,仅91户(1957年)。其中除3户为后来的汉族外,均为瑶族。俗称“背篓瑶”、“红头瑶”。讲瑶语的“布努”方言,共有人口583人(1957年)。
    相传很早以前,本族姓黄的首领有只白狗,整天睡在房屋的石板上,不声不响。当时,首领正与“皇帝”开仗,两军对峙,胜负不分,他为此心里烦燥不安,在房里走来走去,思量对策。当他往返走至门口,白狗依旧躺卧不起,首领不禁叹息,自言自语的对狗说:“狗啊!你为何老睡着不帮帮我!”不料,狗却清楚的回答道:“我若起来,皇帝定死无疑。”首领大吃一惊,心知有异,忙请求白狗起来帮忙。白狗却依然如故,首领不断恳求并许愿:“只要你能帮助杀死‘皇帝’赶走他们,你要什么都行,要我的女儿也嫁给你。”说着,白狗已跃身而起,冲向敌阵,将‘皇帝’咬死,敌兵大败而去。白狗回来复命后,首领不敢违背诺言,便对自己的三个女儿讲明,征求同意。长姐听了摇头不语;二姐转身就走;只有三妹对发愁的父亲说道:“你若违愿,就要大祸临头;让我嫁给他罢!”首领大喜,便将白狗领进三妹房中。白狗摇身变成一个英俊的青年,他们欢欢喜喜地成为了夫妻。
    几年以后,他们生下三个儿子。各讲各的语言,穿着不一,相继离家而去,互不往来。不过,他们的后辈都说:他们都是白狗的子孙,而老大的后代是盘瑶;老二的后代是蓝靛瑶;老三的后代是背篓瑶。这三个瑶族的支系,都以狗王为图腾崇拜。此外,他们还崇拜蛇。
    相传有位老农,膝下有7个女儿,其中最美丽的六姐和七妹,长得十分相像,外人很难分清,只六姐脸上多了一颗黑痣。    
    有一天,老人到远山伐林种地,因迷失了方向,走得精疲力竭,转不回家。烈日炎炎,饥渴难忍,动弹不得。他无力地呻呤道:“我快渴死了,谁来救我,我便把女儿嫁给他。”忽听得耳边风响,有人回声道:“我来救你”,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到身前,口中衔着盛水的竹筒。老人端起碗喝后,顿时满口清香,力气倍增。他感激大蛇,心里却阵阵发愁,“怎么能把女儿嫁蛇呢”!便后悔地对蛇推托说:“不行,你带来的水太少,我还喝得不够。”蛇却回答:“莫看竹筒小,永远喝不了。”老人不信,继续倾喝,果然饮之不尽。但他仍后悔自己的许诺,又推托道:“请别等我,我要把山上的林木砍光,才能回家。”大蛇却说:“不难,我替你砍。”说着,突然吹来一阵旋风,遮天蔽地,吹得老人睁不开眼。风过之后,只见满山的林木尽皆倒地。至此,老人无可奈何,只得领着大蛇返家。
    才进家门,老人便焦急地对女儿们详说了喝水许亲的事,但隐瞒了求亲的是蛇。他向女儿们说:“谁愿嫁他,就到门外相亲。必须有人嫁他,否则将大祸临头”。
    大姐应声出门,眼见盘踞的是一条大蛇,吓得魂不附体,忙悄悄地转回屋内,不敢声张,推托二姐去看。接着三姐、四姐以至六姐,依次出门看后,都逃回自己的房中,只剩下最小的七妹。她出门时,只见一位笑容可掬的英俊后生,向她求婚。七妹回屋向父亲应允了婚事,便告别姐姐们,随着后生离去。
    回家途中,他们经过一个池塘。后生叮嘱七妹:“等我下去冼个澡,你无论如何千万不能将手伸入水中。”等在池边的七妹,只见池水沸腾,波浪汹涌,阵阵热气冲天,不多一会,只见水面渐渐平静,飘起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蛇皮。后生走出水面,指着告诉七妹,它从此永远卸除了蛇皮。恢复了人身。他们双双欢天喜地地回家,和睦相处。过了一年,便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    
    孩子已经两岁,他们一起返回娘家探亲。这时,除六姐外,其他姐姐均已出嫁。眼看着七妹一家和顺,又见妹夫风采非凡,六姐既羡又嫉,恶从心起。趁父亲和妹夫外出做工,便抱着孩子,虚情假意地邀七妹到并边挑水。乘其不备,将七妹推落井中,接着用大石压住井口。她立即抱着孩子回家,穿上七妹带来的衣服,打扮得与七姝一样,使人真假难辨。只是妹夫问起她脸上的黑痣,她搪塞欺骗说:“是砍柴时被刺破的痕迹。”又怕被父亲识破,便催促妹夫匆匆离家,返回夫家共同生活。
    不久,他们屋前的树上飞来一只阳雀不断呜叫:“六姐夺夫”、“六姐夺夫”。有时,阳雀竟飞入屋内,推着婴儿逗笑。待孩子长大会说话时,一天,突然不认六姐为母亲,却拉着父亲的手进房找妈妈。入房时,竟见七妹坐在床上光彩夺目,更加美丽。至此真相大白,六姐羞愧难容,回家后一头插入井中,从此再也未曾返回。    
   这里的瑶族都说是从外地迁来的。很早以前,祖先由北而南,经过江西而至云南,复折入广西凌云县境。这时,山下都是丛林,澄碧河(凌云河)旁是他们最早定居之处。英勇的瑶族先民,披荆斩棘,烧荒垦地,建起自己的家园。其后,壮族居民陆续迁来,他们在平地上兴修水田种稻。至宋元以后,派来的岑土官成了这里的主子,一草一木均归他所有。至今,瑶民愤愤不平地说:“先有瑶、后有朝”,“朝廷未来之前,我们是这里的主人。”
    土司及其带来的兵丁,强占了瑶民世代垦种的土地。不堪忍受压迫的瑶民,发动了激烈的反抗。他们悲愤地唱道:    
    凶恶的土司和兵丁
    驱赶我们为奴种地,
    不从的抓走,
    不服的杀掉,    
    灾祸降临我瑶家。
    ……

精彩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   本《丛刊》的资料搜集和编辑整理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地区和单位集体进行的。早在解放初期,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各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开展民族工作,就曾组织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过调查。l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秉承党中央指示,进一步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在编写《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过程中,又做了必要的调查。现将历次调查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资料,由各有关单位分别加以整理,编辑出版,这对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媒体评论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为廓清广西瑶族社会历史渊源、梳理广西瑶族历史文化脉略、传承瑶族社会历史文化、促进瑶族和瑶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瑶学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书中所收录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较为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广西瑶族的分布、迁徙、风俗习惯与文化、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状况,对研究瑶族社会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