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9 6.3折 7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志明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372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311397

上书时间2025-01-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研究问题和方法

1.2 主要内容、创新性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孙子兵法》英译及统计述介

2.2 《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

2.3 解构主义翻译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解构主义语言观

3.2 解构主义哲学观

3.3 解构主义翻译观

3.3.1 本雅明的翻译观

3.3.2 德里达的翻译“理论”

3.3.3 韦努蒂的译文“忠实”

3.4 本书的理据

第4章 边界:《孙子兵法》的音译现象

4.1 音译的身份之辨

4.2 玄奘“五不翻”原则与《孙子兵法》音译

4.3 音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4.3.1 音译的符码选择

4.3.2 音译的内容选择

4.3.3 音译的原因探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撒播:《孙子兵法》英译的意义流变

5.1 孙武及其兵书的斑驳印迹

5.1.1 作为《孙子兵法》作者的孙武

5.1.2 归名于孙武的《孙子兵法》

5.2 《孙子兵法》文本的开放性

5.2.1 字词层面

5.2.2 句子层面

5.2.3 语篇层面

5.3 案例分析

5.3.1 文本意义的撒播

5.3.2 意义撒播的界限

5.3.3 翻译中的撒播之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替补:《孙子兵法》英译的副文本

6.1 《孙子兵法》译本的视觉意象

6.2 副文本中的《孙子兵法》“形变”

6.2.1 闵福德译本中的“诡”

6.2.2 克里瑞译本中的“道”

6.3 格里菲斯译本脚注中的“孙子”印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书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1选题来源、研究问题和方法

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文化典籍,《孙子兵法》自1905年首次由英国炮兵上尉E.E.卡尔斯罗普(E.F.Calthrop)依照日语译本转译成英文以来,历经百余年时间,至今已经出现了138个英语版本。根据海外网站调查数据,在所有中国题材的图书中,其阅读和评价数量仅次于《道德经》,位列第二(何明星,李丹,2019)。这些数据说明,《孙子兵法》作为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度。因此,研究《孙子兵法》的英译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孙子兵法》英译现象,不论人们之间存在何种讨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孙子兵法》已经拥有众多的英译本。它们恰似原作“后起之生命”(afterlife)(Ben-jamin,2012:76),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呈现在英语读者面前,对原作或解释、或替补、或“误读”,这是《孙子兵法》英译的现实生态。英语读者对于《孙子兵法》的认识和理解,都是通过这一个个译本来完成的。在他们眼中,各个译本代表了原作,不管它们是“忠实”地反映了原作,还是对原作进行了“与时俱进”式的解读,它们“始终是汉英两种文化视野融合的产物,也是孙子原文的变体”(裘禾敏,2015:78)。换言之,译文读者对于原作的认识是通过译作来进行的。除非译文读者出于某种原因而去阅读原作,如译作令译文读者不满,或是译作引人入胜,激发了其阅读原作的兴趣等,否则译作即为原作代言,译作代表原作,成为原作的化身,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围绕着《孙子兵法》的英译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现象和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英译版本?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如何?除了有的学者主张的竞争之外,各译本还可能存在哪些关系,何以成形?随之而来的,是否某个译本已经成为绝对的权威译本,有没有再进一步对《孙子兵法》进行英译、研究的必要?是什么促成《孙子兵法》英译众彩纷呈的现状,除了外部显而易见的社会文化因素,还有无尚未发掘出来的其他原因呢?同时,在《孙子兵法》的众多英译实践之中,传统译论当中的一些二元对立关系,如原文和译文、源语和译语、直译和意译等等,其实际的翻译生态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否截然对立?《孙子兵法》丰富的英译实践、译本及案例也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极好的观察机会。

此外,在www.sonshi.com(以下简称“sonshi网站”)这个自称最大的《孙子兵法》英文研究网站中,列举的重要译本中竟然没有包括中国译者的译本,显然有失公允,这种现象同样也值得关注。有些中国译者的译本,虽然在国内叫好声一片,但实际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并不太理想,比不上由英美本土译者翻译的译本,随之也产生了中国经典典籍应该由中国译者还是由外国译者进行翻译的争论。这样,如何认识《孙子兵法》的英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这一部作品的英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事关中国典籍如何走出去的大计。因此,《孙子兵法》英译问题研究就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本书也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对中华文化及文明的传播与推广有所裨益。

……



精彩内容

本书在解构主义视角下,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选取《孙子兵法》英译中的音译、意义撒播以及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代表性译本中的处理方法、手段进行分析、解释,籍此探讨《孙子兵法》译本多样化问题。将解构主义运用于翻译研究,可以为我们呈现不同的翻译景象。解构主义认为,语言中不存在超验所指,能指与所指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对应关系,语言通过延异生成意义。因此,意义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文本的意义也是如此。同时,本雅明和德里达各自有关“纯语言”和“巴别塔”的文化隐喻也表明,语言自“起源”处就是混乱的、分延的,人类语言从一开始就离不开翻译,而绝对的翻译又是不可能的。这样,翻译也就成为译者的责任,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孙子兵法》的英译而言,其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转换吸引着一代代译者投身其中。如果历时看待《孙子兵法》整个英译历程,那么其不同译本均可视作原文文本的变体。各译本以自己的方式发掘、阐释原文文本的意义,而其副文本则遵循着替补的规律,即替代和补充,丰富有时也会扭曲原文以及原语文化的意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