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爱欲
  • 论爱欲
  • 论爱欲
  • 论爱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爱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7.06 6.3折 7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民安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410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5元

货号11651998

上书时间2025-01-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民安,1969年生,湖北武汉人。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福柯的界线》等;主编〈话语行动译丛〉〈人文科学译丛〉〈先锋译丛〉,以及辑刊〈生产〉,等等。

目录

上篇 爱欲的谱系

第一章 真理之爱3

第二章 神圣之爱33

第三章 尘世之爱88

转向

第四章 爱的几何学和地理学159

下篇 爱欲的政治

第五章 承认183

第六章 事件209

第七章 奇遇243

附录/论友谊279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真理之爱 追随这恋人 在世上的现身 就像惊愕地注视 一颗遥远的行星 从混沌中浮现 ——卢卡《爱情发明家》 一个恋人仿佛一个奇迹。他(她)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从茫茫大千世界中突然浮现在我们面前,像闪电一样照亮和抓住我们。一个人为什么会偶然地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而又必然地纠缠他(她)?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另一个人产生如此的痴迷和爱恋?也就是说,人为什么会产生爱欲这样的情感冲动?如果我们发现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每个人都曾“惊愕地注视”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曾体会过,“爱,仍在树梢上方,纠缠于来一去”,我们就会将这归结为人的普遍特性。一旦是人的普遍特性,那么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律令。这个自然律令和另一个自然律令相呼应和吻合:生命就是要求自己活下来。这就是生命的本能。生命,就是对死亡的逃避和拒绝。生的过程就是抵制和对抗死的过程。生命优选的恐惧——因此也是生命中优选的恶——就是死亡。因此,挫败死亡、战胜死亡的努力就是生命的至善。但对于生命而言,一个身体总是在逐渐衰老,死亡构成它无法抹擦的地平线,那么,对这样必有一死的生命来说,有没有一种善来抵制死亡呢?或者说,到底怎样才能克服和战胜身体的衰灭和死亡而获得神圣的永恒呢?我们可以将爱欲视作这种优选的善。因为只有爱欲,才可以让自己不死,爱欲是拒绝和战胜死亡的有效方式。因为只有爱欲才能繁殖和生育,而繁殖后代需要男女之爱。即便自身死亡了(事实上,这是一定会发生的),死亡的生命也还有后继者,死亡的生命还可以通过爱欲繁殖的后代来延续。我们的子孙是我们自身生命的延续。柏拉图说:“为什么欲求生育?因为,正是靠生育,生命才会绵延,会死的才会成为不死的。”在这个意义上,死的本能促发了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有一种互动关系。 爱欲之所以是恶的反面,是至善,就是因为它有创造力,它创造生命,它创造一个将来的生命延续现在的生命。在此,柏拉图隐含的意思是,生命不过是一个漫长的链条,未来的生命都是现在的生命的将来环节。个体生命死去了,但是,它的链条还在延伸,还通过这链条活着。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是永活的。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意思:“于生物(动物)而言,只要它们已成熟而没有残缺的,只要它们不是自发生成的……不自发生成的就是由亲属递传的,一个动物生育一个动物,一棵植物生殖一棵植物,繁殖后裔是生物界专享可得参与于宇宙(大自然)的‘永恒与神业的’方法;每一生物恰都力求要把自己垂于永恒,而这正是所有它们所以备有种种自然机能的极因(目的)。”而爱欲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条件,是永活的条件。苏格拉底因此说,“正是由于这永活的愿望,强烈的欲求和爱欲才伴随着每一生命”,“爱欲就是欲求不死”。 叔本华也将这一现象看作大自然的规律。他同样认为爱欲可以创造生命,从而让生命永续,但是,他和古代思想不同的是,永续的不是个体生命,个体生命会死掉,它不可能永恒,后裔不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永续的只是生命本身,只有作为类属的生命才能永恒。对他来说,一旦个体生命完成了生育和繁衍这一使命,大自然随时会残忍地让个体和死神照面。个体生命之死和类属的普遍生命永生,它们是一体两面。个体一旦活下来,一旦自我保持得以保障,接下来它就只追求种族的繁衍了:“以生命意志本身为内在本质的自然,也以它全部的力量在鞭策着人和动物去繁殖。在繁殖以后,大自然所求于个体的已达到了它的目的,对于个体的死亡就接近不关心了;因为在它和在生命意志一样,所关心的只是种族的保存,个体对于它是算不得什么的。”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和柏拉图的爱欲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有生育和繁殖的本能要求。无论是古代思想强调的个体生命的永恒,还是现代思想强调的类属生命的永恒,都依赖于这种决定性的自然本能。但是,对叔本华来说,这样的生命意志最核心部分是性的冲动。“因为大自然的内在本质,亦即生命意志,在性冲动中把自己表现得不错烈;所以古代诗人和哲人——赫西奥德和巴门尼德斯——很有意味地说爱神是元始,是造物主,是一切事物所从出的原则。”在叔本华这里,性冲动和爱神似乎是一回事。或者说,他把爱欲限定在性冲动上面。或者说,爱欲主要就是性冲动。但是,对柏拉图来说,爱欲超出了性冲动的层面而有更丰富的意义。首先,爱欲就意味着人和人的接近、趋近、融为一体。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总是想到和他接近,和他在一起,和他合二为一。当你不爱一个人,或者当你讨厌或恨一个人的时候,你总是想回避他躲开他逃离他,和他保持距离。爱欲驱使男女发生真正的融合。男女之爱的顶点就是身体的、保证和无限的融合,从而达到丰盈和圆满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结合达到丰盈和圆满的状态下,生育才会发生。也就是说,创造性的时刻,创造一个孩子的时刻才会到来。没有爱欲就没有创造和生育。 P1-8

主编推荐
汪民安教授这部《论爱欲》梳理了两千余年来西方思想史中有关爱欲的讨论。如果说在前现代时期人类崇尚真理、勇于追求尘世之爱,那么在现代我们则丧失了主体性,接近活在世俗理性的庞大阴影之下。那么人的高贵性何在?汪老师这部作品就是对当下晦暗之爱的探究,他希冀我们突破时代的局限性,追求纯粹的爱、至高无上的爱、在工具理性下几无可能的爱。他试图重新唤起人之高贵性。

精彩内容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汪民安深入探讨“爱欲”这一主题的力作。全书分为“爱欲的谱系”“转向”和“爱欲的政治”三个部分。在上篇中作者梳理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奥古斯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构建的“爱欲的谱系”,从真理之爱、神圣之爱、尘世之爱这三个维度,再现前现代时期人类而神圣之爱。“转向”这部分辨析笛卡尔、斯宾诺莎如何在理主义的旗号下为爱建立一个科学解释模式。下篇“爱欲的政治”分析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弗洛姆、巴迪欧等关于爱欲的思想,书写人类试图在现代中摆脱工具理对爱的驯服,进而实现爱之救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