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82 6.3折 4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大波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33687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0980730

上书时间2025-01-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大波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四川省人大财经咨询专家,先后在《金融研究》《社会保障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时报》《中国保险报》《中国证券报》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

目录
绪  论
  0.1  选题的背景、意义
  0.2  企业年金计划有关概念辨析
    0.2.1  企业年金计划的界定及分类
    0.2.2  企业年金治理的含义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0.3.1  国内外关于治理结构的理论及其总体研究
    0.3.2  国内外关于企业年金治理的研究
  0.4  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1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1.1  企业年金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1.2  基本理论模型
    1.2.1  管家理论
    1.2.2  委托代理理论
    1.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1.3  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的一般模型及其基本结论
    1.3.1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委托代理关系的表现形式
    1.3.2  一般模型及其基本结论
2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及其非理性行为分析
  2.1  影响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委托代理风险的因素
    2.1.1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方式
    2.1.2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的筹资模式
    2.1.3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发起企业的数量
    2.1.4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参加员工的范围
    2.1.5  监管体系的效率和水平
  2.2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中的委托代理风险
    2.2.1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的利益冲突
    2.2.2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的逆向选择及其治理
  2.3  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的非理性行为
    2.3.1  从行为金融学理论来看企业年金计划中的非理性行为——一个新的视角
    2.3.2  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的分析
3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的治理框架
  3.1  公司治理对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的影响
  3.2  信托型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及其治理风险
    3.2.1  独立性风险
    3.2.2  委托代理风险
    3.2.3  非理性行为风险
    3.2.4  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3.2.5  监管不力风险
  3.3  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框架的特点
    3.3.1  企业年金基金的独立性比较高
    3.3.2  受托人处于治理主体地位
    3.3.3  企业年金计划的信息披露要求高
    3.3.4  没有类似公司治理中所经常采用的股权激励机制
    3.3.5  没有明显的市场控制权约束机制
    3.3.6  市场退出机制较为独特
  3.4  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框架的构建原则
    3.4.1  OECD企业年金治理框架简介
    3.4.2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框架的构建原则
  3.5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框架
    3.5.1  内部治理
    3.5.2  外部治理
4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的缺陷与成因分析
  4.1  我国企业年金历史发展与现状
    4.1.1  我国企业年金历史回顾
    4.1.2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兼评2004年以来治理情况
  4.2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内部治理分析
    4.2.1  责任识别
    4.2.2  受托人选举制度
    4.2.3  独立受托人制度
    4.2.4  内部纠错机制
    4.2.5  激励机制
  4.3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外部治理分析
    4.3.1  市场约束机制
    4.3.2  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机制
    4.3.3  政府监管及其行业自律管理
    4.3.4  保险补偿机制
5完善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的对策研究
  5.1  完善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的途径
    5.1.1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择下的制度环境
    5.1.2  企业年金治理完善:一种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5.1.3  完善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的途径探索
  5.2  完善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的政策建议
    5.2.1  明确治理主体地位,明晰责任范围,实现企业年金管理体制的新旧顺利接轨
    5.2.2  通过透明的受托人选举制度和独立受托人制度约束受托人权利
    5.2.3  细化对企业年金计划的纠错机制,加大对计划经办机构违约的惩戒力度
    5.2.4  完善对受托人和相关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5.2.5  培育企业年金市场,增强计划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的竞争机制
    5.2.6  强化信息披露和报告机制
    5.2.7  积极构建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
    5.2.8  逐步完善我国年金计划保险补偿机制
  5.3  发展我国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政策思路
    5.3.1  0ECD国家和香港发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经验
    5.3.2  我国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模式选择和治理思路
  5.4  推动公司治理与企业年金计划治理的互动发展
    5.4.1  企业年金治理和公司治理的关系
    5.4.2  企业年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5.4.3  企业年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局限性
    5.4.4  实现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和公司治理互动的政策思路
6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6.1  公司治理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其评价指标分析
    6.1.1  公司治理评价的重要意义
    6.1.2  公司治理评价的国外发展现状
  6.2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评价初探
    6.2.1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评价体系的作用
    6.2.2  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1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11企业年金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企业年金计划是1875年由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为其雇员建立的养老金计划。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与公共养老金计划相比,企业年金或与其类似的互助计划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美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的建立只有70年左右的历史,但是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历史却有130年以上。在英国,企业年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各种工人互助社时期。企业年金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世界正处于从农村农耕经济转向城市大工业经济的伟大变革之中。受经济结构嬗变的影响,先前几代同堂,主要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人力看护服务的养老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中以现金交换为主,每一代人建立以自我为核心的单独家庭越来越普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企业年金、提供养老支持已经逐步成为雇员的潜在需求。但在当时,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时、提高工资待遇以及争取雇员组织工会的权利相比,它还没有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因此,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依然寥若晨星。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上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意识的深刻变化,雇主们逐渐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只有工人心境愉悦,情绪稳定,充满自信,才可能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和创造精神,而企业年金计划正是解决工人养老后顾之忧的一剂良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年金计划开始在许多工业化国家流行开来,并被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被正式确定下来。尽管如此,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依然较低,并且主要向熟练工人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倾斜,企业年金计划在可携带性和既得受益权方面的规定也不尽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公共养老金计划逐渐成熟,其给付水平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随着时问的推移,慷慨的公共养老金体系也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与此同时,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又进一步加剧了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和税收负担。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又开始缩小国家所承担的公共养老金义务,鼓励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普遍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各种企业年金计划生逢其时,被人们当作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多支柱、多筹资渠道系统的重要手段。加之世界银行多支柱理论的传播,各国政府对企业年金青睐有加,给予各种税收优惠,从而使企业年金计划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早期的企业年金计划往往与职业福利相联系,依赖于雇主的支持。从年金计划的治理结构来看,早期的企业年金计划多采取自我管理的直接承付方式。计划资产基本来自企业当期收入,与企业资产融为一体,企业承担筹资义务和风险责任,没有法定的缴费要求。计划的参加者实际上将年金基金的治理完全委托给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企业一般通过内部的资金管理和会计部门负责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而像实际操作中精算、法律与投资管理等涉及较强专业领域的工作往往委托给相应的专家或金融机构来完成;如果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有完善的董事会、监事会并有效运作,那么年金基金的治理或许也是相对完善的。但是,这种方式下企业内部的治理模式与企业年金本身治理模式的混淆管理,既不利于年金基金的信息披露,而且年金基金往往同企业的自有资产混淆在一起,同时受到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原企业发生的债权债务事宜均会影响年金的运行。

    进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世界各国对传统养老保障制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加之世界银行多支柱理论的传播,各种企业年金计划得到了各种税收优惠,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企业年金计划多摒弃了早先的直接承付方式,各种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开始深度介入企业年金的治理。从世界范围来讲,各国的企业年金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年金计划的模式日益多样化,治理主体多元化。从世界范围来看......

 



精彩内容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试图将企业年金治理作为内生变量,通过分析企业年金计划中委托代理关系,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年金计划治理中非理性行为,从而得出消除计划治理中利益冲突、逆向选择以及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基本解决方法,进而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年金治理框架体系。根据这一理想状态下的治理框架,比照分析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上的改进措施,并初步构建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评价指标体系。
    全书共有6章,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包括第1章至第2章,阐述了企业年金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由理论推导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般性结论,进而深入分析企业年金计划中利益冲突及其非理性行为。第2部分主要包括第3章至第4章,提出了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计划的治理框架,对照理想状态下的完善治理框架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部分主要包括第5章至第6章,针对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的缺陷与成因,提出了完善的途径及其政策建议,对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