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66 6.3折 ¥ 60 全新
仅1件
作者戴嘉树,陈荣让,沈建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22079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025665
上书时间2025-01-02
1.1桃李园的耕耘者一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南宋敬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学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朱熹一生做过闽、赣、浙、湘等地地方官,担任过四十天侍讲,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兴办书院,著书讲学,与弟子“质疑问难,诲诱不倦”,长达50余年。绍兴二十三年(1153)秋七月,朱熹至同安,颇有政绩,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修建书院,授徒论道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书院与官学相对应,它由私人创立,选址一般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嚣“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校舍。尔后,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宋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心开始向学,但官学没有得到重视。这时,书院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
儒学大宗师朱熹在书院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朱熹重视书院的建设,为天下读书人觅得安心读书之处。淳熙六年(1179)十月,朱熹寻得白鹿洞书院的废址。在他的竭力倡导下,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工作迅速展开。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不仅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请皇帝赐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内容包括教育目的、为学之序、修身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以及学习原则。如朱熹提倡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唐李渤曾读书其中,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由此得名。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后扩为书院,与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庆元元年(1195),已是65岁高龄的朱熹又在湖南创办了岳麓书院,讲学授徒,传播理学。《朱子年谱》记载:“先生穷日之力,治郡事甚劳,夜则与诸生讲论,随问而答,略无倦色。多训以切己务实,毋厌卑进,而慕高远,恳恻至到,闻者感动。”
朱熹还在武夷山地区修建了多所书院,在那里讲学著述,钻研学问。如建阳县寒泉坞的寒泉精舍,建阳云谷山的晦庵草堂,武夷山下的武夷精舍,建阳考亭的竹林精舍(今为考亭书院)等。在泉州、漳州等地,朱熹也一面清理政务,一面传播理学。
绍兴二十三年(1153)秋七月,朱熹至同安,颇有政绩,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留有“铜鱼池…‘文公书院”等遗址,同安民间至今仍有“朱熹过化八百年”之说。朱熹也正是在这“同安五年”完成了他学说上“逃禅人儒”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朱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