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92 6.3折 ¥ 30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王雅楠|责编:李薇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9756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11038073
上书时间2025-01-02
第一节色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看见的任何景物,都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色彩,大到山川楼宇,小到干果、广告牌(图1-1-1至图1-1-4)。我们处在一个有色彩的世界中,通过感官来感受色彩,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反应。色彩是能引起共同审美愉悦的、最为直接敏感的元素,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如春天的油菜花,含蓄又温暖(图1-1-5),夏天的红玫瑰,象征着爱情(图1-1-6),它们都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时,在美学领域,色彩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色彩作为绘画的形式因素,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语言,以及各种审美价值。那么,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让色彩在绘画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了解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色彩练习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进而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一、什么是色彩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1643一1727)(图1-1-7)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这也是他在光学上的巨大成就,1666年,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色带,揭开了色彩的奥秘,确立了光是色彩之母的理论。三棱镜实验方法:让太阳光束进入暗室,透过三棱镜,分解出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循序排列的彩色光带,这在光学上称为光的色散(图1-1-8)。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光的波长有所不同,通过三棱镜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折射,不同的光波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如在夜晚,各种色彩现象就会随之消失,当光照再次来临时,万物就会重现色彩。世界万物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呢?牛顿发现,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我们肉眼看到的发光体发出来的光,是直接或者是通过物体的反射间接进入视觉感官的。红色的光波长,蓝、紫色类的光波短,而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应具有吸收和反射的功能,例如,有的物体会将不同波长的光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在视觉上就会呈现为白色,反之就为黑色;有的物体则具有选择性,比如只反射红色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就呈现为红色,而其他波长则被物体吸收。由此可见,任何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由于光的投射,通过吸收和反射的功能才产生了绚丽的色彩,如此,我们便揭开了色彩的奥秘。二、色彩属性1.色彩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即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彩度三种性质。三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1)色相。色彩的相貌或者色彩的名称即色相,具体是指特定波长的色光呈现出的色彩感觉或颜色倾向。色相是色彩的主要特征。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颜色的色相。色相环是按线性排列的可见光谱色首尾相接后形成的环形色彩模型。它表示了三原色、三间色、互补色、邻近色、对比色等色彩关系(图1-1-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