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2.95 6.7折 ¥ 49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张晓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43473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1620871
上书时间2025-01-02
第1章 工业设计语境论 1 1.1 新工科建设语境解析 1 1.1.1 大国战略下的新工科建设 1 1.1.2 新工科建设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 1.1.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 1.2 新工科建设语境下优选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8 1.2.1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工程为基础倡导工业设计的社会责任 9 1.2.2 阿尔托大学:以跨学科性与协同合作为导向 10 1.2.3 米兰理工大学:倡导靠前化与综合技术的工业设计教育 12 1.2.4 湖南大学:围绕“新工科”顶层设计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块 13 1.2.5 同济大学:致力于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14 1.2.6 浙江大学:以智能化与数字化为特色 15 1.3 新工科建设语境下工业设计教育的新突破 17 1.3.1 “工―艺―商”学科融合 18 1.3.2 “校―企―研”产教融合 20 1.3.3 “世界―国家―城市”内外融合 21 1.3.4 传授“迁移”的思维与方法 22 思考题 24 推荐阅读书目 24 第2章 工业设计本体论 25 2.1 工业设计概念的衍变脉络 25 2.1.1 1959年定义:“职业区分说” 26 2.1.2 1969年定义:“本体构建说” 28 2.1.3 2002年定义:“跨界协作说” 29 2.1.4 2015年定义:“多维协同说” 30 2.2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三个逻辑” 31 2.2.1 多层级的知识创构: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历史逻辑 32 2.2.2 多节点、动态性“知识网络”关系的构建:工业设计概念 衍变的理论逻辑 34 2.2.3 在现代产业实践中呈现多重面相: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实践逻辑 41 2.3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驱动设计范式转向 48 2.3.1 设计范式三层次:实践、研究、学科 48 2.3.2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中的设计范式转向 50 2.3.3 工业设计定义与设计范式三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53 思考题 54 推荐阅读书目 54 第3章 工业设计范畴论 55 3.1 产品设计 55 3.1.1 广义与狭义的产品设计 55 3.1.2 产品设计的变革与发展 57 3.1.3 产品设计美学的发展 60 3.2 系统设计 64 3.2.1 设计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4 3.2.2 产品的系统设计 65 3.2.3 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66 3.3 服务设计 67 3.3.1 从有形的“物”到无形的“服务” 67 3.3.2 服务设计的创新思维 69 3.3.3 服务设计流程 72 3.4 体验设计 77 3.4.1 体验的层次与特征 77 3.4.2 体验设计思维 79 3.4.3 体验设计方法 80 思考题 81 推荐阅读书目 81 第4章 工业设计价值论 82 4.1 工业设计推动产业升级 82 4.1.1 工业设计撬动制造业附加价值 82 4.1.2 工业设计驱动产业链整合 84 4.1.3 工业设计促进制造业转型 86 4.2 工业设计引领社会发展 88 4.2.1 工业设计介入社会创新实践 88 4.2.2 工业设计形成社会创新风尚 90 4.2.3 工业设计塑造国家创新形象 91 4.3 工业设计协同生态保护 94 4.3.1 生态失衡与生态考量 95 4.3.2 生态失衡的设计反思 96 4.3.3 工业设计助力生态平衡 100 4.4 工业设计创造美好生活 104 4.4.1 设计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104 4.4.2 设计塑造新生活形态 106 4.4.3 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 108 思考题 111 推荐阅读书目 111 第5章 工业设计方法论 112 5.1 调研分析方法 112 5.1.1 定性研究方法 112 5.1.2 定量研究方法 115 5.2 产品设计方法 117 5.2.1 产品语义学 117 5.2.2 模块化设计 121 5.2.3 人机工程学 124 5.2.4 仿生设计学 126 5.3 设计思维模型 130 5.3.1 D.school与IDEO的“Design Thinking” 131 5.3.2 IBM的“Loop”设计模型 134 5.3.3 英国设计委员会的“双钻”思维模型 135 思考题 137 推荐阅读书目 137 第6章 工业设计政策论 139 6.1 工业设计政策的发展 139 6.2 各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演进路径 141 6.2.1 英国设计政策――设计思维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创意经济 141 6.2.2 芬兰设计政策――从“经济竞争力手段”到“社会创新工具” 142 6.2.3 丹麦设计政策――从“无设计政策”到“战略设计政策” 143 6.2.4 美国设计政策――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交替的曲折过程 144 6.2.5 日本设计政策――官民协调机制下的设计振兴 145 6.2.6 韩国设计政策――政府下从“后发”到“先驱”的蜕变 147 6.3 优选工业设计政策的发展模式 148 6.3.1 设计立国与创新驱动的欧盟模式 148 6.3.2 市场驱动与自主自治的美国模式 149 6.3.3 政府与官民一体的日韩模式 150 6.4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 151 6.4.1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探索与实践 152 6.4.2 我国设计政策发展的内生逻辑 156 6.4.3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创新发展 158 思考题 161 推荐阅读书目 162 第7章 工业设计产业论 163 7.1 催生与反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交融发展 163 7.1.1 由制造业催生而来的工业设计产业 163 7.1.2 工业设计产业反哺制造业转型发展 165 7.1.3 设计产业化与产业设计化的共生关系 167 7.2 设计产业化:构建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生态 168 7.2.1 设计产业化的产生 169 7.2.2 设计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170 7.2.3 设计产业化的未来:顺势转型升级与深耕垂直领域 177 7.3 产业设计化:以设计思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 178 7.3.1 迎接产业设计化时代 178 7.3.2 产业设计化的演进路径 179 7.3.3 产业设计化新趋势:设计驱动型产业 184 思考题 189 推荐阅读书目 189 第8章 工业设计关系论 190 8.1 工业设计与科技 190 8.1.1 科技是工业设计进化与迭代的推手 190 8.1.2 工业设计是科技社会化与人性化的载体 193 8.1.3 科技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关联 196 8.2 工业设计与文化 198 8.2.1 设计是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本源 198 8.2.2 文化塑造设计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200 8.2.3 工业设计驱动文化创新发展 202 8.3 工业设计与经济 204 8.3.1 工业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 204 8.3.2 工业设计促进消费升级 206 8.3.3 从“产品附加值”到“体验附加值” 208 思考题 210 推荐阅读书目 210
第1章工业设计语境论
新工科建设是面向世界范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给出的教育应答;是超前识别、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给出的时代应答;是高等教育发展“小逻辑”要服务服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对世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中国方案[。新工科建设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我国教育领域催生的新语境,要求从教育端进行变革以促进工业创新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步伐。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以整合创新为特色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工科专业,这与一般工科专业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新工科建设语境下的工业设计学科发展更具复杂性。本章主要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中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分析,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并结合国内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情况,探讨新工科建设语境下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突破口。
1.1新工科建设语境解析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工科”是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而在教育层面提出来的一个号召,旨在通过学科交叉的融合创新来进行工科的革新,以助力工业生产的创新变革。本节介绍新工科建设与我国大国战略的关系,解释新工科建设的目的,回顾工程教育的改革脉络,并从工业设计学科出发探讨其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1.1.1大国战略下的新工科建设
制造业在国家综合国力、国家安全等方面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在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在还没进入完全工业化的时候提前迎来了工业4.0时代。每个国家[1]环球网:《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开幕式上发表致辞》。都不可能直接跳过本该经历的漫长工业化过程,直接进入工业化强国的阵列。因此,我国目前虽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亟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在这样的历史视角下,新工科建设在2017年被我国正式提出,以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并通过“复旦共识[3]”、“天大行动[4]”和“北京指南[5]”的“三部曲”形成示范引领效应;2019年,以新工科打头阵的“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战略建设正式启动,强调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6];2021年,北京大学举办了新工科国际论坛,论坛以“新时代、新挑战、新工科”为主题,明确了新工科在“四新”战略中的领先地位[7]。
在理论探索方面,经过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后,新工科建设的大体方向和主要目标得以明确。然而,对于新工科“新”在何处的问题,学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多数学者认为其体现在新理念、新要求、新途径等方面,侧重从宏观角度描述新工科建设的整体面貌[8.9]。此外,还有学者针对“新”字内涵,提出新工科有“三新”:新兴——从非工科孕育而来的前所未有的新学科;新型——旧有工科学科的转型升级;新生——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学科[10]。对比这两种解释框架,前者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以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对教育主体提出的若干要求;而后者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新工科出现的新范式,表明“新”不等于抛弃前人所搭建起来的工科学科知识体系,而是在新时代如何将新的知识融入工科门类。总体来说,新工科的“新”是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政、产、学、研融合提出的新方向。
在实践探索方面,高校中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多聚焦于如何进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强调知识的整合与跨越已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1]。从国外的经验来看,STEAM教育就是一种强调跨学科的教育范式,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共同运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来解决问题,以此……
本书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围绕国家“三新一高”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业设计发展思想,介绍了工业设计的语境论、本体论、范畴论、价值论、方法论、政策论、产业论、关系论等8个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工业设计导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对工业设计感兴趣的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