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化经营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综合化经营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71 4.5折 84 全新

库存2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管敏著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465752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4元

货号15348149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管敏副教授,理财规划师,应用经济学博士,湖南工商大学金融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著作权1项。主持省级课题10余项,围绕银行业竞争、政府投资等问题,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发文趋势及特点1.2.2国内外研究现状1.2.3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与框架图

1.5主要创新点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综合化经营。2.1.2行业竞争度

2.2银行业竞争理论

2.2.1结构竞争理论2.2.2非结构竞争理论

2.3银行业竞争度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2.3.1制度变迁理论

2.3.2技术创新理论

2.3.3金融监管理论

第3章综合化经营背景下银行业竞争度的测度与演变趋势分析

3.1综合化经营趋势与中国银行业竞争现状

3.1.1机构数量持续增加

3.1.2业务竞争愈演愈烈

3.1.3开放程度持续提升

3.2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模型的选择

3.2.1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模型的演化

3.2.2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模型的选择分析

3.3综合化经营背景下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模型的优化

3.3.1模型优化的现实基础

3.3.2模型优化的具体措施

3.4中国银行业竞争度测度的实证研究

3.4.1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

3.4.2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测度及其演变

3.5中国银行业竞争度测度的稳健性检验

3.6本章小结

第4章综合化经营背景下银行业竞争度演变的驱动因素

4.1银行业竞争度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4.1.1基于结构竞争理论的驱动因素

4.1.2基于非结构竞争理论的驱动因素

4.2综合化经营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度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4.2.1制度变迁与银行业竞争度

……

6.4.2面板VAR模型的估计与异质性分析

6.5本章小结

第7章行业准入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研究

7.1银行业对外开放与银行业竞争度

7.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

7.1.2外资银行的进入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途径

7.2外资银行准人对银行业竞争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7.2.1实证模型的构建

7.2.2样本及数据选择

7.2.3实证模型的估计

7.3银行业对外开放对银行业竞争度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7.4稳健性检验

7.5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8.1主要研究结论

8.2对策建议

8.2.1技术层面

8.2.2制度层面

8.2.3监管层面

8.3展望

附录:样本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治国理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人”“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推进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这充分说明,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条件、提升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金融业的竞争程度成为当下金融改革领域的主要任务

“重规模、轻机制”是中国40多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历程的典型特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资产规模急剧扩张,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规模跻身全球前10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市值位居全球第二、第三。2019年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290万亿美元,超越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虽然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但银行业的总体竞争度以及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大而不强”的局面。总体上来看,市场机制在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对有限,政策干预对于基准利率、资金配置汇率调控、资本跨境流动和大型金融机构均有较强的影响力,金融抑制问题较为突出,金融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重规模、轻机制”现象与双轨制经济改革策略密不可分,在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素市场并未完全开放,从而导致要素市场扭曲。要素市场扭曲为变相补贴国企创造了条件,造成预算约束对国企失效,形成“预算软约束”问题,而预算软约束问题是导致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之一,畅通市场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张、经济增速放缓,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抑制带来的经济增长动能也逐渐消失,斯蒂格利茨效应不复存在,麦金农效应逐渐凸显。金融抑制开始降低金融效率、抑制金融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放缓。近年来,增量资本产出率不断攀升,金融效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金融风险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低效率与高风险叠加。归纳起来,当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当前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多样化,而金融体系却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其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楚,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政府隐性担保的现象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最后,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高标准的行为监管难以抑制金融风险,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并存,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度亟待提升。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的紧迫性日渐凸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业的近代发展呈现出诸多新态势,混业经营与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美国为例,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混业的危害暴露无遗,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从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分业经营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不仅要与本……



精彩内容

本书基于竞争与银行业竞争理论基础, 结合中国银行业发展与改革的现状以及当前银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化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模型, 运用优化模型测度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 进而从三个角度分别评估其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 包括制度变迁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技术进步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行业准人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 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政策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