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0.28 6.7折 ¥ 59.8 全新
库存23件
作者李雯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8293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3729247
上书时间2025-01-01
李雯,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国务院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 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国家级培训专家, 民盟北京市委委员, 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
上篇 教育教学变革
疫情之下学校德育的应对与思考003
疫情背景下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探析010
疫情之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变革015
疫情背景下教与学的变革022
聚焦语文主题线上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028
问题导向,精准助力,实现疫情之下教研“云”转型037
教研“三步走”让线上教学不再孤单044
以云教研为支点撬动教研团队专业成长049
防疫期间居家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考与探索053
基于学情调研的精准教学设计与实践059
“1+5”全学科阅读促主体探究学习064
探索云端教学,开展“读写结合”实践活动072
基于线上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078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小学数学线上深度学习路径初探083
中篇 学生发展指导
疫情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实施091
以“说”促思,提高居家学习实效性101
培养网课学习习惯,提升居家学习实效108
做学生居家学习的引路人116
疫情下提高小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教学策略研究120
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的探究教学方法探索126
唱好英语作业三部曲,提升学生线上学习实效131
创新数学作业设计,助力学生“疫”起成长137
改进居家锻炼策略,有效降低学生肥胖率142
借助“空中会客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149
疫情居家线上学习期间作业评改方式的思考157
基于小程序视频功能助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161
下篇 学校管理变革
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创新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69
疫情防控与学校后勤管理机制的探索174
疫情中成长:把学校变大的云探索179
“云思维”激活学校管理新动力186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模式实践191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198
疫情背景下促进学生居家有效学习的校本实施方略203
建快乐课程,以线上“互动”促融合式学习210
疫情引发的教师专业发展契机及管理应对22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实践226
疫情之下学校德育的应对与思考
史家教育集团 李娟
2020己亥庚子之交,中华大地上打起了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疫”,这一年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非比寻常。北京的学校更是经历了“从放假到延期开学到陆续复课再到居家学习”这一极为特殊的过程,这给学校教育和教师出了一张“没有参考答案的试卷”。学校作为答卷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既定计划完全被打乱的情况下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疫情给学校德育提出的具体问题
疫情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带给学校德育的挑战都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疫情初期(寒假中)—延期开学不停学(2月17日)—返校复课(6月1日和6月8日)—再次居家学习(6月15日)。
疫情初期正值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期间,当武汉“封城”消息一出,全国陷入恐慌与茫然。在“逆行者”集结之时,网络谣言、哄抬物价、囤积货物等负面消息交织而来,非常时期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引领?对于延期开学的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家长、孩子、老师都怀着不同心态关注学校教育动态。原来教育的主导权在学校,如今所有学生改为居家学习,家长成了教育学生的主体,特别是6—12岁的小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该如何指导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居家学习的孩子到底该学什么?学生陆续复课前,该如何指导长期居家学习的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回归学校生活?复课后,学校的教育需要做哪些调整?面对再次居家学习,学校又该做些什么……
一系列的问题蜂拥而至,有些问题是可预见的,有些是不可预见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有教育的敏锐度,在危机与逆境中找到教育契机。
二、史家德育应对疫情的方法
这次疫情来之突然,去之坎坷。学校经历了“应急—应变—应学—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史家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史家”)始终强化使命担当、注重家校共育、回归教育本质、培育家国情怀。
第一,应急中强化使命担当,做新时代“劲草真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史家党总支第一时间在广大党员群体中发起“胸有家国 怀抱春光”的倡议——带头彰显党员政治本色、教师育人角色、史家立德特色。短短两个小时,249名党员完成网上宣誓。一天之内建立了18个临时党小组,走进六个年级相同班号的18个班级社区,100多天里,每天晚上7:30—8:00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德育部组织班主任报到、少先队报到、各种社团报到、家委会报到……呈现出党群、师生、家校共集结,群情激昂,各尽其责的良好态势。
延期开学期间,学校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居家生活,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史家学子始终抱有立志报国的内驱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力、服务他人的行动力。例如: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学校组织“传承家国情怀 争做时代雷锋”活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学校组织“铿锵玫瑰 环聚情深”感恩教育活动;4月4日清明节,学校组织“清明祭英烈 战‘疫’铸国魂”主题活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学校组织“分垃圾变资源 小创客大变身”主题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做孩子阅读的引路人”主题活动;5月25日心理健康日,学校组织“我爱我•用心爱•‘疫启’成长”主题活动;6月1日儿童节,学校组织“感悟生命话成长 志在家国共担当” 复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从疫情初期到学期结束,所有干部教师坚持教育在全场,更在前场,凸显越是艰难越显担当、越是艰难越能砺志、越是艰难越长才干、越是艰难越出成绩。
第二,应变中注重家校共育,化磨砺为成长滋养。
为应对疫情,学校强化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将疫情中的磨砺转化为成长的内驱动力。
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都不能出门,这给学校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和谐课堂里学到的方法,增进亲子感情、开展家庭教育。家长们可以借机培养孩子:面对逆境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能力;自己管理时间、规划执行的能力;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跟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探讨社会责任和担当;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
为此,德育部率先面向师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研,了解特殊时期家长们的特殊需求,与家庭教育专业机构一同打造“和谐课堂”,向家长有针对性地推送“每日一课”,涉及“疫情、孩子学业、情绪管理、身心健康、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家校沟通、家长角色、家长成长”九个方面,365个主题课程。“和谐课堂”一经推出,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一起践行,平台上也收到了很多留言,表达了课程因需而设,有可借鉴的案例和具体方法,能有效引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在应变中以更加科学、有序的居家学习生活,助力改善亲子关系,让教育的温暖通过网络无限地蔓延和生长,全面提升家校协同水平。疫情下的家校共育以课程为平台,引领家长进行专业学习,打通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壁垒,促使双方从“面对面”转为“肩并肩”的教育协作共同体,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第三,应学中回归教育本质,致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次疫情看似逆境重重,可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去看待和思考时,一定会化“危”为“机”。史家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状态中迅速调整方案,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以德养责、以智育能、以体强身、以美育情、以劳育心”,从“课内知识复习与五育并举整合,学校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学生居家生活与课程学习整合,社会平台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四个方面,建构了集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课程供给体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供自主选择的课程超市,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倡导学生居家学习“四个一”,即每天集中学习一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天自主学习一小时、每天一个互动分享时刻。
为了打破学生成长边界,解决因居家学习带来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等问题,学校在同班级微信交流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基于项目学习、学科学习和相同班号不同年级组成的跨年级班级社区交流群,定期召开网络班会。让学生通过突破学科边界、班级边界、年龄边界、家校边界的交流与分享,为学生生命成长注入无限可能。
第四,应用中还原生活本身,落实家国情怀培育。
史家还有这样一批学生在战“疫”期间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抗击疫情,服务他人,服务社会。6月初,史家五名学生联名给北京市文物局写的一封“关于对姚广孝墓塔保护工作的建议书” 得到了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这封信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北京电视台相继报道。
这几名学生是五年级14班“让冷门景点燃起来”服务学习项目组的核心成员。这个项目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能够燃起来不是偶然,是基于学校多年实践打造的服务学习课程,是基于疫情下德育路径快速有效调整后,学生正在实践的结果。
2020年2月1日寒假中,集团各个服务学习项目组按照原有计划应该在假期中和本学期开学后开展线下实践活动,但是居家隔离改变了既定计划。于是,学校德育部联合少先队大队及时拟写了“一封写给服务学习项目发起人的倡议书”,倡议学生关注疫情、做好防护的同时,结合新媒体新网络自主创新开展服务学习内容。倡议一经提出,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积极行动起来。“让冷门景点燃起来”项目组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迅速调整计划,将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核心成员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调整计划、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最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三个线上宣传板块。在“踏访名将墓祠,感悟爱国情怀”这一板块,项目组带领大家线上参观了文天祥祠和袁崇焕祠,了解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在袁崇焕祠,几位同学还挖掘出一个传承十七代守墓人的感人故事。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在“寻访民间工艺,感受文化魅力”板块中,项目组带领大家线上参观北京空竹博物馆和曹氏风筝工艺坊,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给人们的居家生活增添了情趣。在“紧抓社会热点,传承时代精神”板块中,他们结合“口罩紧俏”这一热点,带领大家线上走进防疫先驱伍连德的故居,探寻口罩起源;面对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的倾情支援,又来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感受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深情厚谊;学雷锋纪念日,线上游览“雷锋纪念馆”;国家安全教育日,参观北京警察博物馆;世界读书日,来到正阳书局;五一劳动节,走进全国劳模时传祥纪念馆。10个历史文化景点,22篇公众号推文,项目组号召全班40多名同学集体上阵,大家各显神通,制作了绘画、书法、故事、朗诵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作品共计100余份,大大丰富了公众号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推动了冷门景点的宣传。很多学生在服务学习的项目研究中表达了“疫情过后,一定要去这些冷门景点看看”的愿望。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童心书画 众手传情”项目组发动书画院学生通过书画去记录、宣传那些最美逆行者的动人事迹,讴歌战“疫”先锋,绘制防疫漫画,他们把作品邮寄到北京11个街道44个社区,以画传情,爱心接力;“一路有光 温暖相伴”项目组自主研制了用一壶开水就可以点亮的灯,将温暖与光明带给社区防疫人员;“心解千千结”项目组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报道防疫小常识,讲解“疫情宅家期间的自我管理和科学规划”,帮助人们消除恐惧心理;“小穴位 大健康”项目组创编健身操,号召大家居家锻炼,增强体质;还有宣传姓氏文化、古老的童谣,宣传战旗精神和阅兵精神……四个校区,22个“服务学习”项目,近200次宣传交流活动,涉及爱国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使史家胡同小学的几千名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收获能力的成长,感受奉献的快乐,接受思想的洗礼。
这批孩子也在逆境中寻找出一条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创新学习、自主开展实践的服务与学习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服务学习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组织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正如学生们在反思感言中写道:“面对疫情这场考验,我们就像风暴之眼,一起学习着、坚持着,努力用我们小小的臂膀撑起一片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天空,与逆行者结伴而行。”
尽管疫情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到线上,但学校教育突破了学科边界和时空边界,面向“整体的人”开展育人实践,让“心有温度、行有智慧”“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史家学生特质持续生发。
“再炫目的虚拟都无法代替最朴素的真实”,在线教学弥补了线下课堂的一些缺陷,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因此,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突破“书本知识是学生全部世界”的认识局限,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让整个世界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教科书。
三、疫情为学校德育明确了工作方向
(一)深入贯彻德育工作的生活逻辑
道德源于生活,内在于生活。德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美好的生活。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为德育工作回归生活提供了重要契机,也让教师对德育工作的生活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式复课之后,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他们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道德品质的持续提升。
(二)深入构建德育工作的课程逻辑
延期开学不停学期间,学校充分发挥无边界课程的育人价值,尤其是以“服务学习”为引领,彰显史家学子的责任和担当。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德育将继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进行课程育人的方向性把握、整体性构建、学科性渗透与校本化实践,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深入推进德育工作的实践逻辑
在抗击疫情这一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道德生活的“旁观者”或“局外人”,而是以一种“当事人”的心态,从道德规范的“知晓”转向道德行为的“志行”,不断践行着史家“志在家国 学无边界”的育人导向,在逆境中厚植家国情怀。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将继续推进德育工作的实践逻辑,赋予德育时代的意义和精神内涵,促使学生不断实现学习和行为的统一,将道德观念内化为所认可、所信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四)深入关注德育工作的协同逻辑
反思整个疫情期间的教育工作,不难发现日常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之重要。为让教育效果呈现良好态势,家校必须做到理念共育、教育共为。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与挫折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挑战,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始终坚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成长理念,这是教育人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未来德育工作始终需要坚守的,家校同行,家国才可同兴。
疫情迫使学校的常规教学按下“暂停键”,但是,史家人按下了育人品质提升的“快进键”和教育思考的“重启键”。史家学子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化磨砺为成长滋养,在合作探究的学习力、立志报国的内驱力、五育蓬勃的生长力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在逆境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未来一定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的时代重任!
……
新时代下,提升办学品质的实用案例!
☆直面当前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聚焦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实践探索,提升办学品质。
☆贴近当前学校办学实际,有突出的使用价值。
☆呈现了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细微过程和举措。
编辑推荐篇章:
聚焦语文主题线上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028
“1+5”全学科阅读促主体探究学习 064
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的探究教学方法探索 126
本书直面新时代下学校教育所面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聚焦应对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实践探索, 为新时期中小学办学实践变革、创新与学校品质提升提供了整体思路、系统架构和具体指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