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07 2.0折 4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甘为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01884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9095493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甘为著的《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的研究思路是以媒介社会学作为整体方法,社交赋能作为类别方法,社交图式作为赋能的蓝本,探讨社交设计方法研究。本著作系统阐述了社交设计、社交赋能、社交图式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核心概念,辩证分析了人际互动、社交体验、人际传播与数字媒介的关系,确立了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社会交往与社交体验、群体智慧与社会创新三个研究维度,由此搭建起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在此前提下从以群体为中心的设计、基于社交图式的社交赋能设计、共生交互设计方法体验与赋能要素分析三个层面,对关系、事件、位置三个群体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在参与赋能、沟通赋能、人际赋能、活动赋能的四个赋能要素下,不同社交产品和设计策略采用不同的方略。

作者简介
甘为,女,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学者,信息设计方向骨干教师。主持文化部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研课题和多项知名企业横向项目。发表核心论文10篇。主要研究领域信息与交互设计。

目录
序言前言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现实转型:社会计算与社会参与1.1.2  设计探寻:互联汽车的服务拓展1.1.3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1.2  研究对象1.2.1  关键术语的定义1.2.2  问题的提出1.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1.3.1  研究意义1.3.2  本书的创新点1.4    文献综述1.4.1  信息源与文献检索1.4.2  社会范式:设计研究转向1.4.3  汽车社交:移动社会服务1.4.4  行为关系:共生性的体验1.4.5  现有研究的不足1.5    研究方法及内容组织思路1.5.1  研究方法1.5.2  内容组织思路第2章  社交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2.1  概述2.2  设计介入社交网络的可能2.3    社交网络中社交设计的研究路径2.3.1  领域视角:信息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2.3.2  理论分析:交互设计的本体属性2.3.3  问题驱动:交互设计范式的转变2.4    社交设计中的社会学2.4.1  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2.4.2  社会互动与社交体验2.4.3  群体智慧与社会创新2.5    以群体为中心的社交设计2.5.1  群体特征:网络群体属性2.5.2  群体类型:位置、事件、关系的网络群体分类2.5.3  交互因素:群体互动过程的交互模式2.5.4  群体原型:感知一行为耦合的自组织形态2.5.5  以群体为中心的社交设计可行性探讨本章论点小结第3章  社交设计与其生交互3.1  概述3.2  共生交互社交设计理念的提出3.3  社交设计的本源与推演3.3.1  社交行为的完形:图式与社交图式3.3.2  社交图式的推演:社交图式转换为社交设计3.4  基于社交图式的社交赋能设计3.4.1  Affordance理论的引入3.4.2  社交赋能设计的概念扩展3.4.3  社交赋能设计的分析框架3.5    共生交互社交设计方法与赋能要素分析3.5.1  共生交互与社交赋能的整合模型3.5.2  社交网络产品策略与社交赋能的关系3.5.3  社交行为存在的场景:参与赋能3.5.4  社交行为展开的方式:沟通赋能3.5.5  社交行为承载的轨迹:人际赋能3.5.6  社交行为事件的组织:活动赋能本章论点小结第4章  共生交互的汽车社交设计4.1  概述4.2  汽车社交的设计立场与服务拓展4.2.1  基于社交网络的汽车社交4.2.2  汽车互联衍生的设计机会4.3    汽车社交设计案例分析4.3.1  事件共筑案例分析:奔驰Tweet Race4.3.2  位置共享案例分析:谷歌Waze4.3.3  关系共情案例分析:大众SmileDrive4.4    共生交互的汽车社交设计策略4.4.1  汽车社交共生体验映射关系框架4.4.2  共生交互的汽车社交设计整合模型本章论点小结第5章  汽车社交设计与实践5.1  概述5.2  辅助与工具:汽车用户界面设计知识系统5.2.1  用户研究:生活形态和驾驶行为的人类学研究5.2.2  情境知识:汽车社交交互情境分类5.2.3  知识组织:用户知识的转化过程5.2.4  知识管理:设计知识系统的结构框架5.2.5  知识运用:汽车信息服务与社交5.3    试验与探索:共生交互的汽车社交设计实践5.3.1  设计平台与设计空间5.3.2  基于手机的汽车应用分析5.3.3  人车交互方式调研5.3.4  用户参与式设计方法与程序5.3.5  用户偏好分析与功能定义5.3.6  界面流程设计与信息架构5.3.7  共生交互社交设计方法的置入5.3.8  视觉风格分析与界面设计5.3.9  社交赋能属性的用户评价本章论点小结

内容摘要
 甘为著的《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针对两个基本研究问题:第一,如何参照社交的行为和心理,探讨不同类型的网络群体互动所反映出的本质关系,并探讨以社交行为为对象的社交界面关键的设计特征、设计依据、设计策略及其如何影响、提升社交体验;第二,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与服务体现了人与人、
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信息内容的组织和结构,形式和交互方式来引导、规划用户行为,拓展汽车社会化信息服务。
本书建构了社交设计的工具体系、逻辑框架,提供了一种针对社会化媒体下社交设计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化媒体中群体参与互动研究的若干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范畴,完善了社交设计中设计特征、用户社会行为支持等研究框架,也可成为相关的社交设计策略与设计原则,有助于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开发环节的指导。本书适于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相关专业师生及行业从业者阅读。

主编推荐

《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的研究思路是以媒介社会学作为整体方法,社交赋能作为类别方法,社交图式作为赋能的蓝本,探讨社交设计方法研究。本著作系统阐述了社交设计、社交赋能、社交图式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核心概念,辩证分析了人际互动、社交体验、人际传播与数字媒介的关系,确立了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社会交往与社交体验、群体智慧与社会创新三个研究维度,由此搭建起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在此前提下从以群体为中心的设计、基于社交图式的社交赋能设计、共生交互设计方法体验与赋能要素分析三个层面,对关系、事件、位置三个群体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在参与赋能、沟通赋能、人际赋能、活动赋能的四个赋能要素下,不同社交产品和设计策略采用不同的方略。



精彩内容
甘为著的《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针对两个基本研究问题:第一,如何参照社交的行为和心理,探讨不同类型的网络群体互动所反映出的本质关系,并探讨以社交行为为对象的社交界面关键的设计特征、设计依据、设计策略及其如何影响、提升社交体验;第二,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与服务体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信息内容的组织和结构,形式和交互方式来引导、规划用户行为,拓展汽车社会化信息服务。本书建构了社交设计的工具体系、逻辑框架,提供了一种针对社会化媒体下社交设计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化媒体中群体参与互动研究的若干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范畴,完善了社交设计中设计特征、用户社会行为支持等研究框架,也可成为相关的社交设计策略与设计原则,有助于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开发环节的指导。本书适于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相关专业师生及行业从业者阅读。

媒体评论
《共振:社交网络与社交设计》的研究思路是以媒介社会学作为整体方法,社交赋能作为类别方法,社交图式作为赋能的蓝本,探讨社交设计方法研究。本著作系统阐述了社交设计、社交赋能、社交图式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核心概念,辩证分析了人际互动、社交体验、人际传播与数字媒介的关系,确立了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社会交往与社交体验、群体智慧与社会创新三个研究维度,由此搭建起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在此前提下从以群体为中心的设计、基于社交图式的社交赋能设计、共生交互设计方法体验与赋能要素分析三个层面,对关系、事件、位置三个群体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在参与赋能、沟通赋能、人际赋能、活动赋能的四个赋能要素下,不同社交产品和设计策略采用不同的方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