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15 6.3折 ¥ 4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曹顺庆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4807
出版时间2022-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1965910
上书时间2025-01-01
所谓“话语”(discourse),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或谈话,而是借用当代的话语分析理论(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的概念,专指文化意义建构的法则。“这些法则是指在一定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思维、表达、沟通与解读等方面的基本规则,是意义的建构方式(to determine howmeaning is constructed))和交流与创立知识的方式(the way weboth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create knowledge)。”① 说得更简洁一点,话语就是指一定文化思维和言说的基本范畴和规则。(2008-1,第124页)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的文论话语无非就是“风骨”“妙悟”“意境”等等范畴而已,这是一个误解,古代文论范畴并不是笔者所说的“文化规则”。每一种文化、文论都有自己的规则,范畴只是话语表层的东西,而文化规则是支配范畴的深层的东西;范畴是有时代性的,而文化规则是贯穿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此即笔者常说的“死范畴”“活规则”,即范畴可能死亡,而规则仍然存在,规则不会随着范畴的过时而死亡。例如先秦没有“风骨”范畴,魏晋没有“妙悟”范畴,唐代也无“神韵”概念,这些具体的、个别的范畴都有时代局限性,随着时代产生,也随着时代而消亡。但是支配这些范畴的深层文化规则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并始终支配着文论范畴。(2008-1,第124页)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术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方式;二是儒家“依经立义”的意义建构方式和“解经”话语模式。这两条主线又派生出其他的生成规则,如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虚实相生、微言大义等,共同支撑起中国学术的大厦。(2009-6,第……
本书是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的学术文选,共分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国文论‘失语症’”“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比较诗学与总体诗学”“世界文学发展脉络”“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跨异质文化与跨文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12个专题。本书旨在以精炼、易懂的语段体现曹顺庆教授对各论题的思考,为读者了解知识、查阅文献、交流学术提供便捷之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