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7.2 6.3折 ¥ 139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光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01177212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9元
货号11628859
上书时间2025-01-01
李光辉,文学博士,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与文学传播研究,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告大观》等刊物发表文章近二十篇。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成果
三、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与政治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一节 整体政治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联副”文学图景
一、“□□抗俄”题材小说的大量产生
二、其他各类文学体裁助力“□□抗俄”
三、文艺□□引导“□□”书写
第二节 “战斗文艺”的持续与政治性的消解
一、衰退中持续的“战斗文艺”
二、触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船长事件”与林海音去职
三、“联副”文学生产中政治性的消解
第三节 政治逐步去势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一、余音尚存的“后□□”言说
二、“乡土文学”论战中的政治烟雾
三、文学对政治的反拨
第二章 与经济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一节 经济价值初步追索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一、文学生产经济价值的初步追求
二、五六十年代台湾经济□迁与“联副”文学生产
三、有奖征文策划与文化资本经济价值的扩张
第二节 “联副”文学生产的黄金时代
一、市场竞争中的多元文学企划
二、经济手段刺激文学生产——以文学奖为中心
三、经济场域的新□迁与新的文学题材、体裁的衍生
第三章 与文化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承继与西方文化横的移植
一、中华文化给“联副”以最初的滋养
二、“横的移植”与“联副”文学生产
三、与媒介文化互动中的文学跨媒介演绎
第二节 本土文化崛起及媒介竞争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一、本土文化浪潮中的“乡土文学”生产
二、现实主义回归与“联副”文学景观
三、“联副”的文化副刊转向
第三节 文化的多元发展与“联副”多维文学景观
一、“联副”文学“文化化”加强
二、“联副”推动文化的整理与挖掘
三、与大陆文学场域互动中的“联副”图景
四、跨媒介演绎的文学新貌
第四章 结论——传承·辉煌·坚守
附录
一、“联副”历任主编名录
二、“联副”主要作家作品名录
参考文献
一、研究缘起
副刊尤其是“文艺副刊”作为文学与媒介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特有的文化景观,“可以说中国自从有报纸,便有副刊;没有副刊,对读者而言,将是一个‘失去的期待’”①。我国台湾地区虽然在日本占据时期就有过类似副刊的“汉文栏”,但其副刊真正的大发展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联合副刊》(下称“联副”)为代表的台湾文艺副刊,从承继中国报纸副刊传统开始,在持续的变革中不断取得发展,对于台湾文学包括作家培养、文类变迁、文学论争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联副”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坚守的“联副”主编痖弦就说过:“副刊发展史,就是一部现代文学发展史。”②因此研究台湾文学,报纸副刊不啻为一个观察的窗口,而作为台湾坚持时间最长也最为重要的文艺副刊,“联副”自然成了台湾当代文学研究最好的标本之一。两岸学界就台湾文艺副刊及“联副”都有一定的研究,但这类研究开展的程度与“联副”在台湾文坛的重要地位相比,仍然不相称。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成果
副刊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于开启民智、动员社会做过突出贡献,一直以来更是在文化、文学的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陆有关文艺副刊的研究情况如下。
(一)大陆副刊研究情况
1.大陆以报纸副刊为题的专著不少
以报纸副刊为题的有包括王文斌主编的《中国报纸的副刊》、姚福申、管志华合著的《中国报纸副刊学》、罗贤梁的《报纸副刊学》、冯并的《中国文艺副刊史》、魏剑美的《报纸副刊学》等。其中王文斌主编的《中国报纸的副刊》成书于1988年,在副刊溯源之余,大部分篇幅着重叙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副刊的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罗贤梁的《报纸副刊学》则偏重于副刊理论,特别是副刊操作理论的梳理,对于副刊的本质、类型和专栏、编辑技巧、文体与写作、编辑修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姚福申、管志华合著的《中国报纸副刊……
本书为学术专著。联合报副刊根植于报纸媒介进行文学生产,其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等场域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当中,来自不同场域的力量分别在不同时期主导了“联副”的文学生产,并因此形塑出不同时期殊异的文学景观。本文以“联副”前四十年的文学生产为考察对象,借鉴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研究框架,分别从“联副”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互动的角度,回到文学生产的“现场”去历时性地细致考察相关文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