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73 6.3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晓宁编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44213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690912
上书时间2025-01-01
第一辑志愿服务,十年探索
做最美志愿者:一所学校“志愿服务+”行动的十年探索与
实践
第二辑志愿服务之花处处开放
第一节“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七大类志愿服务品牌·
第二节“志愿服务+”学段目标
第三节“志愿服务+”课程·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五大志愿服务课程
第四节“志愿服务+”培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者培训方案
第五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服务制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服务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服务标识、口号、誓词、歌曲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北京平台数据.
第三辑 志愿服务道路上有我们
第一节 文件通知
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意见》的
通知
志愿服务基本概念、标志、宗旨、精神
第二节 媒体报道
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志愿服务活动集锦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社团参加“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朝阳
群众小河长生态文明嘉年华”
践行垃圾分类共创文明新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开展垃圾
分类主题实践活动·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团委书记王颖参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志愿者代表圆满完成2019年“朝阳群众小
河长”志愿项目并荣获表彰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学生代表参加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防灾
科普训练营活动·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参加“辉煌同行70载共谱公交新华章”
北京交通开放日活动
志愿服务新时代青春共筑中国梦与全国劳模一起“学雷锋勤
劳动”公交志愿服务体验
低碳减排,绿色环保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持续开展智能饮料瓶
回收机进校园系列活动
北京市交通委“绿色出行畅通北京”交通宣讲团走进清华
附中朝阳学校,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开展“寒冬暖人心,好书伴成长”为新疆
和田地区中小学生捐书志愿服务活动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之高一1班团
支部校园绿色环保行志愿服务
以志愿服务致敬退休老教师
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重点、特色志愿服务
“微公益·梦起航”支教助学项目
乙肝知识宣传志愿服务项目
“寒门英才培养计划”
三、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优秀志愿者
北京市五星志愿者事迹材料
第三节社会各方面评价反映
第四节师生感言·
一、爱的传递,美好时光篇
2015年陕西子长支教学生日志
2016年内蒙古阿尔山支教学生日志
2017年河北滦平支教学生日志
2018年内蒙古化德支教学生日志
2019年河北雄县支教学生日志
2020年抗击疫情线上活动日志
2021年北京昌平支教·
二、爱的传递,最美志愿者篇
初二志愿者心得感悟
初三志愿者心得感悟
高一志愿者心得感悟
高二志愿者心得感悟
高三志愿者心得感悟
教师志愿者心得感悟
后记
做最美志愿者:一所学校“志愿服务+”
行动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秦洪明张晓宁何冲王颖陈欢唐晖
在一所学校中,“志愿服务+”是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增长社会见识、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志愿服务+”是学生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志愿服务+”是学生从参与志愿活动到培养服务志趣进而发展到奉献社会的人生志向的转变过程;“志愿服务+”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历经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选择、自主参加和创造性开展活动,塑造最美志愿者,绽放最美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育人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与挑战
2008年,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志愿服务从最初朴素的情感上升为责任意识并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行动。此后中国掀起了志愿服务的热潮,促进了志愿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开始苦苦思考如何将“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融入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此时志愿文化为学校文化注入了新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志愿服务成为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学生成长需求
目前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于学校和各种辅导班,在家庭中被漏爱和娇宠,缺少自我管理、责任担当和服务他人的意识。青少年时期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于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志愿服务是为数不多跟社会交流的机会。志愿活动,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与社会公众交往的纽带;参加志愿活动,有利于将生活情境中发现的回题转化为活动主题,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品格、担责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学校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志愿服务环境和氛围不佳,学生“不敢”参加
长期以来,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存在公众认同感不足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志愿服务的创意很好,但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由于志愿组织不完善,志愿者的随意性较大,社会实践和外出服务有时会与学生时间分配发生冲突,特别是志愿服务需要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不希望学生走出校园,学生也因此“不敢”参与志愿服务。
2.志愿服务动力不足,学生“不愿”参加
志愿服务通常由少先队、团委、学校德育处或班主任组织,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临时性和突击性较强,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偏低。此外,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缺少选择性,处于“被安排”状态,很少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志愿服务当中,造成志愿者的内驱力不足,弱化了志愿服务的成效。
本书收录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从2010年至今,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及感悟,既有学校如何开展志愿服务的方略和举措,又有师生对志愿服务的感悟与心得,宏观微观相结合,全方位展示和还原了”志愿服务+”行动的真实样态,集中讲述了”人人都是最美志愿者,处处绽放最美服务”的动人故事,供广大一线教师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与借鉴,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成长,寻找到既适合当前教育形势又适合本校教学特色的教学方式。本书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是提升志愿服务机制化和长效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探索和实践再出发的有力举措。希望本书能成为学习志愿服务理论、传递志愿服务理念的窗口,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发展的抓手,为提升各校志愿服务工作品质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