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迈山建筑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景迈山建筑文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38 4.9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朦,李志农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978750854822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89681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景迈山概述

一、景迈山的古茶林

二、景迈山的传统村落

三、景迈山的传统建筑

第二章景迈山建筑文化概貌

一、景迈山的文化

二、景迈山的传统建筑类型

三、景迈山的传统建筑文化

四、景迈山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符号

五、景迈山建筑文化的价值

第三章景迈山的建筑与生态

一、景迈山的生态环境

二、景迈山的生态系统和村落空间布局

三、景迈山的茶一生态一空间

四、景迈山的民居设计与生态实践…

五、景迈山民居建筑空间外的生态实践

第四章景迈山的建筑与生计

一、茶产业:景迈山各民族的主要生计方式

二、茶叶生产:住屋中的茶叶生产空间

三、对茶叶经济的补充:村落中的生计空间

第五章景迈山的民间信仰、宗教与建筑

一、景迈山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

二、民间信仰与村落空间

三、神圣物与住屋空间

四、南传佛教与佛教景观建筑

第六章景迈山建筑的历史变迁

一、景迈山村寨的历史概况

二、景迈山布朗族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

三、景迈山傣族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

四、景迈山汉族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

五、景迈山佤族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

六、景迈山哈尼族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

第七章景迈山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一、乡规民约、宗教、政策法规背景下传统建筑的保护

二、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背景下传统建筑的保护…

三、景迈山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景迈山(图1-1)地处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境内国境线长约486公里。普洱市历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包括汉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瑶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从生态环境来看,它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地区,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生物多样性为其文化多样性的产生和维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普洱市历史上是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也曾是“茶马古道”之源。

澜沧县位于普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截至2020年,澜治具下辖5镇15乡,面积为880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9.27万人,有拉枯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回族、布朗族、景颇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澜沧县总人口的76.8%。惠民镇面积为386.6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8万人,下辖5个行政村,是拉祜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多民族居住地(国家文物局,2020)。

景迈山距澜沧县城72公里,东邻西双版纳动海县,西邻缅甸,在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景迈山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茶树演化过程中最后被人类驯化利用的重要见证,也是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观的杰出代表,它见证了茶树野生一驯化一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宝贵财富,也是澜沧县乃至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

一、景迈山的古茶林

古茶林,是指在森林中选择性间伐部分乔灌木以后,采用茶籽播种、有性繁殖,在灌木层形成本地种茶树的优势群落,经过百年以上培护、更替形成的具有良好森林生态和显著乔、灌、草立体结构的林下茶种植系统。在澜沧县20个乡镇中,17个乡镇有古茶林,但普遍分布分散、面积小。景迈山有着澜沧县乃至整个普洱市面积最大的古茶林,占全县古茶林面积的70%。

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山上,分布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689.7毫米,其地形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普洱茶的生长。景迈山包含景迈、糯岗、芒景三片古茶林,面积约为1230.63公顷,种植密度约为1000棵/公顷,古茶林内古茶树超过120万株。世居民族人工驯化、栽培古茶树(图1-2)已有1000多年历史。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古茶林与传统村落相互依存关系保存最完整、古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茶文化景观遗产地。

景迈山古茶林也被称为“千年万亩古茶林”,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见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文物局专家曾多次到景迈山古茶林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们一致认为景迈山古茶林“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抬头是绿色天堂,低头是绿色地毯”,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展现了茶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精彩内容

本书为云南省普洱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课题成果(该课题由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统筹策划,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具体负责)。全书旨在对景迈山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展开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从宏观角度对景迈山各民族,尤其是布朗族、傣族等传统建筑形式特点、文化特征和价值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二,从微观角度对景迈山传统建筑形成的文化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生态环境、生计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几个方面,剖析传统建筑与文化要素的关联性;第三,依据文献与口述资料,介绍景迈山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第四,通过对景迈山传统建筑保护措施的梳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探索一条适合景迈山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地方化、市场化过程中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并对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景进行展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