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是“虹口记忆”系列丛书的第四本。讲述虹口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内容。范围以原提篮桥地区为主要发掘采写点,围绕虹口港以东,大连路以西(包括杨树浦路、秦皇岛路),周家嘴路以南及至黄浦江,由一批生活工作在虹口的作家、教师、白领、居民及文史爱好者参与,将提篮桥衍化至北外滩的历史进程中,涉及的重要节点、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立足雅俗共赏有序融合,从作者的视角、视觉中,着力将沧桑和辉煌、经典和时尚呈现给读者。
本书以“提篮溯源”“建筑解读”“史海钩沉”“名人寻踪”“文脉索骥”“商企采撷”六个分辑串起,具有可溯性、可读性的特点;同时为探索“民间修志”方式和途经做些尝试。全书图文并茂,全部彩印,有相当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
序言/钱景林
提篮溯源
吴淞江故道、黄浦江与北外滩/苏秉公
这里的“上海”和“下海”/苏秉公
虹口江边的老码头/苏秉公
提篮桥的风风雨雨/苏秉公
耶松船厂:中国船舶修造起始地/王立华
只有一个门牌号的“太平路”/李榕樟
北外滩街道历史沿革/陆要
虹口港上“说”桥忙/张林凤
建筑解读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情调和腔调/金洪远
漫步下海庙/杨泰清
远洋宾馆和怡珀英宫/李格撑
我在白玉兰广场/纪珺
老码头上新奇的『滴水』
上海海员医院等候启航/童孟侯
榆林路红砖城堡的记忆/惜珍
马登仓库忆旧/蔡小鹏
『双子塔』鼎立浦江西岸 张澜
『瑞丰』是颗星/陆林森 傅纪荣
提篮桥监狱的变迁/徐家俊
倾情续写历史篇章/陈俭/
北外滩:赴法勤工俭学海上启航地/陆雯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的叙说/李红
汇山码头激战/李红
我写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于骚
犹太难民的家园/于强
跟随犹太难民的脚步了解提俯桥地区的历史/杨朦
宋庆龄诞生在东余杭路/李嘉龙
亲历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王东江
史海钩沉
人物故事
青年俞秀松在虹口/李红
王孝和就义“提篮桥”/徐家傻
斗争在提篮桥监狱的革命志士/徐家俊
叶澄衷的故事/潘红星/张立贸
同春里的《梦幻曲》/陆林森
奚九一的故事/孙小琪
夏衍在北外滩的革命活动/朱亚夫
高文彬:从宝华里走向东京审判/张林凤
从“祥生”到“强生”/蔡小鸥
慈心善行温情传送扶贫帮困佛子悲心/杨泰清
感恩上海,犹太老人赠八千余册藏书/陈俭
二战时期,犹太人在虹口
的生活片段/张林凤
文脉寻踪
江景伴书香/张澜
准由公过/孙小实
白马咖叫馆的辛酸与浪漫/万意
东海电影院成追亿要小两
远去的百老汇大戏院/朱亚夫
国光剧场的变迁/王坚忍
长合电名/王坚忍
杨蜂在华德路小学/张林凤
幼者园的力头金花——东余杭路幼儿园/何蜻华
上海中西为医房小史/徐家俊
我记忆中的惠民路120弄/叶令
商企选粹
百老汇路,上海最早的五金街/陆林森
曾经的『电车二场』/陈茂生
我在东大名路这十年/王世逸
北外滩/陆林森
『中华』铅笔在东汉阳路/张林凤
回望『中远集运』/卢铭安
『提篮桥买东西』钩沉/陈茂生
那年,满师宴在北京饭店/金洪远
东余杭路忆旧/黎鸣
舟山路:曾经的维也纳小街/于强
公平路码头的前世乡生/周进琪
附录
北外滩新一轮发展的媒体宣传稿件
北外滩市民驿站
浦华大酒店
兰心餐厅
阿姨奶茶
宝宝约课
绚丽的北外滩
编后记
跋
苏秉公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太湖与吴淞江的分界通常认为是在江苏吴江。吴淞江由此发端,流经苏州、昆山、嘉定、青浦进入上海地界,并从吴淞口直入长江。也许是古人考虑欠妥,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为解决吴江两岸的交通筑成了200余丈的长桥,亦称垂虹桥(见下图)。此桥虽壮观,却给太湖泄水带来了影响。经过历代不断疏浚,许多地方还是淤泥显露,茭芦丛生,吴淞江盛期衰退之势已不可逆转。河道的淤浅,江面的变窄,终致往来海船不能出入青龙镇的港口。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吴淞江支流上海浦的西岸(今十六浦附近)设立了上海镇,开始替代青龙镇的航运功能,上海镇日益兴盛,青龙镇渐趋落败。
上面第一张图绘成的吴淞江下游出海故道大约是宋元时期的古河道,宽阔的河道北岸接近江湾镇。由于长江口海面的提升,海潮退却缓慢,吴淞江下游的泥沙淤积也日益加剧。现今虹口、杨浦一带的古河道几乎成为一片沼泽。去过崇明东滩后才深有感受,吴淞江在这里已经很难形成流淌年份较长的固定河道了,人们所见只是一段段曲曲弯弯的小河,水多时串联起来汇聚成流。怪不得古人以传说中的小龙“虬”字来称呼它,吴淞旧江便得“虬江”之名,至今留下的“虬江路…‘东虬江…‘西虬江…蚀L江码头”等地名成:~,jIZi史的佐证。
然而,太湖之水绝不会因最后通道吴淞江的淤塞被“噎死”。南面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名为黄浦,太湖泄水的重任不经意间落在了它的肩上。吴淞江......
精彩内容
本书是“虹口记忆”系列丛书的第四本。讲述虹口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内容。范围以原提篮桥地区为主要发掘采写点,围绕虹口港以东,大连路以西(包括杨树浦路、秦皇岛路),周家嘴路以南及至黄浦江,由一批生活工作在虹口的作家、教师、白领、居民及文史爱好者参与,将提篮桥衍化至北外滩的历史进程中,涉及的重要节点、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立足雅俗共赏有序融合,从作者的视角、视觉中,着力将沧桑和辉煌、经典和时尚呈现给读者。
本书以“提篮溯源”“建筑解读”“史海钩沉”“名人寻踪”“文脉索骥”“商企采撷”六个分辑串起,具有可溯性、可读性的特点;同时为探索“民间修志”方式和途经做些尝试。全书图文并茂,全部彩印,有相当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