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凌园:储位之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明凌园:储位之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51 4.9折 68 全新

库存6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文勋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10819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5997457

上书时间2025-01-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尹文勋,男,辽宁省朝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多年,著有长篇小说《大明监国皇帝》《细沙河》《天步九重》。其中长篇历史小说《大明监国皇帝》分为四部:《奉天靖难》《储位之争》《监国之痛》《壮志未酬》。此外在《短篇小说》《鸭绿江》《海外文摘》等报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



目录

第一回 饮马长江朝廷请和 南下京师市井采风 001

第二回 金陵城君臣察纲纪 秦淮河主仆看世风 009

第三回 三却上表欲擒故纵 两审中人扑朔迷离 017

第四回 虑功高金忠辞封爵 应群臣朱棣践大位 025

第五回 承运殿换为奉天殿 有情人语解失意人 035

第六回 搭救彦谦新贵感恩 同侍皇子同僚释疑 043

第七回 后宫入主天家团聚 驾前奏对使节朝贺 049

第八回 作威福猾吏乱延遵 听谗言朱棣诫世子 056

第九回 燕世子情急审卜义 胡按台星夜奔永平 064

第十回 显神箭胡纲施酷刑 用计谋白晓破积案 072

第十一回 新天子释疑朱高炽 莽秀才不齿方希直 080

第十二回 少将军惊悉朱高煦 老尚书不识宋大本 087

第十三回 劝夫君吴兰说真相 显亲情高煦送钦差 094

第十四回 效愚忠铁鼎石抗旨 博清名方孝孺灭族 101

第十五回 娄家庄亲民解真相 邹玉府泄愤屠其家 109

第十六回 君臣查账穷追不舍 上下贪墨东窗事发 116

第十七回 尹昌隆借诗讽皇子 朱高炽微服采民风 122

第十八回 对账册吏目显奇才 肃贪墨凤阳显神威 130

第十九回 释嫌疑行在结骨肉 察漕河灵璧分西东 137

第二十回 斋戒后宫母仪天下 巡漕汶上未雨绸缪 145

第二十一回 薛晓云曲阜悲乩语 胡总制诏狱施酷刑 152

第二十二回 靖难将士论功行赏 北巡君臣大快朵颐 159

第二十三回 粮长府高炽说旗主 津桥口潘松遇贵人 166

第二十四回 黄河边抗洪遇太府 客栈里卧病梦晓云 173

第二十五回 东昌府祭贤行大礼 孝堂山招安得十一 180

第二十六回 济民生皇帝罪武备 论今古学士谈储君 186

第二十七回 误伤副使穷凶极恶 旌表孝子欺世盗名 193

第二十八回 谋夺储位图穷匕见 护命皇子玉殒香消 200

第二十九回 开诚布公世子请将 巧舌如簧高阳惑父 207

第三十回 见王叔词曲诉心事 召大尹言语示拮据 214

第三十一回 姚广孝临行诫长史 白玺玉深秋求世子 221

第三十二回 宛平县冬至访升斗 衙门内雪天责县丞 227

第三十三回 僧俗问答死难卓越 君臣奏对夜议储君 234

第三十四回 尹长史解读姚广孝 白府君惊喜燕世子 241

第三十五回 亦友亦师谈风弄月 是君是父借题发挥 248

第三十六回 世子代天巡狩辽东 蒙古游骑袭扰广宁 255

第三十七回 驻沙河亲自鞭守令 营州卫靖边败霍当 263

第三十八回 潘家驿赈灾打硕鼠 辽东地一行惊君臣 270

第三十九回 查赃银将帅明真相 惹萨满郎中强出头 277

第四十回 布疑兵官军免灭顶 救千总世子显神威 284

第四十一回 为民生高炽赴边镇 战范河张宽服女真 291

第四十二回 访古驿宋礼认伪面 议辽东君臣难遂意 298

第四十三回 奉圣旨君臣游帝都 试才气高炽敬贤人 305

第四十四回 弛放海禁暗讽户部 为国举贤大开龙门 314

第四十五回 尘埃落定高炽储位 龙飞首科子启夺魁 321





内容摘要

第一回



饮马长江朝廷请和 南下京师市井采风




大明燕亲王朱棣起自藩邸,奉天靖难,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将士用命。燕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根本之地,后方稳固,饷道不绝。南北双方虽各有胜负,但终究难抵燕军虎狼之师。燕王以道衍大师之计,避实击虚,绕道京师。现已屯兵江北,饮马长江。稍事休整,准备舟楫,直逼京师,问鼎神器。

北平按察副使胡纲办完永宁差事,返回大营,把世子和道衍的信交给燕王。信中已详细地陈述了最近北平的各种事情。辽东兵败直沽的事,唐云和世子已送过战报,这次信里告知,大获全胜。大师在信里写到世子如何谋划,调兵遣将,将士如何用命,丝毫不提及自己。

当晚,燕王把胡纲叫来,仔细地询问了北平的情况,胡纲心下狐疑,不敢不答。燕王问及世子情况,胡纲道:“世子爷勤勉,极似大王。自从靖难以来,每晚睡觉不超过两个时辰,中午也从不休息。娘娘虽着急,也拿他没办法。而且对人不温不火,事情烦琐,从容应对,一丝不乱。”

燕王沉吟半晌,问道:“世子身体如何?”

胡纲道:“回王爷,臣在北平时间尚短,不知道世子身体安否。只是每次说话,总是啜茶,有时咳嗽。王爷,臣之浅见,如此操劳,难免有不足之症。”

燕王点头道:“胡纲,你这次永宁办差,世子在这里讲得详细,世子夸你嫉贪如仇,爱民若子,是一个都御史的人才。你可知道,世子从不妄言,更从不在我面前褒贬他人,更不会以官职作比,显见对你看重。但是我要诫你,此事断不能再有第二次,国家自有法度。”

胡纲道:“王爷教训得极是,世子爷也如此训诫。世子爷说,事急从权,但此例万不可开,一旦效仿,国家法度何在?臣真正领悟,不会再有下次。”

朱棣又问了遵化的事,胡纲大体讲了一遍,和信中所述相符。这个白晓,书生一个,智勇兼备,他的五品是燕王答应的。但是,看这次给衔,似乎有些荒唐。北平重地,万不能乱,恐辽东趁乱攻之,断绝根本。朱棣觉得此案有些蹊跷,就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胡纲,你怎样看待遵化的案子?”

胡纲道:“回王爷话,以臣经验,此案办得妥帖,环环相扣,挑不出毛病,这就是问题。还有既是内讧抢银,分赃不均,为何滞留大批金砖?卷宗说,是打斗中引发火灾,未及取金。越完美的案件,越有疑点。臣以为世子爷知道,当此特殊时期,冶铁重地,军中甲杖来源,定不能乱。两地同时办案,臣发现,世子爷求一稳字。”

胡纲分析透彻,思路清晰,和大师密信一致。燕王让胡纲退了出去。大师密信中又特意提到遵化案件,请王爷莫要深究,恐碍靖难大业。燕王心里明白,又是家里人做的好事。他心里生气,大师信中提到军旅、攻克南京等事,大意是:“已知攻克扬州,趁势攻下江都、仪真,备渡高姿。水路并进,攻下浦子口,与下关相望,且江面最窄。高姿、下关同时渡江抢滩,巩固滩头,请大王勿急攻京师。京师重地,屯兵数十万,倘急切不能攻克,勤王兵至,后果堪忧。以老衲愚见,于高姿渡江后,应迅速攻占镇江,将镇江与京师沿途州县尽皆收复,可保无虞。”

朱棣心里感叹,这秃驴,真是奇才,这人在北平,却料事如神。想到这里,接着看信:“第二件,朝廷定会想出各种计谋用以缓兵,请大王勿堕其奸,择日祭江神、祭大旗渡江。第三件,攻克京师,请大王勿效当今,若朝廷念及亲亲之义、骨肉之情,断不会逼迫至此,不得已靖难保身。殿下熟知经史,自古无活命之废天子。大王英明神武,清明睿智,望大王临机决断,历史由胜者所书。最后一件,数次提到,兵到京畿,勿掠百姓,攻克南京秋毫不犯,乃王师本色。恳请王爷不要大肆屠戮建文旧臣,想齐桓公不计射钩之仇终成霸业。老衲要特意提到方孝孺。王爷离京之时,臣曾跪托,方孝孺学识渊博,德闻宇内,城破之日,必不肯降。王爷万不可杀之,孺之声名,我等不及,学生遍及天下。杀之,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道衍和别人说话总留几分,唯独和燕王说话,一针见血,惹得朱棣多次生气。读完信后,燕王认真考虑,这秃驴事成之后,断不可留。燕王把密信烧掉。

马和进来请示,有人求见,递上帖子。朱棣一看是自己的堂姐庆城郡主,让马和快速传话稍等,他换上亲王朝服,放三声大炮,大开中门,亲自出迎。

朱棣看到堂姐,行家人礼。郡主扶起,不免落泪:“你我多年不见,都已年长,弟鬓发也有白的。”说完哭了,燕王也失声痛哭。引得诸将想劝又不敢过来,只远远地看着。朱高煦不住此营。朱棣和堂姐又互问了几句,迎进大帐,又重新见礼。郡主欲行国礼,朱棣扶住,分宾主落座。

朱棣道:“一别数年,今天弟在这种场合与家姐见面,造化弄人。弟一直忧心周王、齐王二弟,是否回藩?”

郡主道:“周王召回后,并未圈禁,只是削藩。齐王被废为庶人后,仍在狱中囚禁。”

燕王听后,泪流满面,边哭边说:“家姐明鉴,幼冲主社稷,信任奸臣,荼毒骨肉,残害天家。弟镇藩北平,克己修身,奉法守边。孰料大祸迭起,朝廷几次三番欲害弟全家。弟为保妻孥,起兵靖难。幸祖宗保佑,挥师至此,索奸臣,清君侧,扶社稷也,并无他愿。家姐是不是为此事而来,但说无妨。”

郡主道出实情,受朝廷派遣,与燕王割地请和,划江而治。

朱棣正色道:“家姐受奸臣迷惑,我大明江山岂可分疆裂土,背叛祖宗,遗骂子孙?这又是奸臣之计,我弟兄受皇考封藩尚不能保,割地有何用处?弟自有皇考封地,富贵已极。此次前来,清君侧,拜孝陵,朝天子,求复旧制,免诸王之罪,就藩封边,弟立即北还。家姐,奸臣之意非常明显,用以缓兵,以待勤王之师。”

燕王说的郡主心里明白,只是皇命在身,不得已耳。郡主沉默片刻,又说:“此次前来,还受众弟、众妹所托,这三年来,南北刀兵,死伤何止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缺父少子,都是我们自家事情。百姓皆是大明子民。大弟听我一言,听众兄弟姐妹之言,大军不要渡江了,也好让众弟妹趁此机会让朝廷改过。”

朱棣非常生气,断然拒绝。但这毕竟是姐弟中年长的郡主,设宴款待。最后郡主告辞回京师复命。朱棣送到大帐外又叮嘱郡主:“家姐回去还要告诉众弟妹,几年不见,想进城之时,与众叙旧,享天伦之乐。不知道弟是否能如愿,望众弟妹三思。”

郡主听出了威胁之意,也没反驳,告辞回京。

次日,燕王大集三军,祭江、祭旗,在仪征、浦子口沿线同时渡江。想先击溃陈瑄,夺得战舰,再战盛庸。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陈瑄率舟师挂黄旗来降,因为燕军舟师全都是挂黄旗。朱棣和众将大喜,许以封侯,尤其是水下的龙王炮几乎全部取出。

几千艘战舰同时向盛庸发动攻击,南军瞬间被吓住了,未战先溃。盛庸率几骑逃走,燕军当时就攻占了高姿和下关。朱棣命攻占下关的将领朱能率师东征,扫平外围;命丘福、郑亨东取镇江。大兵抵达镇江,水陆并进,都指挥佥事童俊自知不敌,献城投降。

镇江,直隶重镇,钱粮物资重地,燕军粮饷得到补充,丘福趁势向西与朱能会合。京畿地区已定,犒赏三军,休整蓄锐,准备攻城。燕王亲笔书信报与北平。

朱允炆接到雪片似的战报,外围州县接二连三投降燕王,勤王之师迟迟不到,文武大臣垂头丧气,噤声不语。方孝孺又在生病,无奈之下,派人把方孝孺抬到了宫中。

方孝孺看到文武大臣各怀一己之私,全不为朝廷打算,又苦于无计阻挡贼军,忧愤成疾。到了宫中,在皇上面前,尽量表现出镇定自若的样子。他向皇帝进言,军事上坚壁清野,把城外居民迁至城内,拆掉房舍。再派人去燕军谈和,许以割地,划江而治。遂派曹国公李景隆去燕军讲和,无功而返。

左都御史刘振和大理寺丞司无忧侦知都督佥事徐增寿通敌,经常派人给燕军通风报信。皇上当面审讯,派监察御史尹昌隆一同审讯。这个尹昌隆,皇上不喜欢他。

朱棣攻占灵璧到达江北时,他曾上书劝谏建文皇帝:“燕王奏章有周公辅成王之语。今大势已去,不若罢战息兵,许其入朝,可须举位让之,陛下犹不失藩王之尊。若沉吟不决,祸不远矣。倘进退失据,虽欲求为丹徒布衣,不可得矣。”

皇上因此不喜,也并未治罪。但尹昌隆才名闻于天下,又是监察御史,纠劾百官,当然一起审讯。徐增寿乃大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子,三个姐姐皆为亲王妃,富贵已极,家声之旺,无人能及。

尹昌隆坐而不审,刘振、司无忧亲自轮番抽打,只是不吭一声,建文皇帝亲自再三讯问,也不招认,最后被皇上一剑刺死。众臣皆惊。尹昌隆看此情景,知大势已去,称病回府,再不上朝。

朱高炽立刻动起来,令张信暂署都指挥使之职,房胜助之。分别接见了按察司和布政司五品以上官员,又去了一趟北平府,布置督促夏粮收购。当天下午,装扮成秀才,头戴方巾,身穿蓝绸直裰,带着薛晓云姐弟、卜义外加十个贴身护卫,全部伴当装扮。

大师吩咐带上白晓,不走驿站,多带四匹马,十几人向京师奔去。晓行夜宿,非止一日,按燕王信中的路线很快到达六合。孟善带兵迎接,告诉朱高炽,南京已下,皇上自焚,自决于天。燕王命世子明日进城回燕王府,不用去大营见父王,在城中采风,听候父王传唤。

朱高炽听到皇上自焚,心落到了肚子里。最起码一点,父王不会落弑君之恶名。当晚世子等人宿在六合,第二天至浦子口,在金川门进城。天已近黄昏,看到各处张贴着安民告示,百姓往来从容,市不易肆,百姓安堵,往来军兵巡街,也并不盘查过往行人,心下高兴。

到了晚饭的时间,肚中正饥,分作三伙人,走进一家干净的饭庄。饭庄有两层楼,二楼是雅间,一楼有大大小小十五六张桌子。他们也不要雅座,十几人分坐在三张桌子旁。

朱高炽、卜义、薛家姐弟、白晓坐在一桌,薛晓云仆童打扮。白晓点菜,半只切鸭,一盘海参杂烩,两盘青菜,一碗鸭血粉丝汤,又点了两笼小包,其他两桌也点过,慢慢吃着。

朱高炽平日不大喜欢油腻,今天所点,正合胃口。饭馆里的客人也边吃边聊着,世子饶有兴致地听着。

有一位被称作高大爹的,在朱高炽的邻座。一桌子五六个人都争着奉承他、敬他酒。一个人道:“高大爹,刚才你讲的属实吗?”

高大爹道:“确实,这家画舫,在下以前去过。这次来的这两位,可谓谪居仙子,色艺俱全,技压秦淮。”

另一个人说:“自从燕亲王进京,我真没敢走远,怕碰见散兵游勇,老命不保。”

高大爹道:“我说你老兄没有见识你还不爱听。”

那人说:“愿听指教。”

高大爹接着说:“不管哪个王爷接管朝廷都是朝廷的家事,京师又没发生大的战事,百姓没感觉有大的变化。”

“是啊,”另一个人接着说,“我们在座的,数高大爹见多识广,兄弟我最是佩服的。我家住在安德门外,朝廷让坚壁清野,拆掉房子,把木料搬到城里,家里人一筹莫展,多亏高大爹指点。”

大家就问高大爹如何指点,高大爹说:“朝廷催得紧,怕木料等资敌,强令搬迁,每天出动军士去催,一路搬运木料的不绝于路,有的就累死了。我就告诉他,一把火烧了,倒也省力了。”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

高大爹呷了一口酒,叹了一口气道:“这把火烧将起来,就不熄了。皇宫也烧了起来,烧死很多人。”

有人插嘴道:“听说朝廷也烧死了。”高大爹神秘地笑而不言,大家就催他,有人往他碗里布菜。

他压低了声音说:“据宫里的老爷说,皇上早有准备,备好了度牒、僧衣、金银,从密道里逃了,烧死的根本不是皇上,反正也难辨了。”

有人道:“是啊,高大爹相与了秦公公,他又是朝廷身边掌印的,当然准确了。改朝换代了。”

高大爹说:“确是秦老爷,他在水西门的宅子是我帮他寻的。我要说你两句了,兄弟,没有改朝换代,还是大明朝。”

“只是不知谁当皇上。”又一人说。

高大爹接着说:“你们还记得去年在灵谷寺出现的怪道人吧?”

有人接话:“记得,说了几句没头没脑的话,孩子们传唱的,我记得是‘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对吧?”

高大爹说:“对呀,仔细想想,谁登基就知道了。”

朱高炽听到这里,这个高大爹了不得,许多话都很中听。他都怀疑是不是父王派来的。

这时一个总旗带几个军士走了进来,大声道:“都肃静,各坐各位。”

店朝奉就跑了上去,赔着笑脸说:“军爷,小店是合法经营,不曾资敌。”

这个军官还算和气,道:“没你事,听着就是了。安民告示:大明燕王令旨,谕在京军民人等知晓。余昔者固守藩封,以左班奸臣窃弄威福,骨肉被其残害,起兵诛之,盖以维持祖宗社稷、保安亲藩也。于六月丙午日抚定京城,奸臣之有罪者予不敢赦,无罪者予不敢杀,惟顺天而已。或有无知小人,乘机图报私仇,擅自绑缚,劫掠财物,祸及无辜,非予本意。今后凡有首恶有名者,听人擒拿,余无者不许擅自绑缚,唯恐有伤治道,谕尔众,咸使闻之。大明洪武三十五年六月。”

读完交给店主,说一声“有扰”走了。

店主接过告示,贴在中央的柱子上。上面已经有两张了,看其中的字样也是近两日贴上去的。


……



主编推荐
"朱高炽,明代永乐大帝朱棣之嫡长子,他温润而泽被万民,时刻怀揣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勤政爱民,简朴儒雅,励精图治,改革苛政,以德化世,尽显明君风范, 虽在位短暂,但遗泽深远,十月帝王,功绩斐然,启仁宣之治…… 以“仁”立身,故有“仁宗”之誉!然而仅十个月的皇皇帝王生涯,是否将化成大明历史上的一抹永恒疑云?翻开《大明凌烟》,揭晓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往事!"

精彩内容

大明朝高祖朱元璋第四子燕亲王朱棣高举“奉天靖难”大旗,把亲侄子朱允炆推下宝座。嫡长子、高皇钦封世子的朱高炽理所当然成为储位东宫的太子。但是,在朱棣登上大位的近两年里,并没有册封之意。朝野上下暗流涌动,各成一派。朱高炽面对的是几方面劲敌:第一,庞大的武官集团。这些骄兵悍将随皇上“靖难”,和高阳郡王、朱棣第二子朱高煦过从甚密,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几乎都倾向于朱高煦。第二,皇上。皇上本来就不喜世子,首鼠两端。第三,文官集团。大多数文官揣度圣意,见风使舵,倾向于朱高煦。在朱高煦授意下,经常弹劾朱高炽。第四,朱高煦。他不但英勇善战,还善抚士卒,颇得人心。更兼一点,他阴鸷狡诈,花样百出。最后,看准时机图穷匕见,刺杀亲哥。朱高炽面对明枪暗箭,在道衍和尚和金忠的维护下,坦然应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储位大战中取得了优势。



媒体评论
"一部耐人寻味的明朝往事。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 一个人需要具备何等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和深刻的政治智慧,方能在波谲云诡的皇位继承斗争中稳操胜券?朱高炽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超凡定力与谋略的人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