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 6.7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叶隽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9134990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3093050
上书时间2025-01-01
叶隽,同济大学聘教授,人文学院文化史与文化哲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歌德学会会长等。专著有《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学理论初探》《史诗气象与自由彷徨:席勒戏剧的思想史意义》《歌德思想之形成——经典文本体现的古典和谐》等,主编有“中德文化丛书”等。学术兴趣现集中于古典文学、知识史与侨易学等。
代序
第一章 绪 论
一、作为整体视域的学及其核心领域:从歌德学到马克思学
二、精神史格局中的“歌德 - 马克思”结构:以文学世界为视角
三、作为制度的教育规定性:大学的意义
四、理论框架与学术思路
第二章 18 世纪的教育:歌德的大学时代与教养形成
一、18 世纪的大学场域及其规则:哥廷根还是莱比锡?
二、歌德的成长年代——《诗与真》中反映的家世与生性
三、斯拉斯堡的博士学位与导师力量——赫尔德对歌德的引导与压迫
第三章 19 世纪中期的教育:马克思的教育背景与精神的变形
一、教育制度:波恩、柏林与耶拿
二、家世背景:闪系文化与改宗基督教
三、侨易语境:欧洲内部的德、法、英侨易过程
四、思想形成:精神之变形
第四章 文学世界的营拟、尝试与认知:以歌德、马克思为中心的讨论
一、场域视野中的歌德文学世界营拟
二、马克思的文学世界尝试:以青年时代与歌德接受为中心
三、文学与学术的关联:马克思的文学世界认知
第五章 政治场域:魏玛为官与伦敦流亡体现的尘世之缘与之心
一、18 世纪至 19 世纪的政治与文化生态
二、歌德的文人之路与官宦生涯
三、战士之途与艰难时世:马克思的流浪宿命与政治的另类表现方式
第六章 世界理想:世界文学、世界市场与世界公民
一、歌德:世界诗人与世界文学
二、马克思的理论发覆:从世界文学到世界市场
三、世界关怀与世界公民:文史哲融通之后的精神与世界理想
第七章 思维模式的二元论问题:从“二元对峙”到“一元三分”
一、歌德、马克思的二元论模式
二、西方传统的二元论认知
三、中国思维模式的“二元表象”与“一元三分”意义:以“天演论”与“互助论”为例
四、和、同与中道思维:认知史的意义揭示与二元论的多重阐释
第八章 结 论
一、思脉结构与现代性
二、经济基础与资本认知
三、知识史线索与文明架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后 记
第一章绪论
一、作为整体视域的德国学及其核心领域:
从歌德学到马克思学
我曾强调,对于现时代的中国学界来说,构建具有独立理论品格的“德国学”(Germanology)是很有必要的。而在我看来,在一个整体视域的德国学中,可以列举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科内容的相加,如德国文学、德国历史、德国哲学、德国教育、德国政治、德国经济等,更应当指向突破现有学术体制所造成的学科藩篱,选择具有学域联通效果的命题,以达到一种追本溯源的科学探求的目的”。如果出于这样的目的,则“歌德学”就是一个可以作为例证的最佳学域,这不仅是因为具体个案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因为德国文化版图里实在是过于星光灿烂,我们必须选择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学域作为联通案例。如果删繁就简地来说,在歌德学之外,马克思学也是特别值得考虑的内容。
1874年至1875年冬季,赫尔曼・格林(Herman Grimm,1828-1901)在柏林大学开设讲座,他要求:“几千年来有一门叫做荷马的学问,这门学问有其代表人物,而且一直未曾中断;几百年来有一门叫做但丁,或莎士比亚名字的学问。从现在开始,就将有一门叫做歌德的学问。歌德这个名字早已不仅属于他个人,而且属于一个大的整体。”实事求是地说,对歌德学(die Goethe-Philologie)确立的意义”,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因为它将一个具体的人物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并且带动了整体学术的交流与发展;同样,马克思学(Marxologie,英文为Marxology)的建构也同样有着一点都不逊色的意义”,因为,它意味着将对马克思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的研究兴趣提升到学术领域的全面学科建构层面。我们应该承认,自20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学说的重要影响不断扩大,以及显示丰富魅力的实践,也就自然产生了一门叫作“马克思学”的学问。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不是莱布尼茨,不是康德,不是黑格尔;甚至不是席勒,不是海涅,不是尼采?为什么不是洪堡,不是贝多芬,不是俾斯麦?德国星空,遥列群星,真是让人心生敬意、神……
本书综合了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勾勒了从歌德到马克思时代的文学史、教育史、政治史、思想史的互动关系。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篇,以文明结构的三分法为主要关注内容,即制度、器物和文化。上篇考察“作为制度的教育”,即选择以教育为切入点来考察制度的规训意义。中篇关注“作为器物的文学、政治”。将通常被视为上层建筑的文学、政治作为个案研究的主题,分别考察歌德、马克思的文学、政治实践过程。下篇探讨“作为文化的世界、思维”,选择了两个不同层面的角度切入,一是作为理念的具体概念的“世界”;二是思维模式,尤其突出探讨二元论的重要功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