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11 6.3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徐志文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5064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666768
上书时间2024-12-31
徐志文,男,汉族,1977年9月生,湖北新洲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城镇化、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2012年以来,先后主持多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在CSSCI、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荣获安徽省社科联2016年度“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战略相互契合
二、小城镇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成为城乡统筹战略重要着力点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理论
第一节城乡一体化理论
一、城乡关系理论
二、城乡一体化内涵
第二节新型城镇化理论
一、城镇化的内涵
二、城镇化战略几种观点
三、新型城镇化战略解读
第三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的统一性
一、两者发展本质上的统一
二、两者发展政策上的统一
三、两者发展路径上的统一
第三章小城镇的内涵、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小城镇的内涵
一、小城镇的范畴指向
二、小城镇动态多维特征
第二节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小城镇纵向的发展历程
二、小城镇横向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再认识
第一节城乡一体化空间视角下的再认识
一、城镇体系的内涵
二、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空间节点地位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视角下的再认识
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意义
二、小城镇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城乡连续统视角下的再认识
一、城乡连续统的内涵
二、小城镇在城乡连续统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章小城镇与农村发展的互动
第一节“新三农”问题的表现、预期、政策
一、“新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新三农”问题的结果预期
三、“新三农”问题的政策取向
第二节小城镇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一、小城镇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二、小城镇对农村社会的作用
三、小城镇对农村环境的作用
第三节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联
一、小城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作用机理
二、小城镇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小城镇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
第四节农村发展对小城镇的支撑作用
一、农业发展对小城镇的支撑作用
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小城镇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小城镇与大城市发展的互动
第一节城市聚集经济的内涵以及再思考
一、城市聚集经济的内涵
二、城市聚集结构的再思考
第二节我国大城市现阶段发展特征与趋势
一、资源配置效率天花板逐渐显现
二、去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
三、就业承载力迅速下降
四、资源短缺与污染日趋严重
五、聚集经济受网络交易冲击巨大
第三节小城镇优化大城市经济的机理
一、小城镇是改善大城市资源配置结构的重要载体
二、小城镇是优化大城市产业结构与环境的重要手段……(120)
三、小城镇是弥补大城市就业承载力下降的重要方式……(122)
四、小城镇是缓解大城市资源短缺与污染的重要途径……(123)
第七章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基于静态视角的分析
一、承载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
二提高自然人文资源利用保护效率
二、助力城乡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
第三节 特色小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原则
一、依托小镇建设实现城乡治理一体
二、依托小镇建设实现城乡共享发展
三、依托小镇建设实现城乡三生融合
第四节特色小镇发展治理问题与创新对策
一、特色小镇发展治理问题
二、特色小镇发展治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战略相互契合
2013年12月12日,党中央召开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该会议精神的部署无疑为我国城乡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截至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①”已经达到了59.58%,较1949年末提高了48.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②”也达到了43.37%,较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这些直观数据无疑生动显示了我国城镇化事业在规模以及速度上的伟大成就。除了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动,我国城镇化事业的成就还体现为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显著增长。1949年末,我国城市数量仅为13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5个,县级市67个,建制镇2000个左右。到2018年末,我国城市个数达到了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75个,建制镇则快速增长到了21297个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镇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无疑值得肯定,但其中所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简单地以上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37%)落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超16个百分点的事实为例,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工作欠账仍然严重,一大批进入城镇生活的农村转移人口由于户籍的限制,无法平等地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而且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引发了更多的连锁问题,比如一些城乡接合部由于无城市户籍人口的聚居而带来了城市管理上的困难;部分无城镇户籍人口就业的不稳定性制约了产业工人的技艺提升,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大量转移人口频繁长距离往返于城乡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交通压力,进而造成个人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等等。这种“浅城镇化”或“半城镇化”的现象其实也是我国更深层次城乡统筹发展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60%,正处于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毫无疑问,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据目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层面的共识,新型城镇化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农民变为市民,进而享受城镇发展带来的各种生活便利和社会福利,但这一过程背后则涉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不同层面的城乡关系。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对于传统社会来说,社会整体变迁意义上的进步莫过于城市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城市化,从表面动态过程观察,常表现为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转移人口在城市不断聚集,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但其深层结构则呈现出城镇体系以及乡村特征的巨大变化,比如城镇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社会生态的改变;建筑环境的改变以及城镇生活的本质变化。这些表面现象与深层结构变化所映射出的城市化特征是多维的、系统的。因此,对于城市化的认知和理解无疑要求……
本书以城乡一体化目标作为导向和研究背景,重点讨论小城镇的发展问题。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的再认识。围绕小城镇的内涵、范畴、发展历程与现状,小城镇与农村发展的互动,小城镇与大城市发展的互动,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分析、原则、政策保障,小城镇之特色小镇、中心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