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桥人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桥人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6 4.9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瑞庭,江彦桥主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38338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742450

上书时间2024-12-3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瑞庭,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董事。1989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7月至2001年7月在德国马尔堡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获企业经济学(市场营销方向)博士学位。2003年1月到上海建桥学院任教,历任商贸系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江西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江彦桥,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董事。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系主任、教务处处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处处长,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2015年6月至今,任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董事。2022年4月起,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主任。



目录

序 让建桥因人物而生辉

第一编 不忘初心志干里

壁立干仞,无欲则刚

——记创校校长黄清云教授

党的召唤是我一生志愿

——记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蒋威宜教授

应对变化,学习是永恒的

——记原常务副校长张家钰教授

耄耊之年话建桥

——记原副校长郑朝科教授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

——记原副校长忻福良教授

人心齐,泰山移

——记原副校长陈生根副教授

“啊,那是难忘的岁月”

——记原董事长助理金旦生

……

第三编不负韶华谱青春

165朱成:我的大学,青春燃烧的岁月

169叶添添: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

173邬建佳:当你凝望雷锋的时候,雷锋也在凝望你

177何晓诗:逆风飞翔

181干俊:优雅“建客”,无悔青春

185曾姝琦: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190蒋湾:舞动青春

194王天一:再塑生命

197苏浩天: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1马世华: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6潘阳:追逐梦想的阳光

210陶征江:大学生“村官”

214管堃:专注、创新、责任



内容摘要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记创校校长黄清云教授 在建桥校园,经常能遇见鹤发童颜的创校校长黄清云教授,他虽已逾八旬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思维敏捷,从他那挺拔的身形上,还能看出当年上海市高校系统大学生击剑冠军的英姿。回想创校十年的诸多往事,就像昨日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一 黄清云出身于教育世家。他之所以穷尽毕生精力于教育,而且所从事的,又是在一般人眼里有点“另类”的教育,似乎是一种“命数”——父亲好好地当着律师,却突然心血来潮办起一所私立学校;1957年考大学时,黄清云填报了十几个志愿,最后收到的却是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或留校、或到中学当教师,他却被分配去搞业余教育。也许正是所谓“命数”的不可逆性,或者说是种种巧合,才让他与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民办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之书翻到了1999年。一晃40多年过去,曾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上海电视大学校长的黄清云已到了退休年龄。在他的人生之路上,本来是该踩“刹车”的,他却踩上了“油门”——浙江温州有位民营企业家准备在上海创办一所民办高校,叫“上海建桥学院”,找上门来请他任校长,于是他又“驾”起建桥这辆“车”,驰上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快车道”。 黄清云清晰记得第一次与周星增董事长见面的情形。那是初秋的一个上午,天朗气清,周星增穿着笔挺的深色西服,来到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办公室找他。当时,黄清云虽已过了退休年龄8个月,但实际上还在主持着电大的工作。他是上海市教委推荐给周星增的校长人选之一。 第一次见面,两人谈了将近2小时。周星增谈了他的抱负、他的思路,他到上海投资办学的目标和计划,邀请黄清云出任校长。这场谈话让黄清云产生了两种感觉:一个感觉是,周星增的教育背景、儒商气质,以及从他身上体现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温州精神,让人相信他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另一个感觉是,黄清云长期在公办教育领域工作,虽知民力教育激流奔腾,却不曾涉足试水,合作预期是好的,但也充满挑战。因当时还在电大校长任上,所以黄清云没有答应。 一个多月后,1999年10月21日,黄清云应邀出席建桥学院的奠基典礼。在当时的上海,还没有上级未批准办学就先动工建校舍的先例,也没有哪一所民办学校拥有建桥那样大的占地面积,这种纯粹用民间资本办学的举动,很有“开先河”的意义。这天的奠基典礼上,教育界来了不少人,力碍很隆重,他体会到了温州人的精神、气魄和效率。2000年1月,周星增又一次登门相邀。黄清云经征求教委领导意见后,正式答应出任建桥创校校长。 二 上任不久,黄清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他给了周星增两个建议,为学校日后发展确立了一条符合建桥实际的轨道;另一件是,着手搭建教学、管理班子,明确专业设置和师资招聘的原则。 周星增到上海投资办学,最初的方案有两套。一个是挂靠知名高校,一个是自起炉灶。不少人都倾向于挂靠方案,招生、教学不用愁,风险小(当时,建桥已与某名校签署了合作协议)。黄清云的建议是自起炉灶。这样做,有风险,但既然“把民办高等教育当作事业来做”已成为共识,就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所谓风险,无非就是没有名校光环,竞争处于弱势地位。但与挂靠名校兴办独立学院的游戏规则相比,譬如每年均须抽出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上缴母校,其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也同样不可测。加上当时关于民力、教育的政策暖风频吹,建桥学院也接近具备独立办学的实力,干脆自起炉灶。 第二个建议,为办本科做准备。黄清云认为,虽说当时规定独立办学的民办学校不能办本科,但建桥要想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应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一个全盘考虑。譬如,当时征得的205亩地,对于一所本科院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继续征地。 P3-5

主编推荐

本书是于上海建桥学院建校20周年之际,筹划出版的一部图书,意在实录学校各条线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建桥精神。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编是创校领导和老同志代表,第二编是现任教职工代表,第三编是学生与校友代表。本书以专访的形式,深入采写了40余位人物,文字凝炼,可读性强。翻阅书稿倍感亲切,一个个与建桥息息相关的名字、一件件生动的往事跃然纸上,仿佛将读者带到了一线,与书中人物共同亲历那难忘的岁月……

书稿以纪实、写人的形式,回顾了建桥学院创校时期,社会各方面对民办大学的期待与鼓励,以及给予的关怀与帮助。第一代创校领导和老同志们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同甘共苦,忘我工作,他们自谦为“奉献余热”,实则是“燃烧激情”。为了培养莘莘学子,为了推进建桥发展,他们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放弃了退休生活的舒适安逸,无私奉献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资源。他们不只是独挡一面的“干将”“闯将”,为建桥开疆辟土不遗余力,更是上海乃至全国各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各行业的翘楚英才,足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们中有的还是教育家,视建桥事业为毕生教育情怀的寄托与延续、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实践,其志向、胸怀、格局、境界,令人深深敬佩,景仰不已。

书中记述的现任教职工代表,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在青春时期就加盟建桥,与建桥同发展、共成长,是康桥建桥、临港建桥的亲历者、建设者。多年来,他们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生为本,大胆改革,积极开拓育人空间,奉献了独到的探索与丰富的实践,他们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人物,更是爱生如子,爱校胜家,其业绩可圈可赞,令人眼前一亮!而那些优秀的建桥学子,处于“不走寻常路”的建桥校园,希望身为“顶梁柱”,自觉传承老一辈建桥人的创业精神,始终牢记建桥办学使命,时时保持“逆水行舟”的警醒,瞄准一流目标不松劲,不断提升层次境界,续写临港建桥的新篇章。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上海建桥学院建校20周年献礼作品,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该校40余位优秀师生的感人故事。第一部分,收编了15位创校时期的校领导、老同志与干部代表爱校如家、艰苦创业的事迹;第二部分,收编了一批现任骨干教师中的佼佼者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事迹;第三部分,收编了一批优秀在校生、毕业生代表,践行校训、奋发向上的青春风貌,以及他们在各岗位服务社会、奋斗奉献的事迹。书中所记述的校领导、老师,他们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忠诚,责任感、使命感特别强;而建桥的优秀学子,更让人感到他们不仅是建桥的学生,更是建桥校园的主人、建桥的未来,他们以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不断为这个时代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