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设计奖项与创新型社会建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设计奖项与创新型社会建构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3.26 4.9折 10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庞观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74102316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11829063

上书时间2024-12-3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庞观,博士、副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设计与原型实验室主任。



目录

引言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设计奖项设立背景与研究必要性

第二节 国际设计奖项研究的意义

一、强国——制订国家设计产业发展战略

二、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社会现代化

三、责任——普世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第三节 国际设计奖项研究现状

一、国外设计奖项研究现状

二、国内设计奖项研究现状.

第四节 国际设计奖项与创新型社会构建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与方法

二、特色与创新

第五节基本结构

第一章国际设计奖项概述

第一节 奖项的意涵

第二节 20世纪中期设计价值对设计奖项建立的影响

一、德意志制造联盟对设计奖项设立的影响

二、现代主义与机械美学对设计奖项设立的影响

三、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业设计对设计奖项设立的影响..

四、“优良设计”观念复兴的设计因素对奖项设立的影响

第二章设计奖项的产生及构成要素

第一节设计发展趋势对设计奖项的影响

一、国家政策层面对设计奖项的影响

二、行业发展趋势对设计奖项的影响

三、从业机构发展趋势对设计奖项的影响

第二节 设计奖项评奖机制与基本构成要素

一、设计奖项的评奖机制

二、设计奖项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章国际设计奖项对比分析研究

第一节国际设计奖项综述

第二节三大代表性设计奖项的重要性与作用比较分析

一、德国IF奖、日本G-mark 奖、中国红星奖的产生背景比较

二、德国IF 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奖的奖项结构比较

三、德国IF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奖奖项机制与流程比较

四、德国IF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奖评委与获奖者比较

五、德国IF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奖的完善与发展.

六、德国IF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奖的外延比较分析

第四章 设计奖项设立与企业的关联.

第一节 设计奖项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一、设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二、设计奖项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第二节 设计奖项与国际企业发展的关联

一、德国瓷器制造商罗森塔尔与IF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WMF与IF

三、电器生产商博朗与IF

四、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与IF

五、电器制造和系统服务商西门子与IF

第五章设计奖项设立与社会的关联

第一节奖项设立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三大代表性奖项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联

一、专业人才储备上的价值

二、国家经济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层面上的价值

三、普世的教育意义

四、各奖项特点

第六章设计奖项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实践推动作用

第一节社会的现代化理论对设计奖项的影响.

第二节知识时代的科技、产业与设计奖项的必然联系

一、工业文明社会的科技发展与设计奖项的关系

二、创新型社会中知识特性与设计奖项的关系

三、设计奖项对科技发展的驱动作用

四、知识经济下产业结构与设计奖项的关系

第三节 设计力创新

第四节 设计奖项的新发力与新内涵

一、设计奖项的批评价值

二、设计奖项加强设计的体验感.

三、设计奖项可改变社会

第五节 设计奖项的价值测度

一、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宜测量

二、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明确.

三、知识经济的测度指标较模糊

结论.

第一节 设计奖项在创新型社会中的思考与启示

一、从红点2018 中国失信事件看设计奖项的公信力与价值导向

二、西方国家对设计奖项的重视与发展力度更加切实

三、设计奖项的设立数量大于质量.

四、设计奖项仍应以推动本土设计与经济发展为目标.

五、设计奖项应正确地引导设计与社会科技之间的连接

六、设计奖项在设计人才储备与普及性教育上的重要性

七、设计要创造新型的却并不遥远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设计奖项在创新型社会建构研究中的重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摘要

第一节 国际设计奖项设立背景与研究必要性

“国际市场中,瑞典的‘安全性’、德国的‘技术效率’、法国的‘气质’以及意大利的‘高雅’,彼此间进奖项设立背景与研行着较量。每种形象都构成了国家品质的图画。在含义丰究必要性富的设计语义学中,即‘创造一系列设计语言’,这些设计语言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合目的性,即品牌发生作用的方式。它可以补偿主体或消费者行为的‘效应’。通过不断重申品牌为商品创建意义和用途的能力,使这些效应成为品牌力量的作用结果。作为一种文化力,设计能够填补脱离传统社会关系后留下的空白,已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展示国力的工具,设计已远离19世纪那巨大展厅展示生产机械的展览。国家认同已开始在市场中展示。它内嵌在大众媒体中,并成为日常性的体验。”

随着设计日益大众化,林林总总的设计奖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设计领域。以2017年为例,中国省级以上工业设计类奖项有近300种(详见附录1)。如此多的奖项评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工业文明提高了我们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更是设计界、企业、协会、政府各部门对知识经济的新认识与新实践,表现出共同创造未来更合理生活方式的良好意愿。

但是,综观国际设计奖项发展状况,对比各时期经典的、具有良好口碑与品牌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奖项,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和理智地判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是积极的,什么样的奖项设立是必要的,什么样的设计引领是创新的,以及如何整合政府、行业协会、设计界、企业等多要素优势,真正地让设计奖项设立有意义、有方向、符合实际国情、能够创造创新型社会的价值体系、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这是研究成熟、经典的国际设计奖项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梳理、总结、归纳众多的奖项中,找到更适合我国的发展方向与创新之路,避免设立奖项时出现盲目性、表面化、混乱、资源重复浪费的问题。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融汇多学科并与多专业协同创新的研究领域。“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黏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①所以,设计奖项的重要评选标准,往往离不开创新与引领。德国学者迈克尔·埃尔霍夫(Michael Erlhoff)指出:“在设计中,创新是对开发、生产、分配的改变或使用人造物、环境、系统的改变,用户或目标观众能够感受到这种改变的差异。在这一情境中,创新与发明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设立设计奖项直接关乎国家创新业态的发展,是国家创新机制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于国家体系的知识转化、保存等流程。也就是说,设计奖项倡导的创新价值,可以在国家政策和机构的作用下,更好地带动企业转化成生产与服务的经济业态,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它是社会精神价值得以提升的助推剂,是对大众进行设计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创新力培养与提高的重要动力。

……



主编推荐

从最初创建至今,国际设计奖项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设计奖项伴随着社会结构与人类文明的变化,其设计目标、服务对象、倡导价值观等,皆已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此背景下,该书不仅能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今如火如荼的设计评奖提供冷静思考的范式,亦对当下设计评价体系的梳理乃至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针对当今我国各类设计奖项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状况,著者提出了一系列颇具价值的思考和学术主张。专著深度梳理解析了*具代表性的国际设计奖项,并透过设计奖项的历史脉络、成长经历、成败因素等,厘清了现代化社会知识经济的今日,设计奖项究竟应该具备何等能力与新的内涵。



精彩内容

该书讨论了设计奖项的理论框架,分析了20世纪中期的重要设计因素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对设计奖项产生的影响,并将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设计奖项作了比较分析。德国IF奖诞生最早,代表西方设计奖项,具有典型性;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以设计为振兴国家的发展战略,日本的G一mark奖项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使命感,中国的红星奖作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奖项崛起的代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通过三大奖项在结构、机制流程、评委与参赛者、发展变化与奖项外延(展览、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比较,讨论设计奖项在各自的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同文化价值与社会责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