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38 6.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韩)苏西·李著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7961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1946701
上书时间2024-12-31
真艺术的庆典
阿甲
韩国图画书艺术家苏西·李是一位总能给读者带来惊喜的创作者。中国大陆的读者最早接触到她的作品是《海浪》与《影子》,这两本无字书都充分利用了书籍特有的物理形式,以中缝为边界,让一个女孩欢快嬉戏于现实与想象的世界之间,同样是打横的长方形幅面,或为左右之间的分界(《海浪》),或为上下之间的互动(《影子》),看似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沉浸其间,又似打开了一扇投入无穷想象世界的窗口。
在那两本无字书之后,苏西·李的多部作品也被陆续引进出版,有她自写自画的《当心,兔子》《动物园》《线》《小江》等,也有她作为插画家与他人合作的《问我吧》《这美好的一天》《翻开这本小小的书》《呼啦啦,画画啦!》《爱你,爱你,我的宝贝》,等等。她还与曹文轩合作创作了原创图画书《雨露麻》,在2021年获得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的虚构类特别提名奖。我们看到,苏西·李是一位艺术表现能力极强、表现手法丰富且敢于不断挑战并超越自我的创作者。当她2022年斩获国际安徒生奖时,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多年前我就觉得这是迟早之事。如今,她又有三部重量级作品《镜子》《画室》和《夏天》要集中引进出版了,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在这三部作品中,《镜子》是我自己最喜爱并期待已久的。读者可能有所不知,《镜子》其实是苏西·李最早期的作品之一,最初出版于2003年,是她“边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那么,既然是三部曲,为什么第二部《海浪》(2008年)和第三部《影子》(2010年)会被先引进出版,而相隔这么多年才考虑第一部呢?坦白说,我一开始也搞不懂,但因为太喜欢苏西·李的作品,更兼无法忍受单缺第一本的缺憾,终于还是托朋友到国外去买回来一本。我还记得最初摩挲到真书时的那份喜悦,还有细细读罢之后的某种奇特滋味……
惊讶!——是的,初读《镜子》时相当惊讶,尽管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但我不敢说它一定是一本“童书”,作为“边界三部曲”的首部曲,我想它似乎也在挑战儿童图书的边界。尽管作品只采用了黑白加柠檬黄,但略为灰暗的色调在童书中也时时可见,往往会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最终趋向温暖美好的结局。《镜子》却反其道而行,让读者感觉兴奋且温暖的乐章在中间,巅峰一过就开始下行,等到终曲谢幕时看似回到了开篇状态的原点,但仔细感受,实际上可能沉入比开篇更为低落的状态。所以,如果你期待读一本“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温暖童书,《镜子》可能会令你失望。
触动!——是的,当我放下“要替孩子找一本适龄童书”的想法,而是作为第一读者来直面这本书时,心里面“咯噔一下”,有某种被强烈触碰的感觉。这本无字书似乎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真的成了一面奇特的“镜子”,可以照见读者的内心深处。
《镜子》的表现手法与“边界三部曲”的后两本很像,更准确地说,是《镜子》首创了这个三部曲的表现手法:以书籍的中缝为边界,一边大致是真实世界,一边大致是想象世界。本书以镜子为意象,一边恰好是另一边的镜像。这本书表面的故事很容易看懂:一个感觉孤独无聊的女孩发现了镜子中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孩,她俩连动作神情都一模一样!经过各种试探后,两个女孩越来越接近,一同舞蹈欢庆,直到终于融为一体。可是在那之后,她俩的舞步开始各不相同,从争吵到互不理睬,直至一方忍不住动手推对方,却原来是推倒了那面立镜。随着镜子的破碎,女孩又回复到最初孤独无聊的状态……
等一等,真的只是回到最初的状态吗?仔细去看这本书的画面结构,瘦长直立的长方形界面很像是一面立镜。而从最后被推倒的镜子来看,对开页的右面应该是镜子,但如何解释在故事的开篇小女孩先是出现在了右面,而到了结尾处小女孩却以镜像反转的姿势出现在左面。到底哪个女孩是真实的,哪个是想象的?会不会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镜中的那个女孩替代了真实世界中的女孩?
无字书的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空间,读者因阅读经验与社会阅历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在前面所陈述的理解完全是个人的,其他读者可以根本不必在意。但我坚持认为,在创作《镜子》的过程中,苏西·李的确有意制造了某种复杂性,简单背后带有模糊性和神秘感,给读者留出了足够的挑战空间。我们先来看封面和封底,封面上的女孩背靠着一面镜子,那面镜子很正常,因为镜子里面可以看到她的背影;但封底的那面镜子却很奇怪,女孩背对着读者,镜子里本应是她的正面,却只有她的背影。这个创意显然源自马格利特的名画《不可复制》,而安东尼·布朗在他的处女作《穿越魔镜》中也使用过,特别是《穿越魔镜》的封面封底也有类似的翻转对照。
再看书名页对应页面的那幅画,似乎是封面背靠着镜子的女孩在照着前面的镜子,正对的两面镜子形成了无穷的镜像——这种被纪德称为“镜渊”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时常可见,比如在《哈姆雷特》中经典的“戏中戏”,而在电影中更容易被直观呈现,比如电影《公民凯恩》和《盗梦空间》中的经典画面,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的女主人公芮进入一个充满黑暗原力的洞穴,也看到了自己的无穷镜像……这样的“镜渊”是要将你带入内心的极深处,哪怕是看到不愿被触及的“自我”,需要去追问真相为何、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自我。
带着这样的经验背景来重读《镜子》,至少不会拒绝从更复杂的层面去理解创作者的表达。比如从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镜子》可能在呈现类似的某种过程,其间有不确定的惶惑,也有认定之后的狂喜,还有之后的自我怀疑,甚至彻底拒绝到破坏……总之是尝试向内的过程。但也不妨将它看作是与人交往的过程,尤其是与密友交往或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其间有发现对方与自己如此相似的惊奇,全然投入关系中所经历的狂喜,而在步调不一致后无法接受差异的沮丧,甚至可能在这种关系中因无法主控而感到的愤怒——如果从“交往”的角度看,环衬页中出现的一对小丑面具,正是两个女孩在热烈交往过程中诞生的某种替身,它们在交往最热烈时融合,又在两个女孩分离开后消失……总之,如此简单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因为在“镜子”里看到的只是自己,大人与孩子都一样。
《镜子》与《爱丽丝漫游奇境》
回到《镜子》最初出版的2003年,当时苏西·李29岁。她在韩国出生长大,在首尔国立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后,到英国伦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攻读书籍艺术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在英国学习期间,她在朋友的强烈建议下去参加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童书展,随身携带为硕士课程设计的样书《爱丽丝漫游奇境》,想试试看有没有人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没想到一家意大利出版社立刻看上了这本书,当场就让它加入展览,第二年就出版了这本苏西·李版的“爱丽丝”。一位意大利评论家是这么描述的:“这是一本由图像中的图像和故事中的故事组成的书,从一个由管弦乐队和观众组成的即兴剧院开始,在一个隐藏在日常物品中的世界中继续,最终在幻想与现实的间隙中结束。通过绘画和黑白照片的组合,爱丽丝的故事在阴影、空间幻觉和艺术引用之间展开,以黑白相间的强烈对比效果,围绕刘易斯·卡罗尔的名言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视觉冒险——‘我们的一生只是一场梦吗?’。”
《镜子》紧接着她的处女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上述评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可适用,考虑到爱丽丝的续集本该是《爱丽丝镜中奇遇》,《镜子》会不会是一种改头换面的续集呢?苏西·李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切换的戏中戏,爱丽丝的主体故事是其中上演的一出戏,这也是前面提到的“镜渊”,类似《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在《镜子》中完全简化为一个女孩的独角戏,镜中女孩成为了戏中戏。这种极度的简化反而留出了无限的空间。
《镜子》《海浪》《影子》,并称为苏西·李的“边界三部曲”,《镜子》是“边界三部曲”之首部。本书利用图书的中缝,将书中的世界分隔成左右两边,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女孩隔着中缝在左右两边,做着对称的动作,并逐渐融合,然后又逐渐分开,产生了分歧,最后,左页的小女孩推了右页的小女孩一下,随后右页被打破,这时我们才发现,右页原来是一面镜子。
本书以图书中缝为创意的核心,极具创新和想象力,为图画书创作的发展了新境。一面奇特的镜子映照自我,反映对称的世界。这究竟是一场跨越现实和想象世界的戏中戏,或者仅仅是两个女孩友谊的发生和结束?什么?还可能是《爱丽丝镜中奇遇》的现代版?抑或是一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苏西·李的这个视觉创意冒险故事,带给人探索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紧张与快乐,为读者打开一扇进入无穷想象世界的窗口。诚如苏西·李所说,无字书不受书本的权威束缚,大胆重述的阅读体验,是送给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苏西·李,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
1974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她的创作广受世界读者喜爱,主要作品有《镜子》《海浪》《影子》等,曾获得2008年《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学校图书馆》杂志的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2008年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最受喜爱儿童图书、2009年合作儿童图书中心选择奖、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虚构类作品特别提名奖。2022年,苏西•李获得安徒生奖插画奖。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颁奖词:苏西·李认为图画书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以最精巧的方式讲述最严肃的故事。她将自己化为与读者共同玩耍的人,通过图画让一个个小故事焕发生命力。 苏西·李是一位艺术表现能力极强、表现手法丰富且敢于不断挑战并超越自我的创作者。当她2022年斩获国际安徒生奖时,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多年前我就觉得这是迟早之事。——阿甲
★无字图画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幼儿阅读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阅读的技巧——由左至右、从上到下的概念,翻页以及对书的欣赏与尊重。
★简单线条中蕴藏的巨大张力和深邃思考炭笔,既代表一种简洁而有张力的线条力量。
★苏西·李完美地运用书沟表现儿童文学作品中至要的元素——即连接现实与幻想的“门”。读者藉由她的作品引领读者再建阅读图画书的心境,从二元平面的图像进入立体三次元空间。苏西·李成功地破除了书籍装祯中线所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困扰,将书本结构与故事内文形成一体,并因此开创了图画书创作领域前所未有的境地。
★“罗夏墨迹”心理测验原理运用,前后蝴蝶页及内文的火花都是以此概念呈现图像。
1.一场游戏?
2.两个朋友的一场争吵?
3.一场内在的对我对话?
4.两重人格的博弈?
5.潜意识自我的觉醒?
★在镜像阶段中,儿童对自己身体形象的认识:
1.在看他人的过程当中建构自己
2.镜子中的反像构成自我的主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