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帮裁缝技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帮裁缝技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53 4.9折 6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盈之,胡玉珍,余彩彩编著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27110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7241809

上书时间2024-12-3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序言

一、渊源与背景

[壹]渊源与背景/006

[贰]从孕育到初创/020

[叁在开拓中发展繁荣/031

二、红帮栽缝技艺

[壹]精细的工艺流程/056

[贰]融贯中西的技法/061

[叁]精到的成衣标准/079

[肆]匠心独运的绝活/086

三、历史贡献

[壹|三件衣服改制立新/094

[贰]为当代服装产业赋能/107

[叁|奠定服装科教基础/118

四、传承与保护

[壹]代表性传承人谱系/132

[贰]代表性传承基地/150

[叁]本真性保护工作/166

[肆]研究与宣教工作/161

后记



内容摘要

一、渊源与背景

[壹]渊源与背景

1.红帮产生的本帮基础

宁波中式裁缝在明代开始兴盛,于清初在北京成立了成衣会馆一“浙慈会馆”,形成了以宁波籍商人为主体的“浙慈帮”,几乎垄断了北京城的成衣业,并赢得了“本帮裁缝”的称号。

宁波“本帮裁缝”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特点,包括发展历史长、区域专业化萌芽出现、拓展地域广、专业技艺精细等几个方面,为以后红帮裁缝从本帮裁缝适时分流并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1)形成时间早,发展历史长

“本帮裁缝”,发源于宁波地区的奉化、慈溪等山区小镇。这些地方居民世代以务农为生,但农业上的收成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人们不得不从事其他一些行业维持生计。其中,一个重要行业便是裁缝,从事裁缝业的人营业范围也不断扩大。

光绪《慈溪县志》记载:“邑人)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宁波的成衣业早在明代就已打入北京,“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是药材和成衣。1624年,北京曾有宁波王姓裁缝在活动。”(钱茂伟《宁波历史与传统文化》)行会组织的形成是行业帮口形成的标志,浙慈帮的形成是在明朝后期到清朝初期。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浙江省慈溪县成衣行业商人会馆”的建立。

据记载,乾隆年间,成衣会馆“浙慈馆”就已在北京建立。馆里立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财神庙成衣行题名碑》、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财神庙碑》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财神庙成衣行碑》。其中以光绪碑的记述最为详细,内称:“于南大市路南创造浙慈馆,建造殿宇戏楼、配房,供奉三皇祖师神像。当时成衣行皆系浙江慈溪县人氏(今宁波慈城为老慈溪县城)来京贸易,教导各省徒弟。日浙慈馆,专归成衣行祀神会馆,历年行中唱戏庆贺。”从中可以看出,清未“慈帮裁缝”在京师十分昌盛。上述这些,标志着以“浙慈帮”为先驱的本帮裁缝在清代已开始形成。

……



精彩内容

本书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一种,全面介绍了浙江红帮裁缝技艺。全书共分为渊源与发展、红帮裁缝技艺、历史贡献、传承与保护四个部分,对红帮裁缝产生的渊源与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书中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从精细的工艺流程、融贯中西的技法、精到的成衣标准,匠心独运的绝活等几个方面归纳了红帮裁缝技艺的核心特征,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图片,总结出红帮裁缝的历史贡献,并对红帮裁缝技艺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