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2.83 6.3折 ¥ 148 全新
库存44件
作者黄河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30066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8元
货号15546114
上书时间2024-12-31
黄河(1980-),男,贵州赫章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与治理研究”、教育BU青年项目“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研究”及省社科规划项目等,作为重要成员参与三项国家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科学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虚拟活动:一种新型的人类活动》、《网络虚拟社会与伦理道德研究》等专著,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的哲学研究》、《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等合著,在C刊、核刊等发表论文近20篇,独立完成的1项成果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第二作者的1项成果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引言
第一部分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生
第一章 网络虚拟社会的衍生与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的衍生
第二节 道德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网络虚拟社会与道德发展
第二章 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及其论域
第一节 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及内涵
第二节 网络虚拟道德的特征及论域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轫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生条件
第三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肇始样态
第二部分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展
第四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实证
第一节 理论模型的依据与建构
第二节 实证分析的设计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基本结论
第五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表现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表征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内隐表征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外显表征
第三部分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因
第七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内发因素
第一节 道德主体维度的内发因素
第二节 道德体系维度的内发因素
第八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外发因素
第一节 社会场域维度的外发因素
第二节 经济发展维度的外发因素
第三节 文化发展维度的外发因素
第四节 科技发展维度的外发因素
第九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机遇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挑战
第四部分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治理
第十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治理动态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国际实践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国内实践
第三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经验及趋势
第十一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目标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原则
第十二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治理途径及其保障机制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途径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保障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网络虚拟社会的衍生与道德的发展
在唯物史观看来,任何社会形态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早期农耕社会的出现,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工业社会的发生与发展,则是近现代工业革命和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产物。同样,网络虚拟社会的发生、发展,也与晚近发生的信息革命和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变化密切相关。任何社会形态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不但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与历史上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正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才在历史实践中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和社会形态的升级换代。从这一意义上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生产生活场域的转换,成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道美丽风景,反映了每一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向上的发展轨迹。
然则,任何社会形态的发生、发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人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日用常行到社会治理,从生产生活到思想意识,无不在社会形态的演化中发生变革。相应地,依赖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网络虚拟社会,业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域,不但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日用常行、生产生活,而且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国家治理。相应地,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亦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本章在剖析网络虚拟社会衍生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道德与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问题,具体分析网络虚拟社会与道德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网络虚拟社会的衍生
既然任何社会形态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社会形态的网络虚拟社会,必然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具体来看,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分别是网络虚拟社会衍生的实践基础、技术机制和价值体现。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是人有意识地运用现代科技,创造性地构建的非主观非现实的虚拟场域以及人在此场域中所形成的一切关系之总和”①,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泛指基于现代科技因人而产生或出现虚拟化现象的一切之总称。诚然,无论是狭义上的界定还是广义上的泛指,网络虚拟社会在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展示人类大脑意识图景和虚拟构建及延伸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场景的技术性社会形态
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非聚集性、非独立性、非封闭性、非线性的基本特征。纵向地看,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连通的网络虚拟社会、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感知的网络虚拟社会三个阶段。目前,网络虚拟社会正处于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向感知的网络虚拟社会过渡的阶段。总体上看,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势必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生成逻辑
首先,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是网络虚拟社会生成的实践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社会是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共同体,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全部关系的总……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遵循“发生—发展—发因—治理”的逻辑理路,通过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专题探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及其治理。首先,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切入点,分析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发展、特征及其对道德的影响,剖析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及其论域,重点讨论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逻辑起点、发生条件和肇始样态。其次,构建“网络虚拟社会—道德观念—虚拟性实践行为”理论模型。再次,通过道德主体、道德体系两个内在维度,以及社会场域、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四个外在维度,剖析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发因。最后,就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实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分析相关的经验教训,重点探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治理的目标、基础、途径和保障机制等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