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智谋(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方智谋(上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37 4.9折 98 全新

库存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晁中辰主编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42393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073609

上书时间2024-12-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晁中辰,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明朝对外交流》《明成》《崇祯传》《李自成大传》《明代海外贸易研究》。主编作品《中国谏议制度史》《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等数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上卷

前言

半生困顿垂钓渭滨 得遇明主定国安邦——姜太公传

治国安邦平天下 周公胜过孔圣人——周公传

安齐国富国强兵 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传

居相位刚正而俭朴 除乱臣“二桃杀三士”——晏婴传

治军有术兴吴破楚 《孙子兵法》兵家宝藏——孙武传

忍辱负重兴越灭吴 功成身退三致千金——范蠡传

多谋善战威震七国 文武兼治变法图强——吴起传

膑双膝而修兵法 助田齐终成霸业——孙膑传

苦读书志在强国 倡合纵六国抗泰——苏秦传

倡连横纵横捭阖 破合纵六国称臣——张仪传

固干削枝号令一统 远交近攻连灭强邻——范雎传

乘时立功 急流勇退——乐毅传

辅佐始皇天下一统 阿顺苟合身被五刑——李斯传

助项羽称霸天下 遭遗弃功败垂成——范增传

“约法三章”兴汉灭楚 位极人臣自保有求——萧何传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张良传

六出奇计 匡扶汉室——陈平传

老当益壮意为国 马革裹尸慰生平——马援传

吾之子房”识高远 助曹争雄多奇谋——荀彧传

大智若愚功高不矜——荀攸传

下卷

论天下事鞭辟入里 定战前谋料事如神——郭嘉传

多谋善断 攻守自如——司马懿传

三顾茅庐天下计 鞠躬尽痒老臣心——诸葛亮传

重战略大局 不玩弄小智——鲁肃传

博学多识“杜武库” 长于谋略灭孙吴——杜预传

绥抚新旧 清静为政——王导传

多智谋恋情山水 弈棋间破敌百万——谢安传

扪虱高论天下事 威德并举建奇功——王猛传

敢“献纳忠谠” 致“贞观之治”——魏徵传

身居高位一身清廉 为民除害臻于太平——姚崇传

忧国忧民亦仕亦隐 大智大略逢凶化吉——李泌传

足智多谋安天下 “半部论语致太平”——赵普传

性刚直犯颜直谏 退辽兵转危为安——寇准传

助蒙元马上夺天下 倡文教以汉法立国——耶律楚材传

居禅寺心怀天下 辅世祖大元一统——刘秉忠传

平生负经世之才 助大明定国安邦——刘基传

助成祖起兵一隅 定天下常居禅寺——姚广孝传

辅明初五帝 致天下太平——杨士奇传

辅清初四帝 以德义安邦——范文程传

后记



内容摘要

半生困顿垂钓渭滨 得遇明主定国安邦——姜太公传

提起姜太公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歇后语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旧时门神常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不过人们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明人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乃阐教传人,修仙得道,神通广大,奉师下山,灭商兴周,降服诸路妖魔,俨然一个通天贯地的半仙。《封神演义》毕竟是一部神怪小说,历史上的姜太公没有这样的神通,但却是一位沉稳持重、善于思考的智者。人们历来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用兵艺术称为“韬略”。其实,“韬略”本来是指古代两部重要的军事著作。“韬”是指《太公六韬》,传说为姜太公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记录了姜太公大量的谋略言行,是战国秦汉时期广为流传的一部兵书。“略”是指《黄石公三略》,即汉初智谋之士张良受之于圯上老人的那部书,传说亦为姜太公所撰。古人造伪书多愿借名人自重,以售其说。《六韬》前面赫然写着姜太公的名字,正说明他的智谋有过人之处。汉代以后,人们常将“韬略”一词挂在嘴边,姜太公实际上也就成了谋略家的鼻祖。他受到周文王的重用后,大展宏图,在兴周灭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朝建立后,他被封在齐(今山东东部),为齐国始祖,并把齐国建成一时大国。

一、半生潦倒,冷眼阅世情

姜太公,本名尚,字子牙,又名吕尚。他是炎帝的后裔,祖先为贵族,在尧、舜时期曾做过四岳(四方氏族部落的首领),协助大禹治理洪水,立下功劳,被禹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一带),所以此后又以封地吕为氏。投奔周文王后,人们又叫他“太公望”。因此姜太公的名字见于载籍的共有七八个,这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姜太公、姜子牙、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吕牙、太公望等。

姜太公的身世和前半生事迹,史籍记载零散,扑朔迷离,且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夏禹之时,姜太公的祖先是受封的贵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繁衍,一部分人仍保留了贵族的地位,更多的旁支庶出则沦为平民。姜太公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到了商朝末年,姜氏家族更加衰微,姜太公已是出身微贱的庶民。那么姜太公是哪里出生的呢?《吕氏春秋》中提到他是“东夷之士”,《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其实“东夷”、“东海”大概指的都是一个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上古这一带的居民被通称为“东夷”。另一种说法是,姜太公是河内汲人(今河南汲县一带),他早年也主要活动于这一地带,东海是他后来隐居的地方。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究竟哪一个正确则不得而知。

从我们掌握的姜太公的生平材料看,他的前半生很不得志,生不逢时,命运乖蹇,长年为衣食而奔波,饱历世事沧桑,从事过多种职业,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应当说,这些记述大多出自战国秦汉文士说客之手,多夸诞不实之词,只能近似地看出他早年活动的轮廓。

姜太公年少时,家里很贫穷,养活不了更多的人口,年龄稍大,就不得不到别人家做了赘婿。他做过农夫,但种田的本领实在不高,打出的粮食居然连种子也收不回来。他又去打鱼,结果更糟,打鱼的收获还抵偿不了渔网的消耗。姜太公缺乏谋生的本领,家境每况愈下。久而久之,引起了妻家的反感。姜太公不是那种自甘平庸的人,但胸怀大志之人往往疏于细务。姜太公的妻家当然没有周文王那样的慧眼,他们看到这位女婿难遂人意,最后干脆就将他赶出了家门。姜太公的妻家是齐人,于是后来有人就笑话他是“齐之逐夫”“故老妇之出夫”。姜太公流落在外,落得逍遥自在。他辗转来到了作为殷王朝统治中心的中原地区,借以观察朝野动态,以谋进身之路。但此时的姜太公两手空空,困于生计,不得不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活。他先是在一个叫棘津的黄河渡口(今河南延津东北)开过食摊。同时又替别人帮工干活,以补不足。后来他又到一家旅店当过迎送客人的伙计。据说此时的姜太公已是50多岁的人了,还这样拼命劳作,足见他日子过得何等艰难。为维持生计,他又往来于商朝都城朝歌贩卖货物,后来又到朝歌的屠宰市肆中干起了杀牛卖肉的营生。由于不善经营,他卖的肉经常腐烂变臭。据说此时姜太公已有70岁了,习庖丁之技,鼓刀列肆,对他来说已是勉为其难了。作为一个被赶出家门的男人,姜太公此时仍是孤身一人,艰难度日。家中的妻儿已多年不通音讯,故后人说他“屠牛于朝歌,利不及妻子”。

尽管生活艰难,但姜太公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钻研学问。长期在中原一带活动,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了解。来到朝歌后,与商朝的上层社会也有了初步的接触,遂萌生了做官的念头。在这段时间内,他与周文王有了最初的交往。据《史记》记载,姜太公满腹经纶,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曾出仕商纣王。商纣暴虐无道,耽于声色,不善用人,他失望而去。又游历于诸侯列国之间,希望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结果仍不能如愿。有一次他来到良国(今江苏邳县北)游说,良国的君主……



精彩内容

本书以东方智谋为题,收录的中国历代诸多谋略家、智者先贤,不是指会耍小聪明的人,而是指那些出谋划策、能谋善断、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政治家。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合集。中国古代士人中有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却不屑于寻章摘句,吟诗弄文;他们热衷于成就一番安邦治国大业,却必须择良木而栖,寻良主而仕。他们就是古代各位明主身边的智囊人士。本书所立传的历代智囊人士39人,大都活跃于社会动荡、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大舞台上,做过翻天覆地的大事业。本书展现给读者的,除了这些历史智囊人士的事功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多智善断而不是善智无断,灵活多变而不是僵化教条,图大义而不是贪小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