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园之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园之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03 4.9折 6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海燕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14850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556120

上书时间2024-12-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离乡者的文字之歌
冰台(本书作者张海燕的笔名)嘱我为其散文集作序,我是有一些不安的,因为之前与她并不相熟,但幸而文字是最好的媒介,读了这本名为《春园之草》的集子,竟然有了故人相见的感觉。
故乡是每一位写作者精神的归处。冰台也不例外。当她的笔触回归到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那个叫车谷村的小山村,一切便活泛起来,所有的经历都变成催化她创作的动力和源泉,饱满的情感溢于纸上,那些独属于她文字的地理图标渐渐清晰起来,生命细节也一一展现。而以此为出发点,文字生出根脉来,无论乡愁故土,还是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成为她创作的素材。
翻开这部厚厚的书稿,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离乡者对故土浓郁的情感表达,以及在多年“漂泊”中的独特感受,所有个人经验都以文字的形式在她的生命中形成了新的烙印。毫无疑问,书中最动人的部分当属冰台写故乡与亲人的那些篇章。当故乡的天地与亲人的形象在她笔下展开,一下子就弥漫出许多的温情来,并且被记忆深藏的那些事物也渐渐晕染出丰富的色彩来。冰台的叙述在这里显得格外有耐心,笔法细致、动人。在她不急不缓的描摹之下,那个小山村的地貌清晰可见,那些渐渐衰败的山谷、原野、老屋、老街、台阶以及棠梨、荆条编的篮子……这一切元素,成了她借以回望故土、抒发乡愁的载体。住在村庄最高处的“祖母”这一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祖母耳背,偶尔会站在驴棚上骂人,这骂人的架势也是精彩的,像一场独角戏的表演……这一段让我想起,在我的故乡,也有类似的老人,他们孤独又坚强。写到祖母的时候,冰台的文字显出特有的老辣,将这位典型的山村老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她对亲人的描写是真诚的,并不刻意美化,也不着力拔高,而是贴着生活的地面老老实实地去写,这使得人物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可信。
冰台的家庭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父亲早年因为参军离开故乡,母亲追随其后,转战南北,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几个孩子也可以说与故乡和亲人们隔山隔水,相距千里,自然也就孕育出了日渐浓郁的乡愁。早年间,因为交通不便,父母在归乡时的艰辛让今日的我们难以想象——“他们那时每次都是一路舟车劳顿,少则大半个月,多则月余。”然而更令人唏嘘的是,祖父在一次去探望父亲的途中不幸离世。故而,这乡愁对于冰台及她的家人来说滋味更为复杂,影响也更为深刻。人在旅途中的种种心境,从父母的心头逐渐爬到了冰台的笔下。她对故乡那座老宅以及老宅里升腾起的炊烟念念不忘,并时常惦念着耳背的祖母以及与她相依为命的叔叔,惦念着村庄里的一切……这些家庭记忆以及隐秘的心灵体验散落于不同的篇目之中,增加了文字的厚重感,读来让人心疼。
冰台用文字复原着亲人在故乡的生活以及自己与父母一次次回归故乡的种种境遇和感受。文中写到母亲从故乡一路颠簸带来的一棵石榴树,它如同离乡的人们一样迁居。别人的归途成为一棵树的旅途,而别人的故乡也将成为这棵树要重新扎根的地方。离了故土的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当想到老人护着这树苗千里迢迢乘汽车、挤火车,像在暗黑之中护佑着一个火苗一般,怀着浓烈的思乡之情想要落叶归根时,不禁让人充满敬意。而树与人之间的相互映照,使这段经历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这棵不开花的石榴树又何尝不是将生活移植于远方的一个个离乡者,虽然努力盛放出灿烂的花朵,但始终与在故土的状态有着千差万别。
除了写乡愁、写亲情,这本书还写了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游记、生活随笔,以及读书笔记等。冰台是一位有心人,能将旅途中的见闻与感受生动地记录下来,又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梳理,形成了这样一本融入她丰富生活阅历的文集。除此之外,听说她还写小说、诗歌、歌词,各种体裁均有涉猎。
冰台17岁参加工作,41岁面临工作单位的巨大变革,作为一名女性,遭遇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她没有被生活打倒,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游走他乡去打拼。人在旅途中的个中滋味她都品尝过。在这本书中,她说,“离家在外久了,别的都能克服,感觉最难的时刻,莫过于独自躺卧在病床上时的无依无助,那是一种濒死的绝望……”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显而易见,她是一位独立且坚强的女性。一路走来,经过这种种曲折人生的“风景”,她便对一切有了更为独特的体悟,对人、对事也有了一份豁达与通透。在那些行文散淡的作品中,布满了她对生活、对世事的真挚解读。
冰台以文字之歌来记录生活,抵抗飞速逝去的时光。而她的笔名“冰台”一词原是艾草的别称,人们用它驱蚊虫,也驱邪,甚至,它还是一味中草药。作者用母亲栽种在门前的野草为自己命名,可见其对故土与亲情的一片赤诚之心,着实令人感动。
期待冰台写出更多精彩的文字。
刘云芳    
2022年10月9日于唐山 
刘云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42届高研班学员。作品主要发表于《北京文学》《天涯》《青年文学》《散文》《散文选刊》等报刊。曾两次获得香港青年文学奖,并获得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孙犁文学奖、河北文艺贡献奖。已出版散文集《木头的信仰》《给树把脉的人》《陪你变成鱼》,童话《奔跑的树枝马》《老树洞婆婆的故事》。


【书摘与插画】

故园寻梦
游子的故乡,仿佛是刻画于心尖的微缩景观,精致到台阶上的印痕,就连细微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萦绕一生的牵念。
当我突然邂逅一片叶、几朵云、一缕炊烟,有时甚至看到某个影视的桥段、某张图片里一个相似的场景,都会勾起旧梦的嗟叹,忍不住想去触碰那带有隐痛的旧伤。
坐落在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的车谷村,是父亲的血地;是我从小到大填写的籍贯地,是我漂泊时牵心的根基,也是我此生永远无法忘记却难得回去的故园。
儿时的印象,就像木刻的图片,总是时隐时现在记忆的山墙。依山傍水的村落,与许多民风淳朴的北方山区相似,是静谧安闲的所在。儿时每次回老家,进村所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热切地和我们打招呼,让我感觉是那么亲切,仿佛他们都是和自己有牵连的亲人。而我此生最大的憾事,是我生长在异乡,始终没有学会清扬柔和的乡音,以至于不能同频回应。
耳聋的祖母,嗓音倒是清亮,特别是在喊人或者骂人的时候,站在驴棚的屋顶上,半个村子都能听得见。她每天等叔叔出工后,便收拾停当,然后盘起她那三寸金莲,坐在土炕上做活儿。炕沿边就是锅台,除了夏天屋里不烧煤火,余下的三季,炉火上总是会“蹲坐”着一把铁壶。有时隔着水开的蒸汽,祖母在我的视野里,就飘浮成了一尊菩萨。
几十年间,很少走出院门的祖母,与叔叔相依为命,那些很少能看见人的时光,是漫长而寂寞的。她便日日在心里倒腾晾晒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稍不留意,那些往事就会溜出自己的嘴角,把心底的声音,从这村子最高处——半山坡上的老屋里甩出去,越来越大声地自言自语,最后演变成一个人的狂欢,也定格成为我儿时如梦的桥段。尤其是她蹒跚到下屋房顶上喊我吃饭时,那长长拖着的尾音,便袅袅娜娜地和着炊烟,穿透村子,然后随着晚霞融入暮霭,仿佛来自山谷的回响。
直到我偶然在本土摄影师佳木的作品里,看到浓缩的故乡,那是取景框里呈现出不同视角的四季,瞬间,我便被另一种对故乡的诠释所震撼。
废弃的老街,残存着家乡特有的砖石结构房屋,像置身旧时光影片里的场景。走进逼仄的街巷,似在近距离盘点岁月的年轮。驻足在还没完全坍塌的古朴院落,感受一缕阳光所折射的温馨,令人不由得想顺着恍惚的光晕,牵出敲响青石板的过往,任时光倒流。而那些已经坍塌的和摇摇欲坠的老屋,或站或蹲或躺,遥相呼应着,像一群饱经沧桑的老人,隔空对语着被光阴湮灭的流年。
村口的老井,犹如源远流长的血脉,见证着村落七百多年的沧桑巨变,逢旱不干,遇涝不溢,依旧清泉奔涌,不卑不亢。老井牵着走出大山的游子,呼应着叶落归根的召唤;老井是异乡孤寂时,魂牵梦绕在灵魂里的图腾。
故乡早春的原野,更像赖床的孩童,依旧沉睡在冬眠的酣梦里不愿苏醒。曾经依山而建的老屋,大多已经废弃,有些还能嗅到弥漫过烟火的气息。当房前屋后的几簇新绿,吹响春天的号角,给山村带来鲜活,那些勉强支撑着的断壁残垣,便开始在梨花的禅音里修行,坚守着古朴的本心。
但等清明祭祖的鞭炮响彻山谷,满坡的坟茔被添过新土,盛开着坟头纸的墓冢,好似换上了春装。花花绿绿的插花鲜艳着,昭示着各个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烟火的生生不息,更为苍凉的原野唤醒希望。在迷离的烟雨里,南坡上的那棵老菜树,刚刚从枯干里钻出枝丫,而翠绿的核桃纽(春天核桃树的花蕾),早已被春雨浸润得如同碧玉。
远近起伏的山峦,缥缈着迷离的薄雾,游走在沟坡山涧。连翘和迎春花次第开放,杏花、山桃若隐若现。它们如霞似雾般铺陈开来,偶然间杂了一团不知名的红霓怒放着,像燃烧的火焰。
村边的车谷水库,曾是儿时放麦假回老家时最惬意的乐园。当我们疯够了,跑累了,一群小伙伴便散躺在水库大坝的斜坡上,枕着柔软的狗尾草,身旁开着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原野的气息沁人心脾。仰面闲看云卷云舒,低头俯视波光潋滟。偶尔也会有几尾互相追逐的鱼儿,打破倒映在湖镜里的水中天,惊醒痴迷的梦幻。过去的水库,早已变身为如今的朝阳湖,与著名的朝阳沟景区连成一片。
当秋风吹起第一声呼哨,多情的梨树便率先着了秀色,诱惑着漫山遍野的植物们,忙忙地跟着涂脂抹粉,准备盛装迎接仲秋的狂欢。
故乡的秋天是丰盈的,更是彩色的,像我迷失的梦幻。且不说遍布沟坡的核桃、柿子、苹果、梨,单是家乡特有的棠梨,已然承载了多少亲情,而俯拾皆是的酸枣,更是无数次酸涩了游子的眼眸,模糊了几重关山。
红果点缀着天然氧吧的繁盛,刚刚在此享受过避暑天堂惬意的游客,顺道又把雍容华贵的葡萄捧回家中,更被善饮者,请进涅槃的瓮坛。这时,俗称木橑树的黄连木,早已按捺不住万粒归仓的豪情,窜越过沧桑屋脊上的瓦松,用如火如荼的热情昭告天下。放眼四望,你更会惊疑,不知是女娲娘娘把五彩石遗落,还是魔术师失了把控,抑或是一群写生的孩子,调皮打闹间,无意中碰翻了七彩水粉,连同跳跃的童心,一起洒落崖畔。
经过了春的明媚、夏的清幽和秋的热烈,故乡的冬天开始陷入沉寂的落寞。越来越凝重的山色,像是披上了一件寺院的僧衣,开启入定模式。大概是慈悲的造物主,不忍看万物悲凉,从而天降祥瑞,为死气沉沉的山峦缠上了一条玉带,增加了一抹亮色,为麦苗盖上雪被,好蓄积复苏的力量。
紧接着,冬神玄冥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玉涎化为晶莹剔透的冰瀑,凝聚成苍茫大地的点缀。
故园的四季,牵着游子的冷暖;故园的往昔,点点滴滴都是孤品绝味;故园的画卷,被取景框留存岁月的足迹。不卑不亢的青石板,与青苔叙旧,闲话老街的沧桑。渡劫的旧居,在日渐衰败中修行,祈盼得遇有缘人,能再捋捋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能最后拉一拉,旧时光的家常。
如今的故乡正在发生巨变,我的旧梦也随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启航。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越来越美丽的环境,梦里故乡正在不断挥毫惊喜,在改革的春风里,泼墨新的篇章。更有物美价廉的农家乐,笑迎四海宾朋,尤其让我们这些远离家园的“故乡客”,不再无处落脚,一扫落寞惆怅。现在不管哪个季节,只要你投入她的怀抱,定会陶醉于人文山水,寻回久违的温情,被她那淳朴自然的魅力所感染。
老屋烟火
1
当清明祭祖的青烟在墓地缓缓升起时,我耳畔好似传来母亲的呢喃:点上香,轻轻念叨念叨,心里想着念着的人,就都能听见了。我的心头蓦然就多出一层敬畏,仿佛眼前那一排排冷寂的土丘,已幻化为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生动起来。
我先叫了一声爹,接着又喊了一声娘,喉头便已哽咽,泪水不觉间迷蒙了双眼。一张张点燃的纸钱,吐着欢快的火舌飞舞着。烟火接通了生与死的路径,堆积起思念与牵挂的桥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昭告着村落子民恭请先祖享祭的虔诚,盘旋在山谷的回响,则像极了故乡亲切的回应。座座添过新土的坟茔,花花绿绿压好的坟头纸,为早春尚且荒凉的山体与寂静的村落,平添了一些颜色。
几近荒芜的下院里,有一间住所,在母亲随军离开后,闲置了几十年。直到二老魂归故里之后,我才确切得知,那里原来是我父母年轻时的家。当1997年4月父亲病重时,他们无奈地分送出一部分物品给相处多年的邻里好友,不得已与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山城作别。打包剩下的家当,全部搬运回故园的旧居,这里曾经是他们共同开始生活的起点。
父亲参军后,在岁月中历经战火、转战南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才不断地一路从北向南,再由南到北,经历无数次搬迁,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直到现在终于回归故里。然而此时的父亲,却再也无法完成他的养老规划,只好前往我定居的千里之外。自此离开,就再也没能重新再踏进他生病前已修葺好的这座院落。



 
 
 
 

商品简介

怀旧是人的共性。文字是有自己的根脉的,贯穿故乡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构成了本文集的主题,是一部漂泊者的心路历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书写了个体的生活体验,并在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中,诠释了生命的坚韧。

 

作为军工企业的一员,作者曾经在十年中,亲历了社会和经济的艰难转型,在国企改制后外出谋生时,已是人到中年。漂泊的路是坎坷而纠结的,也不乏温情与感动,最怕的莫过于精神的荒芜。能用文字修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从而实现诗与远方的梦想,活出另一种自我,是作者出走与归来的精神皈依,并借以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拷问,释然多舛命运的人生况味。

 

整部文集以乡愁为主线,蕴含了对生老病死的感悟。其中有底层小人物的甘苦,也有名人名家的艺术人生。由父辈的足迹,揭示漂泊的缘由,而身边那些不同时代人物的悲欢,则构成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成为现实生活中最接地气的真实画面,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这里有离乡者在人生路上的发泄与呐喊,有心灵絮语与感恩,更是历史的见证。作者在字里行间书写与命运博弈,显示的不是负气与凄楚,而是用洒脱的处世态度与豁达的心态推己及人,用宽容化解现实生活的不公。

 

十年漂泊,回望来路,令作者不由感慨万千,思绪犹如万马奔腾,笔端文字便似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遂精心梳理出“回望乡愁”“人在旅途”“阅读与思考”“人生百味”“往事如烟”和“天命絮语”六辑文稿,汇集成《春园之草》,迎着春的暖意破土而生。



作者简介

张海燕,笔名冰台。1965年6月出生,祖籍河北武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保定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发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及《教师报》《唐山文学》《东方教育时报》《燕赵晚报》《法治》等报刊。



目录

序:离乡者的文字之歌 / Ⅰ

第一辑 回望乡愁

故园寻梦 / 001

老屋烟火 / 005

清明烟雨浥轻尘 / 018

父母的谷雨 / 023

石榴花开 / 028

故土乡音 / 032

鸿爪雪泥 / 037

远去的“老杆” / 048

牵心归处是吾乡 / 052

清明烟火 / 059

条条大路通故乡 / 063

第二辑 人在旅途

西藏行系列 / 071

金戈铁马入梦来 / 086

茶魂 / 090

梅园借雪次第开 / 093

风雨圆明园 / 095

异乡过年 / 097

水墨金州,抹不去的记忆 / 101

猫猫的行李箱 / 107

吉林掠影 / 111

江南之恋 / 115

玻璃台的桃花往事 / 123

韩国之旅 / 128

歌诗达邮轮 / 135

第三辑 阅读与思考

邂逅《旧物时光》 / 143

用文字,折射人性之光 / 147

滴露凝善 / 150

感性与理性 / 153

阅读,与形式无关 / 156

第四辑 人生百味

画里人生 / 163

有一种爱,叫“只要有你!” / 168

电扇,关了吗? / 174

好好活着 / 181

我想去兴凯湖 / 188

第五辑 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 / 205

二月二吃茶面 / 210

远去的亲情 / 213

感恩与祭奠 / 219

永远的“世外桃源” / 222

远去的年味儿 / 229

月饼 / 235

遥远的童趣 / 238

年味儿 / 241

第六辑 天命絮语

命运之筝 / 249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 253

事在人为 / 257

“享受”孤独 / 260

生与死的距离 / 264

良师益友 / 271

植物园晨曲 / 276

人到中年 / 279

倒春寒 / 283

叹息声声 / 287

浮 躁 / 290

回家的路 / 294

小年晨曲 / 299

春曲声中话芜杂 / 301

网络与现实 / 304

醉心何须酒 / 310



内容摘要

故园寻梦

游子的故乡,仿佛是刻画于心尖的微缩景观,精致到台阶上的印痕,就连细微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萦绕一生的牵念。

当我突然邂逅一片叶、几朵云、一缕炊烟,有时甚至看到某个影视的桥段、某张图片里一个相似的场景,都会勾起旧梦的嗟叹,忍不住想去触碰那带有隐痛的旧伤。

坐落在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的车谷村,是父亲的血地;是我从小到大填写的籍贯地,是我漂泊时牵心的根基,也是我此生永远无法忘记却难得回去的故园。

儿时的印象,就像木刻的图片,总是时隐时现在记忆的山墙。依山傍水的村落,与许多民风淳朴的北方山区相似,是静谧安闲的所在。儿时每次回老家,进村所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热切地和我们打招呼,让我感觉是那么亲切,仿佛他们都是和自己有牵连的亲人。而我此生最大的憾事,是我生长在异乡,始终没有学会清扬柔和的乡音,以至于不能同频回应。

耳聋的祖母,嗓音倒是清亮,特别是在喊人或者骂人的时候,站在驴棚的屋顶上,半个村子都能听得见。她每天等叔叔出工后,便收拾停当,然后盘起她那三寸金莲,坐在土炕上做活儿。炕沿边就是锅台,除了夏天屋里不烧煤火,余下的三季,炉火上总是会“蹲坐”着一把铁壶。有时隔着水开的蒸汽,祖母在我的视野里,就飘浮成了一尊菩萨。

几十年间,很少走出院门的祖母,与叔叔相依为命,那些很少能看见人的时光,是漫长而寂寞的。她便日日在心里倒腾晾晒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稍不留意,那些往事就会溜出自己的嘴角,把心底的声音,从这村子最高处——半山坡上的老屋里甩出去,越来越大声地自言自语,最后演变成一个人的狂欢,也定格成为我儿时如梦的桥段。尤其是她蹒跚到下屋房顶上喊我吃饭时,那长长拖着的尾音,便袅袅娜娜地和着炊烟,穿透村子,然后随着晚霞融入暮霭,仿佛来自山谷的回响。

直到我偶然在本土摄影师佳木的作品里,看到浓缩的故乡,那是取景框里呈现出不同视角的四季,瞬间,我便被另一种对故乡的诠释所震撼。

废弃的老街,残存着家乡特有的砖石结构房屋,像置身旧时光影片里的场景。走进逼仄的街巷,似在近距离盘点岁月的年轮。驻足在还没完全坍塌的古朴院落,感受一缕阳光所折射的温馨,令人不由得想顺着恍惚的光晕,牵出敲响青石板的过往,任时光倒流。而那些已经坍塌的和摇摇欲坠的老屋,或站或蹲或躺,遥相呼应着,像一群饱经沧桑的老人,隔空对语着被光阴湮灭的流年。

村口的老井,犹如源远流长的血脉,见证着村落七百多年的沧桑巨变,逢旱不干,遇涝不溢,依旧清泉奔涌,不卑不亢。老井牵着走出大山的游子,呼应着叶落归根的召唤;老井是异乡孤寂时,魂牵梦绕在灵魂里的图腾。

故乡早春的原野,更像赖床的孩童,依旧沉睡在冬眠的酣梦里不愿苏醒。曾经依山而建的老屋,大多已经废弃,有些还能嗅到弥漫过烟火的气息。当房前屋后的几簇新绿,吹响春天的号角,给山村带来鲜活,那些勉强支撑着的断壁残垣,便开始在梨花的禅音里修行,坚守着古朴的本心。

但等清明祭祖的鞭炮响彻山谷,满坡的坟茔被添过新土,盛开着坟头纸的墓冢,好似换上了春装。花花绿绿的插花鲜艳着,昭示着各个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烟火的生生不息,更为苍凉的原野唤醒希望。在迷离的烟雨里,南坡上的那棵老菜树,刚刚从枯干里钻出枝丫,而翠绿的核桃纽(春天核桃树的花蕾),早已被春雨浸润得如同碧玉。

远近起伏的山峦,缥缈着迷离的薄雾,游走在沟坡山涧。连翘和迎春花次第开放,杏花、山桃若隐若现。它们如霞似雾般铺陈开来,偶然间杂了一团不知名的红霓怒放着,像燃烧的火焰。

村边的车谷水库,曾是儿时放麦假回老家时最惬意的乐园。当我们疯够了,跑累了,一群小伙伴便散躺在水库大坝的斜坡上,枕着柔软的狗尾草,身旁开着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原野的气息沁人心脾。仰面闲看云卷云舒,低头俯视波光潋滟。偶尔也会有几尾互相追逐的鱼儿,打破倒映在湖镜里的水中天,惊醒痴迷的梦幻。过去的水库,早已变身为如今的朝阳湖,与著名的朝阳沟景区连成一片。

当秋风吹起第一声呼哨,多情的梨树便率先着了秀色,诱惑着漫山遍野的植物们,忙忙地跟着涂脂抹粉,准备盛装迎接仲秋的狂欢。

故乡的秋天是丰盈的,更是彩色的,像我迷失的梦幻。且不说遍布沟坡的核桃、柿子、苹果、梨,单是家乡特有的棠梨,已然承载了多少亲情,而俯拾皆是的酸枣,更是无数次酸涩了游子的眼眸,模糊了几重关山。

红果点缀着天然氧吧的繁盛,刚刚在此享受过避暑天堂惬意的游客,顺道又把雍容华贵的葡萄捧回家中,更被善饮者,请进涅槃的瓮坛。这时,俗称木橑树的黄连木,早已按捺不住万粒归仓的豪情,窜越过沧桑屋脊上的瓦松,用如火如荼的热情昭告天下。放眼四望,你更会惊疑,不知是女娲娘娘把五彩石遗落,还是魔术师失了把控,抑或是一群写生的孩子,调皮打闹间,无意中碰翻了七彩水粉,连同跳跃的童心,一起洒落崖畔。

经过了春的明媚、夏的清幽和秋的热烈,故乡的冬天开始陷入沉寂的落寞。越来越凝重的山色,像是披上了一件寺院的僧衣,开启入定模式。大概是慈悲的造物主,不忍看万物悲凉,从而天降祥瑞,为死气沉沉的山峦缠上了一条玉带,增加了一抹亮色,为麦苗盖上雪被,好蓄积复苏的力量。

紧接着,冬神玄冥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玉涎化为晶莹剔透的冰瀑,凝聚成苍茫大地的点缀。

故园的四季,牵着游子的冷暖;故园的往昔,点点滴滴都是孤品绝味;故园的画卷,被取景框留存岁月的足迹。不卑不亢的青石板,与青苔叙旧,闲话老街的沧桑。渡劫的旧居,在日渐衰败中修行,祈盼得遇有缘人,能再捋捋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能最后拉一拉,旧时光的家常。

如今的故乡正在发生巨变,我的旧梦也随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启航。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越来越美丽的环境,梦里故乡正在不断挥毫惊喜,在改革的春风里,泼墨新的篇章。更有物美价廉的农家乐,笑迎四海宾朋,尤其让我们这些远离家园的“故乡客”,不再无处落脚,一扫落寞惆怅。现在不管哪个季节,只要你投入她的怀抱,定会陶醉于人文山水,寻回久违的温情,被她那淳朴自然的魅力所感染。

老屋烟火

1

当清明祭祖的青烟在墓地缓缓升起时,我耳畔好似传来母亲的呢喃:点上香,轻轻念叨念叨,心里想着念着的人,就都能听见了。我的心头蓦然就多出一层敬畏,仿佛眼前那一排排冷寂的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