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高纪录,并呈现了一时“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梁实秋”的奇迹。主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 梁实秋是华语散文的一代宗师,与周作人、林语堂并称为现代闲散小品文的三大代表作家,是第一代以古文与白话文结合的形式言志派的先驱者之一。 梁实秋的散文,都体现出一种清雅脱俗情怀,闲逸超然气息。读他的散文,轻惬、舒压,文笔简约、平实,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性思考的深刻与超脱,所求亦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境。妙在文中,意在言外。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喜爱。
目录
辑壹 落字成暖 一生念安 002 豆汁儿 004 炸丸子 007 烧饼油条 011 满汉细点 015 水晶虾饼 017 烤羊肉 019 烧鸭 022 酸梅汤与糖葫芦 025 窝头 028 粥 031 酪 034 037 饺子 039 薄饼 辑贰 故人旧事 三三两两 044 过年 047 年景 051 的冬天 056 的街道 060 的零食小贩 068 东安市场 075 我在小学 086 想我的母亲 090 听戏 094 爆竹 098 喜筵 102 滑竿 106 雅舍 110 商店礼貌 辑叁 未曾逃的 也已不回 116 音乐 120 排队 124 汽车 128 厨房 132 味精 134 结婚典礼 138 钱的教育 142 拜年 146 小账 150 敬老 153 义愤 155 市容 辑肆 人间百态 各有各忙 162 男人 166 女人 170 孩子 174 老年 177 医生 181 警察 185 诗人 189 乞丐 193 职业 198 年龄 202 观光 206 脏 210 健忘 215 图章 辑伍 岁月疾驰 远望当归 222 门铃 225 麻将 230 我看电视 235 早起 238 看报 241 散步 244 守时 248 洗澡 251 理发 255 吸烟 259 手杖 262 书法 266 窗外
内容摘要
豆汁儿
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
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就好像说鸡蛋的时候鸡字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若没有这个轻读的语尾,听者就会不明白你的语意而生误解。
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一本书上,一开头就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这话一点儿也不错。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儿的人也是以北平城里的人为限,城外乡间没有人喝豆汁儿,制作豆汁儿的原料是用以喂猪的。但是这种原料,加水熬煮,却成了城里人个个欢喜的食物,而且这与阶级无关。卖力气的苦哈哈,一脸渍泥儿,坐小板凳儿,围着豆汁儿挑子,啃豆腐丝儿卷大饼,喝豆汁儿,就咸菜儿,固然是自得其乐。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不便在街头巷尾公开露面,和穷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儿,也会派底下人或者老妈子拿沙锅去买回家里重新加热大喝特喝,而且不会忘记带回一碟那挑子上特备的辣咸菜。家里尽管有上好的酱菜,不管用,非那个廉价的大腌萝卜丝拌的咸菜不够味。口有同嗜,不分贫富老少男女。我不知道为什么北平人养成这种特殊的口味。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儿的,就是河北各县也没有人能容忍这个异味而不龇牙咧嘴。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的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我小时候在夏天喝豆汁儿,是先脱成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有一年我路过济南,在车站附近一个小饭铺墙上贴着条子说有“豆汁”发售。叫了一碗来吃,原来是豆浆。是我自己疏忽,写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儿”。来到台湾,有朋友说有一家饭馆儿卖豆汁儿,乃偕往一尝。乌糟糟的两碗端上来,倒是有一股酸馊之味触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麦片粥,到嘴里很难下咽。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
……
主编推荐
央视力荐!韩寒的写作模范,周的文学偶像,余光中、林清玄、冰心、季羡林!梁实秋2021散文选集! 梁实秋之女梁文茜亲自审定! 梁实秋温情怀乡散文精编! 本书是梁实秋温情怀乡散文精编,展现了一代文人深邃的人生智慧,以及对回不去的大陆故乡那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愁。既收录梁实秋先生经久流程的典藏篇目,亦囊括入选高考阅读试题经典篇目,横跨梁实秋六十载散文随笔创作精粹。 耗时一年,编。 以大陆出版的现存文献——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梁实秋文集》全15册为参考底本,其编委会成员由冰心、季羡林、臧克家、舒乙(老舍之子)等大师组成。 附众多版本参考对照,严谨校勘,编,力争尽显一代文化大师梁实秋心底那一点对故乡留存的眷眷之情,送给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你! 《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灵感之源 梁实秋是位文雅的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美食的味道即是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他爱美食,写美食。很多京城名馆,本身都没有留下珍贵史料,却被他这位很道地的“吃货”隔着海峡给记了下来。梁式谈吃小品文,可谓“一部贫民版的米其林指南”。 为《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制作本部作品的呈现提供了灵感之源。 愿我们都能够多一些闲暇给人生,多一点时间给家人! ,精美典藏!
精彩内容
梁实秋先生自1949年离开大陆,却未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和大陆的别离。 先生晚年,随着时间推移,其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厚,汇集成一缕难以消除的乡愁。乡愁,在先生的许多文章中都有凸显,是梁实秋个人情感中难以抹掉的很重要的一面。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故人旧事,三三两两;未曾逃的,也已不回;人间百态,各有各忙;岁月疾驰,远望当归。 收录《豆汁》《炸丸子》《酪》《烧饼油条》《想念我的母亲》《年景》《街道》《零食小贩》《男人》《女人》《孩子》《手杖》《窗外》等68篇梁式经典散文,展现了一代文人梁实秋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志趣以及对回不去故乡的眷眷之情。 梁实秋先生的一生,内心湛然,随心,自得,两段感情爱得深情却不乱情,喜美食而厌饕餮,对于萦绕心底的乡愁则通过一支笔来聊慰,可谓,其谈吃小品文称得上“一部贫民版的米林版指南”。 故乡是你年少时渴望逃离,年老时想要回去的地方。有家羁绊,不论你飘多远,心都能安定。愿我们都能够多一些闲暇给人生,多一点时间给家人。
媒体评论
★央视力荐!韩寒的写作模范,周国平的文学偶像,余光中、林清玄、冰心、季羡林等备崇推荐!梁实秋2021全新散文选集! ★梁实秋之女梁文茜亲自审定! ★梁实秋首部温情怀乡散文精编! 本书是梁实秋首部温情怀乡散文精编,展现了一代文人深邃的人生智慧,以及对回不去的大陆故乡那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愁。既收录梁实秋先生经久流程的典藏篇目,亦囊括入选高考阅读试题经典篇目,横跨梁实秋六十载散文随笔创作精粹。 ★耗时一年,精心选编。 以迄今为止大陆出版很全面很非常不错的现存文献——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梁实秋文集》全15册为参考底本,其编委会成员由冰心、季羡林、臧克家、舒乙(老舍之子)等大师组成。 附众多非常不错版本参考对照,严谨校勘,精心选编,力争尽显一代文化大师梁实秋心底那一点对故乡留存的眷眷之情,送给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你! ★《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灵感之源 梁实秋是位文雅的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美食的味道即是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他爱美食,写美食。很多京城名馆,本身都没有留下珍贵史料,却被他这位很道地的“吃货”隔着海峡给记了下来。梁式谈吃小品文,可谓“一部贫民版的米其林指南”。 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制作本部很好作品的呈现提供了灵感之源。 ★愿我们都能够多一些闲暇给人生,多一点时间给家人! ★全新工艺,精美典藏!"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虐中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余光中 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很好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季羡林 我再大一点,对近代文学史有了兴趣,发现梁先生也和人吵过架,在整个社会都淹没在一种声音的时候,梁先生对文学自由坚持的声音犹如繁星中让我们看到了一轮新月。 ——林清玄 梁教授待人接物,无一不胜过壮年人,他生活有规律,守时,爱惜光阴和进取的精神,许多年轻人也要自叹不如。每次见到梁教授,看他温文儒雅的笑容,聆听他的北平乡音,谈人生,谈文学,甚至说笑话。他那充满睿智的见解,实在令人钦佩。 ——小明(台湾地区作家) 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梁锡华(香港作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