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与修复技术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2.89
6.3折
¥
148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姜永海,席北斗,郇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83082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11234420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博士,2002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现任地下水与环境系统工程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办主任。 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课题子课题、“农田流失氮、磷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村落废弃物、集约化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源要素在河网水系中的环境行为及模型尺度变换研究”,依托上述三项973子课题,在嘉兴建立了水生态沟渠试验基地,构建了河网水系水环境多尺度转化模型系统,流域面源污染系统分析、模拟、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主持完成了“863”子课题“前置库水生生物-微生物联合强化净化技术研究”,在宜兴建设了前置库生态-生物联合强化净化研究基地,提出了微污染河道水体生物-生态系统强化净化技术;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难降解工业废水预处理技术”、“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处理工业废水”及“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水污染模拟及控制对策”等水环境科研项目的研究。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我国垃圾填埋场概况
1.1.1 垃圾填埋场分布
1.1.2 垃圾填埋场类型
1.1.3 垃圾填埋场特征
1.2 填埋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1.2.1 垃圾渗滤液特点
1.2.2 垃圾渗滤液危害
1.3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现状
1.4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方法
1.4.1 地下水监测井
1.4.2 环境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4.3 地下水水质模型模拟
1.4.4 生物地球化学技术
1.4.5 同位素技术
1.4.6 展望
1.5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
1.5.1 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原位修复方法
1.5.2 地下水中硝酸盐原位修复方法
1.5.3 地下水复合污染修复方法
1.5.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方法
2.1 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分析
2.2 地下水污染来源判断
2.2.1 地下水污染溯源常用的方法
2.2.2 多种溯源方法联合使用
2.3 地下水污染范围识别
2.3.1 物探方法
2.3.2 模拟方法
2.4 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
2.4.1 污染羽状态识别
2.4.2 氧化还原过程识别
2.5 地下水污染识别实例
2.5.1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识别
2.5.2 基于敏感因子指数法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
参考文献
第3章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
3.1 生物氧化锰修复材料
3.1.1 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3.1.2 制备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小结
3.2 γ-Fe2O3/SBA-15修复材料
3.2.1 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3.2.2 制备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小结
3.3 包覆型纳米零价铁-反硝化细菌联合体系
3.3.1 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3.3.2 制备材料与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3.4 小结
3.4 铁炭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材料
3.4.1 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3.4.2 制备材料与方法
3.4.3 结果与讨论
3.4.4 小结
3.5 苯酚降解菌修复材料
3.5.1 修复材料研究背景
3.5.2 制备材料与方法
3.5.3 结果与讨论
3.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4.1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简介
4.2 抽出-处理技术
4.2.1 抽出-处理技术简介
4.2.2 关键技术环节
4.2.3 案例分析
4.3 非连续渗透反应墙技术
4.3.1 非连续渗透反应墙技术简介
4.3.2 关键技术环节
4.3.3 案例分析
4.4 多级强化技术(MET)
4.4.1 多级强化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简介
4.4.2 关键技术环节
4.4.3 案例分析——多级强化修复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
4.4.4 案例分析——多级强化修复地下水中硝基苯污染
4.5 监控自然衰减技术
4.5.1 监控自然衰减技术简介
4.5.2 关键技术环节
4.5.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节选)
附录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2017)
索引
主编推荐
(1)更新分级方法与技术指标,科学性强。阐述了地下水污染源识别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探讨了垃圾填埋有机质污染地下水特性及风险管控技术。 (2)融合治理技术与管控模式,实用性强。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模型应用和污染预警结合,开展了污染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以及污染修复与监控预警技术的应用。 (3)结合国情现状与理论研究,示范性强。结合京津冀地区治理现状及垃圾填埋场污染场地特征,构建污染修复材料与技术,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体系和管理支撑。
精彩内容
本书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修复治理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基于我国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紧迫需求,本书针对我国正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和修复面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以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和修复为主线,梳理总结了我国填埋场概况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现状,重点介绍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识别、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与修复技术方法等系列研发成果及应用情况,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和案例借鉴。
本书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壤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媒体评论
(1)更新分级方法与技术指标,科学性强。阐述了地下水污染源识别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探讨了垃圾填埋有机质污染地下水特性及风险管控技术。 (2)融合治理技术与管控模式,实用性强。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模型应用和污染预警结合,开展了污染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以及污染修复与监控预警技术的应用。 (3)结合国情现状与理论研究,示范性强。结合京津冀地区治理现状及垃圾填埋场污染场地特征,构建污染修复材料与技术,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体系和管理支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