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1
6.3折
¥
5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孙咏梅//秦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698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0803207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秦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孙咏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致力于贫困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曾出版《多维视角下的农民工贫困测度及精准扶贫策略研究》等学术专著5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及国家扶贫办、住建部、国家粮食总局等相关的扶贫研究项目3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目录
上篇 中国反贫困进程中的 “中国奇迹”
第一章 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反贫困创造了财富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脱贫成效
二、高速经济增长对削减贫困的拉动效应
三、经济增长政策拉动作用对减贫的贡献:以中国农村为例
第二章 以反贫困消除不平等障碍:理论思辨与现实
一、对收入不平等产生机理及影响的几种理论思辨
二、高速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当代几种经济理论比较分析
二、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平等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章 中国减贫动力机制: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越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轨迹
二、经济增长速度评价:若干典型性国家的对比分析
三、中国经济增长内在质量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中篇 反贫困成就与 “中国之谜”
第四章 中国反贫困进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一、贫困理论研究中的研究脉络及其演变
二、经济增长与反贫困:几种当代经济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假说
四、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减少:一个统一分析框架
第五章 大规模城镇化实践为摆脱贫困带来了契机
一、我国城镇化特点与城乡二元制度下的贫困分析
二、农民工的贫困与城市新增贫困——多维贫困的测度
三、城镇化中的贫困:对几种城镇化模式的反思
四、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脱贫思想的成熟与反贫困道路的探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源流
二、中国脱贫道路指导思想的实践根基
三、精准扶贫策略的逻辑与内涵
四、精准扶贫思想在扶贫攻坚收官阶段的重要贡献
下篇 利贫式增长:打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钥匙
第七章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利贫性”分析
一、“利贫式”经济增长理念的提出及测度标准
二、对我国经济增长“利贫性”的测度
三、我国经济增长“利贫性 弱化的原因:基于经济结构角度
四、社会主义国家反贫困的利贫性制度优势
第八章 利贫式经济增长是通往小康社会的路径
一、利贫增长:打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钥匙
第九章 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及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世界性贫困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攻克的难题
二、中国巨大的减贫成就向世界合作共赢展示了“中国优势”
三、破解反贫困的“伊斯特利悲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中国反贫困探索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上篇 中国反贫困进程与“中国奇迹”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解决贫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伊斯特利在其著作《威权政治》中提到,世界上的穷人面临着两大悲剧:个悲剧是,今天的世界还有数亿人处于靠前贫困,他们亟待获得发展援助。第二个悲剧是,尽管发达国家几十年中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援助,但在减贫方面却并未产生良好的效果。经济增长、经济优选化和技术进步具有促进发展的“做大蛋糕”效应,但预期的有利于减贫的。“涓滴效应”却收效甚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世界反贫困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目前世界上减贫人口很多的国家。按照2010年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低到2018年的1.7%,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978年的77039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进而在2020年全面消灭剩余贫困人口的保证贫困,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规模高达7亿多人,完成了优选70%的脱贫任务,这是在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实现的伟大成就。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成为我国农村削减贫困的重要力量。1978--2018年间,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8年的64644元,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79元增长到14 617元,年均增长13.5%,这期间,农村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这些经济改革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使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大范围推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加快推进城镇化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农村的转移劳动力等。 但是,高增长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会接近自动地消减贫困?从扶贫减贫视野来看,中国以往的高增长模式是否可以继续复制?为解决这一疑问,我们将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与贫困减少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巾,比较分析我目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减贫效果、高增长过程中贫困发生率的下降率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数十年臬的经荨增长模式是否“利贫”进行思索,考察经济增长带来的减贫效应与不平等效应间的抵消效应,进而探讨高速经济增长是否真正消除了中国贫困问题,并据此为消除中国贫困问题指出新的道路。 P1-3
精彩内容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与贫困斗争的历史,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与贫困作斗争,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真正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只有中国。中国通过数十年大规模扶贫开发及实施精准扶贫,使7亿多人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减贫同步的“中国奇迹”。本书讲述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高增长可以自动消减贫困,依靠高增长的“涓滴效应”可以使穷人自动脱贫。孙咏梅老师在大量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西方学者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高速经济增长具有减贫效应,但高速度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实现自动减贫,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等方式推进“利贫式经济增长”,变高速度增长为高质量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消减贫困。本书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开创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新境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