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树词律词学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树词律词学思想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44 6.3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立娟,刘少坤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8289061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109884

上书时间2024-12-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立娟((1982.01—),女,硕士,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词曲学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著作1部。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中国韵文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研人荣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刘少坤(1980.04—),男,文学博士后。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会员。近年来出版专著三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河北大学学报》《文献》《戏曲艺术》《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有关词学研究的论文30余篇,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省级荣誉称号2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万树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社会思想背景
    二、政治背景
    三、学术研究背景
  第二节  填词创作与词学研究的热潮
    一、推尊词体的意识及行为
    二、明末清初词创作的兴盛
    三、词集的编纂
    四、词话创作的热情
  第三节  前期词谱的奠基
第二章  万树生平交游及著述
  第一节  万树生平交游
    一、生平
    二、交游
  第二节  万树的著述
    一、诗、文
    二、词、曲
第三章  前期词谱的缺憾与校正
  第一节  清初词学家对前期词谱体例的批评
  第二节  万树对前期词谱的批评与校正
    一、校正前期词谱例词错讹衍脱
    二、校正前期词谱之标记错误
第四章  《词律》的体例勘定
  第一节  中和诗、曲两体字声标识为新体例
    一、词之声韵概说
    二、《词律》字声所采用之标识方法
  第二节  按照字数多少排列词调
    一、反对题意分类排列
    二、反对“三分法”
  第三节  设计“又一体”
  第四节  目录下系词调考释
第五章  《词律》对词调字声语法的研究
  第一节  总结字声规律
    一、“入、上代平”论
    二、“去声字论”
  第二节  句法研究
    一、万树之前词学家对词之句法的探析
    二、依照语法、语义结构分句
    三、新建“豆”的用法
    四、利用韵脚分句
  第三节  章法研究
  第四节  词调研究
    一、反对乱改词调名
    二、“同名异调”与“又一体”方法的架构
    三、同调异名
第六章  《词律》的词学主张
  第一节  填词须严守唐宋词格律、句法
    一、填词须严守唐宋词格律
    二、词亦有拗句
  第二节  反对明清人之自度曲
  第三节  力主词无“衬字”现象
    一、衬字的内涵
    二、南曲中的衬字
    三、明清“词有无衬字”之争
  第四节  不收诗、曲二体
    一、诗词之不同
    二、词曲不同
第七章  《词律》的词学成就及缺憾
  第一节  《词律》的词学成就
    一、开词律严密一路
    二、开创了词学校勘学上的“律校法”
  第二节  《词律》的缺憾
    一、不懂宫调乐律
    二、漏载词调仍然很多
    三、考订偶有失误
    四、按字数多少排列的体例有待商榷
第八章  《词律》词学史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词律》的地位
  第二节  《词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引言

万树(16301688年),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常州府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十八年(1679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因爱其才,邀请至幕府为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抽暇赋词作曲,每有新曲谱成,即由吴家伶人拜笙按拍高歌搬演。万氏才情卓绝,勤于著作,在词曲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万树终以怀才不遇,忧郁而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逝于去往广西江舟的旅途中,年仅58岁。

词本是唐宋时期的一种流行的声乐,是从西域传过来与中原音乐结合而生成的新音乐形式——燕乐曲子发展而成的,属于俗乐系统。词的格律与声律两者为互有关系,性质却不相同:词的声律属于音乐学范畴,是词体的原生态范畴,是词体演唱过程中形成的规范;而词的格律则属于音韵学范畴,是词体在案头化后,词人们为了规范词体的格式、便于创作而根据唐宋词,用律用韵规律重新构建的一整套新规范。由于唐宋词乐失传,因此在音乐史上固然需要对词的音律问题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对唐宋词乃至词学的研究颇有意义,但与词的创作已经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词的格律则不然,它为不懂音乐乃至失去词乐后的词人提供了一种填词方法。这种方法固然存在着对词体原始形态的“偏离”,但也是唯一的选择。清人在创作与研究词时,常常把是否严于持律作为论词的重要艺术标准之一,而且迄今仍被填词者奉为金科玉律,谨守不失。同时,也要注意到,相对于诗律,词律系统要繁复得多。比如,诗词的句数、章法不同。近体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其句数只有两种,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当然,排律打破了律诗八句的特征,但基本也是根据粘对规律重叠句子而已)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近体诗注重的是起承转合,但没有非常明确的章法划分,而词律则根据词调的不同,里面的句数、章法也表现出非常大的不同,尤其分片,更是直接决定了词的章法划分。固然,直到现在,有些词牌的句数划分依然不同,而且由于人们对词的句子的理解不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词的句法、章法的张力。句数少的如〔十六字令〕只有三韵四句读,而句数多的如〔莺啼序]则有十六韵五十六句读。从章法来看,现存的词多为两片之体,而有一些如〔渔歌子〕[捣练子〕为一片之体,[西河]〔兰陵王]等为三片之体,而〔莺啼序〕则为四片之体,可见词体句法和章法之繁复。又如句式、节奏不同。近体诗的句式比较简单,是以七言或五言构成的句子,而句子内部的节奏一般也是两字一节奏,偶尔有三二(五言)式、一=一(七言)式。相对于诗律,词的句式要繁复得多,从一字到十余字,长短不齐,故词又称作“长短句”。而其节奏更是繁复多样,三言有一二、二一式,四言有一三、二二、三一、一二一式,五言有一四、二三、二二一、一二一、三二式,六言有三三、二二二、一五式等,这些繁复的句式与节奏,构成了词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使今天读起来,仍然能感觉到唐宋词作韵律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丰富多样。再如用韵不同。近体诗之用韵,唐人依从《唐韵》,后来宋官方创立礼部韵后,成为官方的用韵规律,而其韵脚,则分首句入韵与不入韵两种,首句入韵的,则韵脚为一、二、四(绝句),或一、二、四、六、八(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则韵脚为二、四(绝句),或二、四、六、八(律诗),而词的用韵情况则不似近体诗那么严格,甚至是平仄通押。清人有关词有无韵的争论非常激烈,以致郑文焯提出“不在韵而在声”的理论。词的韵脚,一般由词调规定,每个词调的韵脚也不一样。还如词调很重要。近体诗只有题目,而题目对形式不构成影响。词则非常不一样,词是“倚声填词”,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词调直接规定着这个词的句数、字声、句法、用韵等情况,所以对词调的研究也显得非常重要。词调的本事也关系到词的内容风格问题,故词律还包含对词的内容和风格的限制要求。词律还有一些其他争论,如词有无衬字、词之虚字、领字等,这些都不同于近体诗。正是由于诸多不同,决定了词不同于近体诗那样用非常规律的平仄格律以及对仗、用韵、拗救的表达,而有着其自身非常复杂的形态。再加上词体源于燕乐,而且在早期以通俗音乐的形式传播演唱,因此词的乐谱与字声之间虽有一定的关系,但又未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龙榆生先生在《论平仄四声》一文中曾说:“乐有抑扬高下之节,声有平上去入之差,准此以谈,则四声与音律,虽为二事,然于歌谱散亡之后,由四声以推究各词调声韵组织上之所由殊,与夫声词配合之理,亦可得其仿佛。”“后来,词乐失传,以致谱字、节奏无人能解,而这种复杂的形态,正是词学家们争论的前提,也是明清词谱层出不穷的关键。

……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万树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万树生平交游及著述;前期词谱的缺憾与校正;《词律》的体例勘定;《词律》对词调字声语法的研究;《词律》的词学主张;《词律》的词学成就及缺憾;《词律》词学史的地位及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