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6.92 4.9折 ¥ 95 全新
库存59件
作者刘继忠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4202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5元
货号11708522
上书时间2024-12-30
刘继忠,男,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民国新闻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的子课题一项,省、部级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化媒体空间表达与治理研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报群众路线的百年实践研究(1920-2020)”。发表4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三部、合著一部。获“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优秀学术奖三等奖、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书写缘由
第二节社会背景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二章全面抗战前国民党的新闻政策
第一节国民党新闻政策的历史形成
第二节国民党管理新闻宣传的党务机构
第三节国民党新闻政策的历史特征
第三章全面抗战前国民党的新闻媒体
第一节国民党传媒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二节国民党传媒体系的历史形成
第三节国民党传媒体系的显著特色
第四章全面抗战前的民营传媒业
第一节上海民营传媒业的多元发展
第二节北平、天津等北方都市的民营传媒业
第三节南京等南方的民营传媒业
第五章全面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左翼的进步传媒
第一节全面抗战前中共中央的机关传媒
第二节全面抗战前中共地方组织的传媒活动
第三节全面抗战前左翼文化群体的传媒活动
第六章国难危亡下新闻业转向抗日救亡
第一节国民党传媒的抗日救亡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传媒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节民营传媒的抗日救亡
第四节知名报人的抗日救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书写缘由全面抗战前十年(1927-1937)在中国现代史上是最难表述的十年,有“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第一次国内抗战时期”“黄金十年”“全面抗战前十年”等提法。不同提法意味着这十年是多层折叠的十年,犹如庐山可供后人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中国国民党,是其“建国”与“隐忍”备战的“黄金十年”;对中国共产党,是反抗国民党残酷镇压、武装争取生存权的艰苦十年;对日本帝国主义,是企图“蚕食”中国的器张十年;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旧中国发展最好的“黄金十年”,中国资本主义获得了大发展,官僚资本却一家独大;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后的“后五四”十年,五四后多元并存的各种“救国”主义转入“你死我活”的十年信仰斗争,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三民主义的信仰斗争最为激烈,并最终在民族矛盾的压力下走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世界范围内,这十年又是大战阴霾逐渐形成,东亚和世界格局剧烈变动并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年;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是国民党建立庞大新闻事业体制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新闻事业的十年,是中国民营新闻事业达到历史顶峰并走向历史下坡道的最好也是最坏的十年。多元历史需要多种取景框来书写,因此,不同提法是不同取景框、不同历史观、不同情感的差异,它们之间不应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而应是历史多侧面的彼此映照。本书取“全面抗战前十年”的提法,意在弥补阶级范式的某些不足,从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抗战的视角书写这段复杂多元的新闻业态。现代新闻业,既植根于社会系统,又是社会得以成为“系统”的关键子系统。没有现代新闻业的信息传递、关系维护、价值汇聚、社会瞭望的功能发挥,不可能形成“有机”的民族国家。反之,社会系统也从多个层面规制、塑造了自己的现代新闻业。前人对这种一枚硬币两面的关系早有精辟的理论阐释,富有启迪。但理论替代不了历史,正如历史无法替代理论,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书写历史,让读者从历史中感受新闻业与社会系统的复杂度和新闻人在其中的抉择。这是历史不同于理论的独特价值。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特殊的新闻生态。全面抗战前十年新闻业的复杂多元源自也作用于这一时期多层折叠的社会系统,二者共同“建构”了这十年的历史,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许正是这种复杂折叠吸引了诸多新闻学者的注目,他们或深耕这十年新闻业中的诸多“个案”,或登高纵览这十年新闻业的历史概貌,留下诸多真知灼见,然因历史对象的复杂多层,这十年的新闻业至今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在这一领域耕作多年,耕作越深越感这十年新闻业的复杂折叠,越感自己技艺有限,难以全面立体再现。除个人能力外,其因还有;一是报刊数量多,毕其一生难以穷尽;档案资料零散琐碎,遗失甚多,无法周全,难以“竭泽而渔”;二是报刊文本多为宣传产品,真假需辨,不可直接用作历史材料,而一一考证的工作量非常浩大;三是此时中国已完全卷人国际社会,重要新闻事件引发的全球联动效应超出人们想象,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等重大事件频频爆发,其新闻传播触发的社会连锁互动的复杂立体的动态图景,当事人恐怕也难以知晓全貌。2007年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跟随方汉奇先生攻读新闻史,以论文《新闻与训政:国统区新闻事业研究(l927-1937)》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这一题目下以“喉舌与训政:国民党新闻事业研究”获得教育部青年项目资助,写就《国民党新闻事业研究(1927一1937)》一书,结项出版。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项目的研究都在政治传播的框架内研究本时期新闻业与国民党政治的互动关系,重在回答建立庞大新闻事业、统制严厉的国民党为何失去了人心民意、丢掉了大陆。《国民党新闻事业研究(1927-1937)》就以此为全书脉络,以解决如下问题为核心旨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