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67
2.0折
¥
28
全新
库存65件
作者丁兆龙,焦自高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4023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525245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丁兆龙,男, 1989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获得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1989-1994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任讲师,植物病理党支部书记,研究生秘书;1996-1999 台湾地区日产化工公司北方区销售主管;1999-2007 美国杜邦上海杜邦农化山东业务经理 全国作物经理;2007-至今 济南兆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土壤消毒分会副理事长等。
目录
第一章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及成因()
第一节土传病害加重()
第二节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第三节作物自毒()
第二章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绿色防控()
第一节土壤酸化的防治()
第二节土壤板结的防治()
第三节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第四节土壤养分失衡的防治()
第五节土传病害的防治()
第三章抗病品种的选择与填闲作物种植()
第一节选用抗性蔬菜品种与嫁接砧木品种()
第二节填闲作物种植()
第四章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第一节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种类与建造()
第二节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使用与管理()
第三节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应()
第四节设施蔬菜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规程()
第五章土壤消毒与微生物活化修复技术()
第一节物理消毒()
第二节化学熏蒸消毒()
第三节生物熏蒸消毒法(辣根素土壤熏蒸消毒)()
第四节土壤微生物活化修复()
第六章设施蔬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
第一节栽培基质配制()
第二节主要设施蔬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章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及成因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虽然带来了显著效益,但由于自身的制约,土壤缺乏雨水洗淋,温度、通风、湿度和肥料等与传统种植有较大的区别,而且设施农业本身具有高集约化、高复种率、高施肥量等特点,导致一系列土壤退化问题。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这就是连作障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连作造成的土壤质量和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威胁着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本章从土传病害加重、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连作自毒作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为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节土传病害加重设施蔬菜具有高度集约化、复种指数高且种类单一的特点,连作模式加重了土壤环境的恶性循环,其中以土传病害发生和蔬菜生长受抑为主要表现,从发病面积和相对比例上看,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率优选和很严重的国家。一、土传病害的种类及表现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根腐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等,茄果类的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细菌性溃疡病等。(一)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的重要植物线虫病害,由于其寄主范围分布广泛及与其他病原物发生过程中的交互影响,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是其危害的寄主。根结线虫属于土壤定居型内寄生线虫,属根结线虫科、根结线虫属。目前,世界已知根结线虫的种类有81种,但引起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线虫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根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在山东范围内采集的主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标本的鉴定,山东省日光温室瓜菜根结线虫病原以南方根结线虫很为严重,危害蔬菜的种类很多,已成为危害蔬菜的优势种群。根结线虫整个生活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在田间,线虫以卵或其他虫态在土壤中过冬。在土壤里无寄主植物存在的条件下,仍可存活3年之久。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卵就能孵化出幼虫。根结线虫主要以二龄幼虫侵害作物,作物的根部、侧根和须根均可受害,幼虫从作物根毛或根部皮层侵入危害。受害后侧根根尖形成绿豆或小米大小串球状瘤状物及小根结(根瘤),根结上丛生小须根,根结初期黄白色、圆形、微透明,后期变褐色,严重时多个根结连在一起,形成直径大小不一的肿瘤,晚期粗糙易腐烂,根结上不再产生小侧根。根结线虫破坏了根组织的正常分化和生理活动,水分和养料的运输受到阻碍,导致植株矮小瘦弱,近底部的叶片极易脱落,上部叶片黄化,类似肥水不足症状,同时线虫侵染后留下的伤口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的侵入,常与蔬菜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共同发生,形成复合浸染,加重经济和产量的损失。根结线虫在土壤中活动范围很小,靠自身活动不能远距离传播。远距离主要靠病土、病苗或带线虫的块根及块茎等传播。线虫生活需要较充足的空气,所以地势高燥、质地疏松、通气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线虫发生相对严重。低洼潮湿、黏重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发生。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以10~30cm深的土壤内为多,土温低于12℃时或高于28℃都不利于线虫的活动。根结线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27℃时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虫在10℃时停止活动,55℃经10min就可死亡。(二)枯萎病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类亚门镰孢霉菌属尖镰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枯萎病属于维管束病害。枯萎病主要危害黄瓜、西瓜、南瓜、丝瓜、甜瓜、辣椒、茄子、番茄、菜豆等蔬菜作物。其典型症状是植株萎蔫。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状似缺水症状,到中午前后,萎蔫症状更为明显,但早晚温度低湿度大时仍能恢复。经数天后,病情加重,萎蔫叶片逐渐增多,叶片由绿逐渐变黄,很后遍及全株,很终枯死。在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上常出现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正常的“半边枯”的现象,在同一叶片上也会看到一半发黄,另一半正常的情形。观察病株茎基部,可发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切开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可见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琥珀色胶质物。枯萎病菌有不同的专化型,对不同作物的侵染能力有差异,对极限温度的承受能力也有差别,但在形态上都具有尖镰孢属的共同特征。枯萎病菌以菌丝、菌核、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或未经高温腐熟的肥料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该菌有较强腐生性,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厚垣孢子及菌核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仍不失掉生活力,所以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播种带菌种子加重发病。该病在瓜田内借灌溉水、雨水、人畜活动、农事操作及农具传播。当有地下害虫和线虫危害时,造成根和根茎部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在土壤中休眠的枯萎病菌,受到瓜类蔬菜根系分泌物的刺激,可打破休眠,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萌发出芽管,从根部、根尖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后长出菌丝及分生孢子,向植株上部转移危害。其中,病菌在维管束中分泌镰刀菌毒素,引起植株中毒、萎蔫。此外,形成的菌丝和孢子还会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土壤中病原菌量的多少是当年发病程度的决定因素之一。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根部积水,促使病害发生蔓延。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达85%以上容易感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时,田间开始出现病株。病菌发育和侵染寄主的适温为24~30℃。如果气温低于20℃或高于35℃时,病菌繁殖较慢则不易感染发病。氮肥过多以及酸性土壤有利于病菌活动,在pH值为45~6的土壤中枯萎病发生严重,地下害虫、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所以,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通风性能差的农田较易发生;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或施用未经腐熟的禽畜粪肥也易发生。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病症状的区别在于:①枯萎病病萎下垂多自下部叶片开始,且先呈黄色;青枯病病萎下垂多自顶部开始,叶色虽欠光泽但却青绿。②枯萎病病程进展较缓慢(发病到枯死一般需20~30天);青枯病病程短而急。③病检两病根茎维管束均变褐,但枯萎病患病部位表面潮湿时长出近粉红色霉层,用手挤压茎切口无乳白色混浊液渗出,而青枯病患病部位表面无霉层病症,挤压病茎切口有乳白色混浊液涌出(菌脓,质黏)。(三)青枯病青枯病的病原菌属茄科劳尔氏菌,细菌,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青枯病发生加重。发病初期,地上部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萎蔫。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但茎叶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观察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略有褐变,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青枯病病菌可以同病残体一同进入土壤。在湿度大的土壤中可以生存2~4年。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或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土质黏重、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下生育很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则十分严重。(四)根腐病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有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菌属(Rhizoc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主要的病原物。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病叶自下向上蔓延,不脱落。植株下部叶片枯黄,叶片边缘枯萎,病根侧根少,植株易拔除。主根的上部和茎的地下部分变成褐色或者黑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茎叶萎蔫枯死。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期呈水浸状,逐渐腐烂。茎基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但不向上发展,不同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只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很后全株死亡。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室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育苗时,床土黏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五)猝倒病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瓜果腐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生长初期,以1~2片真叶前受害重,死苗快。种子在幼苗出土之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幼苗出土后,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继而迅速扩展,使病部缢缩成细线状,病苗倒伏地面而不能直立。开始只个别幼苗零星发病,数日内即可以此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引起成片死苗。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很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很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六)立枯病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真菌性病害。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正常。以后病部凹陷,湿度大时在病部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很后病部收缩干枯,幼苗逐渐枯死,但不猝倒。主要危害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豆类等幼苗。立枯病与猝倒病症状的区别在于: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发病过程中不倒伏。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丝体和菌核,均可成为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从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1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故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时发病重。
精彩内容
本书从土壤酸化防治、土壤板结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土壤养分不平衡的防治、土传病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绿色防控的综合技术,轮作、间作套种、生物防治、选育抗重茬品种、嫁接栽培、增施有机肥、土壤消毒、无土栽培等综合措施的应用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蔬菜作物的连作障碍问题。本书对对解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重要作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土壤消毒、无土栽培等现代新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适用于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和设施蔬菜生产者使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