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概况
率军北上 朱德
回忆红四方面军长征 徐向前
风雪长征路 陈锡联
浴血长征路(节选) 秦基伟
人类史上的伟大壮举 洪学智
红四方面军长征情况概述 傅钟
艰苦长征路 王新亭
难忘的征程 刘瑞龙
历经艰难曲折取得长征胜利 范朝利
参加红军跟随长征 康立泽
红四方面军长征 王恩厚
雄关漫道真如铁——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记 谢邦选
漫漫长征路 岳仲连
二、强渡嘉陵江
川陕边区 王新亭
离开故乡 傅崇碧
转战巴蜀(节选) 王定烈
离开川陕根据地前后 王宏坤
强渡嘉陵江 许世友
西渡嘉陵江 傅钟
突破嘉陵江 洪学智
红三十三军在川陕边的斗争和西渡嘉陵江 王维舟
西渡嘉陵江 陈再道
强渡嘉陵江 程世才
出发长征 李德生
强渡嘉陵江 徐国夫
突破嘉陵江 陈宜贵
横渡嘉陵江 罗光泽
强渡嘉陵江 徐芝富
强渡嘉陵江 杜万荣
组建水兵连西渡嘉陵江 伍伦发
策应中央红军 盛先传
江上的回声 王春声
“小侦察兵” 鲜明
攻击之前 孙洪道
“草船借箭” 李世春
塔子山头的回忆 高志荣
攻克剑门关 陈康
攻占剑门关 屈兴栋
剑门关上杀敌人 罗光泽
勇夺剑门关 徐国夫
南部战斗 韩东山
回忆剑阁会议 余洪远
偷渡涪江前后 吴仕智
三渡涪江 宋献璋
江油中坝麈战急 郑维山
关于红军强渡涪江、包围江油县城战况的回忆 李明
忆中坝等地人民对红军长征的巨大贡献 余洪远
湔江两岸 方子翼
“盘堆”架桥 田厚义
三、西进松(潘)理(县)茂(县)地区
土门、北川河谷战斗 郑维山
茂县阻击战 徐芝富
回忆在松理茂的岁月 何坤
第一次战斗 杨新友
掉队的小排副 王学敏
红小鬼“小河子” 毛尚仁
红军进羌寨 何雨农
红军长征到羌寨 马福寿
四、迎接中央红军
接应中央红军 洪学智
在松潘迎接中央红军 李德生
干佛山一线防御 王宏坤
第三次负伤 傅崇碧
光荣的使命 余洪远
挺进懋功 董兴谱
懋功放歌 徐国夫
五、懋功会师
红军团结胜利的篇章——忆懋功会师 李先念
攻克懋功会师达维 韩东山
难忘的两次会师 郑维山
会师(节选) 傅崇碧
第—次见到毛主席 向守志
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 黄萍
与中央红军会合 王定烈
曲折的道路胜利的征程——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川、陕、康、甘情况回忆(节选) 江波
懋功会师 盛先传
架起天线是一家——忆红一、四方面军电台会师前后 徐明德
六、与红一方面军共同北上
难忘的三次过草地 许世友
跟着党三过雪山草地 李德生
“之”字征程 陈再道
随左路军北上 李培南
抢渡大金川 许昌
芦花备粮 熊友刚
毛儿盖筹粮 肖永正
长征途中的一次背盐行动 黎启先
心向北上 袁璜
艰险北上路(节选) 盛先传
沉重的足迹 徐国夫
北上的艰苦岁月 何坤
艰苦的草地行军 潘峰
北上攻打包座 徐芝富
闪过“虎头”打“屁股” 杨政和
包座之战 程世才
包座之战 张开基
包座之战 孙继争
攻堡战 潘焱
忆长征中的两件事 赵新
误失北上机会 张宗逊
强渡大金川江 洪学智
艰难的日子 袁光
三过雪山草地 刘志坚
我三次翻雪山过草地 黄荣
五过夹金山 汪名震
三翻大雪山 张步德
一位红军机要员的长征经历 杨志宏
一个通信战士的回忆(节选) 罗若
我在长征中的电台工作 林青
我两次经过草地的回忆 王荣高
过雪山草地目击记 魏程
留在雪山草地的记忆 罗坚忠
带伤过雪山 常毅
12次翻越夹金山三次过草地 胡宗林
我亲历的一过雪山草地 方子翼
三过雪山草地 严大芳
我三次爬雪山过草地 王夫同
三过雪山草地 李在宇
不畏艰难困苦,三过雪山草地 梁文奎
难忘的雪山草地 杜华义
过雪山草地 胡德法
过雪山草地的记忆 江有才
雪山草地的艰苦岁月 沈先夫
雪山草地行军难 吴正夫
回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 王进山
三过“死亡地带” 张力雄
三过草地 谢良
三过草地 吴先洪
关于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的一些情况 唐荣华
三过草地 李映光
三过草地 蒲润
回忆三过草地 庞济轻
不该发生的事情 李永睇
九死一生出草地 谭清林
过草地,我们经历了“四难” 张世魁
草地生活片断 罗光泽
三过草地经砺炼 朱邦仁
长征路上 田震
一生难忘长征路 王云贵
回忆长征 马志远
长征途中片断 杨锡海
红色家庭伴我行(节选) 向英
我记忆中的长征 戚怀培
我所经历的长征 石仲山
战士的记忆 吴绍文
回忆长征艰苦历程 郭继联
回首长征路 鲜挺胜
激情满怀忆长征 刘承万
拉着马尾巴走长征 何云峰
终身难忘的艰苦岁月——我所亲历的长征 孟克
艰苦的长征,顽强的意志 向长青
刻骨铭心的长征记忆 韩彬
活着就要走下去 邓才文
挑战极限的力量源泉 陈金钰
长征路上 程义楼
草地入党 刘寅
我掉队以后 杨春林
盐 徐文礼
四穗苞米 曾贵山
“救命粮” 潘平
一杯炒面 吴林友
救命的“皮鞋” 肖延
小宣传员们 廖兴文
一个“红小鬼”的追怀 夏云成
七、南下转战川康边
……
八、西进康北
九、与红二、红六均团在甘孜会师
十、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十一、会宁会师
十二、女红军忆长征
十三、回忆长征人物
十四、其他
内容摘要
按照两河口会议的决定,一、四方面军的部队陆续开拔,分路北进。
我带的一路部队,7月6曰从理番地区出发,斗折蛇行,沿黑水河北岸行进。黑水河面不宽,约三四十米,但水流湍急,浪涛翻滚,深不可测。据老乡说,没有索桥是过不去的。沿岸的溜索桥本来就很少,敌人为防红军渡河,几乎破坏殆尽。两岸山势陡峻,小道崎岖,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茂密无间,遮天蔽日。敌机虽不易发现我们,但部队运动受地形条件的,一天只能走五六十里。沿途经过些藏民山寨,大都空空如也。他们受反动宣传的影响,早已牵上牲口,驮着粮食,转移到深山老林里去,有的还不断向红军放冷枪。民族矛盾是历史上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求部队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吃了藏民的粮食,用了藏民的柴草,都要如数付款,或写个欠条,留在那里。住过的房屋,临走时要打扫干净,上好门板。那时,我们最困难的是粮食。部队路过的地方,能搜罗到的粮食差不多都搜罗净尽,即使这样,粮食还是不够吃的。途中,零星战斗不断,主要是藏族上层反动分子进行武装抵抗和袭扰活动。
7月中旬,三军团已进抵黑水、芦花地区。彭德怀军团长得悉我军正向维谷开进,当即亲率一个团前来接应。维谷渡口的索桥遭敌人破坏,大家只能隔河相望。那里水流甚急,水声很大,双方说话听不大清楚。我见对岸有个身材粗壮、头戴斗笠的人,走路不慌不忙,估计是彭军团长。相互招手后,我便掏出笔记本,撕下张纸,写上――彭军团长:我是,感谢你们前来迎接。捆在块石头上,扔过河去。两岸的同志,十分高兴,互相喊话、招手、致意。第二天早晨,我从维谷赶到亦念附近,找到一条绳索,坐在竹筐里滑过河去,与彭德怀同志会见。我们谈了些敌情及沿途见闻,还商谈了部队架桥事宜。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开门见山、性格爽直的人。
因桥未架好,大部队无法过河,我们在维谷一带住了两天,才抵芦花。、陈昌浩和党中央领导机关,也陆续来了。在那里,我见到了、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等同志。见到这么多中央领导同志,我既高兴,又拘谨,对他们很尊重。毛主席还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我一枚五星金质奖章。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英勇奋战的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高度评价和褒奖。
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和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已占领毛儿盖。王树声率后卫部队陆续撤出岷江东岸,向黑水、芦花、松潘地区集中。胡宗南部正加强对松潘的固守,薛岳一部亦进抵平武、文县,配合胡敌防我北出甘南。那时我和总司令接触最多,几乎天天在一起核对敌情,调动队伍。我对周围敌军的兵力部署、番号、装备、位置、作战特点及我军各部队的住地、人数、行进方向等,全装在脑子里,记得滚瓜烂熟,能有问必答,总司令对这点比较满意。他认为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年轻,有朝气,部队生龙活虎,纪律严明,是支难得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他说一方面军过去也是这样的,但经过万里转战,损失不小,十分疲劳,亟待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他希望一、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度过眼前的困难,争取更大的发展。他的这些话,接近是顾全大局的肺腑之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朱总司令作风朴实,宽厚大度,平易近人,为接近过他的干部、战士共同称道。有次,我去他住地,他正坐在房里烧糌粑吃。见我来到,高兴地说:来吧,我们一起吃!我俩边吃边谈,无拘无束。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P30-31
精彩内容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是一项大型红军长征史料征集工程。该书从资料征集到基本成型历时10年,总计约1500万字。丛书收录有红军长征亲历者或参与者、见证者的回忆录、口述史料、日记等,从各个方面反映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的艰辛历程,记述红军在长征中粉碎国民党围追堵截的艰苦卓*的斗争,记录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本书是其中的《红四方面军卷》,共7册,主要以回忆录、口述史料、日记等形式记录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各种经历。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