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1.54 6.3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珩帮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399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14596793
上书时间2024-12-29
周珩帮,1979年生,甘肃高台人,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中国艺术史论,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序(言恭达)
绪 论
第一章 汉代掾史艺术创作的制度源流
第一节 汉代掾史的职官源流
第二节 汉代职官制度中的掾史
第三节 汉代掾史与艺术传统的沿革
第二章 文牍奏记与书法印章的日用
第一节 文书的类型、生成与体式
第二节 边塞掾史文案劳顿的五种观察
第三节 掾史文案取用的书体与风格
第四节 文件签封与官私印章
第三章 赞勋述己与碑祠刊立的主事
第一节 纪颂师长功德的碑刻
第二节 掾史称述自身的碑刻
第三节 工史协作与书刻风格
第四节 属吏身份与图像呈现
第四章 修身问学与音乐诗文的雅作
第一节 汉代掾史艺术修养的分层
第二节 汉代掾史的音乐诗文修养
第三节 汉代掾史的艺术理论著述
第四节 才艺世家与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五章 汉代掾史的司艺、游艺及影响
第一节 两汉掾史与士的关系
第二节 汉代掾史的司艺与游艺
第三节 汉代掾史司艺与游艺的影响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出处
绪论
通常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艺术的自觉,或艺术家的独立,晚至秦汉魏晋时期,且各门类艺术成熟期不一。粗略而言,诗文、音乐、书法等早熟于先秦,最晚至两汉之际,便有一些见诸史册的名家,而绘画、雕塑等,则要略晚。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并非工匠职能分化有早晚,而是从事艺术创作、使用和收藏艺术作品、阐述艺术价值及意义的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尽管,我们可以将诸门类艺术推溯至三代,但要说它们进人自觉、系统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创述兼备的加工过程,只有在知识阶层的参与下,诸门类艺术才能从不自觉的实用状态,走向自觉的审美言说。
先秦时,上层文官执掌文字、书写和教育,围绕王政,诗、乐、书列人六艺而成制度,册书、作颂、制乐、采诗、造器等活动得立传统,始有文学、音乐、书法早熟之机。随着春秋战国以来文化教育权力的下移,尤其是秦汉皇权统治的加强,上自中央,下至地方,政府机构执掌文书类工作的官吏极大扩充,作为先秦史官的分化群体,两汉各级掾属、令史、书佐等,成为传承先秦诸子思想学说、运用“六艺”技能、参与文化艺术教育和创造的重要力量。
这个重要群体或力量,就是本书所说的“掾史”。
从词源上看,“探”,音同“缘”,四声,小篆写作稀,《说文。手部》:“掾,缘也。从手,彖声,以绢切。”①《广韵》:“操,官名,以军切。”②《集韵》:“掾,俞绢切,《说文》:‘缘也。’一日官名。”③“椽”的本义是佐助,《玉篇・手部》:“掾,与绢切,公府掾史也,又日太尉属。”④宋戴侗《六书故》:“秦汉官皆有掾与属。《汉书音义》日,正日掾,副日属。”⑤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掾,本训当为佐助之谊,故从手。”⑥概言之,“掾”为历代属官的统称。“史”,疏士切,甲骨文写法如图1.1。《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随着春秋战国以来文化教育权力的下移,以及秦汉皇权统治的加强,自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执掌文书类工作的官吏极大扩充,两汉各级掾属、令史、书佐等,成为传承先秦诸子思想学说、运用“六艺”技能、参与文化艺术教育和创造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或力量,就是本书所言的“掾史”。本书借助简牍、碑铭、诗赋、箴颂、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及艺术论著等,在汉代政治、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研究这一主体职司文艺、据仁游艺的各种艺术活动和现象,从艺术创作角度考察他们与公卿长吏、儒林学士的关系,探析其创作模式、情境和特征,从而确认两汉掾史之于中国古代艺术主体分化、艺术创造力提升、门类艺术衍生、经典作品累积、艺术风格演绎、艺术观念承启、艺术流派形成等诸方面的影响或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