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作家·革命:美国学界丁玲研究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女性·作家·革命:美国学界丁玲研究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5 4.9折 78 全新

库存3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江虹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22048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4617652

上书时间2024-12-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江虹,女,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外文论与女性文学文化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重新评价丁玲的需要

(二)系统解读美国学界丁玲研究的需要

(三)具有比较文学学科意义

(四)有助于开掘中国丁玲研究的深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丁玲研究

(二)海外丁玲研究之研究

(三)美国学界丁玲研究之研究

(四)中关丁玲研究之比较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本书结构

第一章 丁玲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历史

一、丁玲在美国传播与研究的社会语境

(一)二战后美国社会概况

(二)二战以后中关关系的变迁

(三)二战后美国文学理论及研究范式的变迁

(四)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化历史

二、丁玲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概况

(一)丁玲与美国人士的接触与交流

(二)丁玲作品在美国的译介

(三)丁玲在美国的学术研究概况

三、丁玲研究者的代际变迁

(一)第一代研究者:二元对立中的丁玲解读

(二)第二代研究者:尊重理解中的丁玲研究

(三)第三代研究者:多维视野中的丁玲阐释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丁玲女性情爱书写

一、丁玲对新女性情爱的大胆书写

(一)情爱书写的热烈与大胆

(二)情爱书写中的生活与虚构

(三)情爱书写中的性爱与革命

(四)情爱书写中的叛逆与独立

(五)情爱书写中女性欲望的意义

(六)情爱书写中的优生学价值

二、丁玲新女性情爱书写中的救赎与超越

(一)新女性的新尴尬

(二)新女性的反省与搏斗

(三)新女性的救赎与超越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女性与革命的复杂关系

一、丁玲文学的转向论和统一论

(一)丁玲文学创作的两次转向论

(二)丁玲文学创作的前后统一论

二、革命女性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

(一)丁玲曲折的革命历程

(二)丁玲面临的巨大风险

(三)难以言说的革命女性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治性与文学性的纷争

一、传统政治与艺术角力中的丁玲解读

(一)丁玲作品是“宣传的滥调”

(二)丁玲是批评现存社会秩序的作家

(三)丁玲是具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

二、当代文化批评视野中的丁玲研究

(一)丁玲的性别政治——“现代女人如何做女人”

(二)丁玲的文学创作是社会(革命)实践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学界丁玲研究的价值审视

一、美国丁玲研究的洞见与成就

(一)开阔了丁玲研究视域

(二)阐释了丁玲主体性建构历程

(三)构建了多维的丁玲形象

二、美国丁玲研究中的汉学主义表现

(一)汉学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对中国现代革命的偏见

(三)对丁玲文学革命转向的偏见

(四)美国丁玲研究者的理论来源与研究标准

(五)丁玲研究者的身份认同

三、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毋庸置疑,美国学界丁玲研究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个经典选题,或者说是似乎被类型化了的命题。但笔者认为即使是被类型化的研究论题仍有学术创新的可能和空间,其关键取决于研究者在何种语境下如何进行研究,诸如使用了何种理论资源,运用了哪些具体研究手段和方法,体现了何种价值倾向等因素。这些“纠缠、糅杂在一起的”诸多因素综合地决定了该类选题是否仍具有当下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一)重新评价丁玲的需要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即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在剧烈变动、变革和转型中,中国仅仅用百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花费了几百年所经历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丁玲就是中国这种独特的时代变革中涌现出来的现代女性、作家和革命者。这多重身份使得丁玲拥有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她本人传奇且富有争议性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与中国20世纪历史互为镜像。丁玲与她的作品对后世而言是一笔宝贵的文学和精神遗产。在全球化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场城中,丁玲理应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但是如何发掘、继承丁玲及其文学遗产的精神价值,既是一个富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命题,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和挑战性的命题。

如同其跌宕的人生命运,对丁玲的学术评价也错综复杂。这种错综复杂体现为多个维度。第一,丁玲在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地位历史落差巨大。丁玲本人曾概括说:“一个浪来,我有时候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我又被沉入海底!”①20世纪50年代初,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领域正面积极评价丁玲。1958年后,丁玲是文学批评界的批斗对象,甚至被斥为丑角和败类。要特别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丁玲的文学史地位不但未能恢复到50年代,而且下降非常明显,学术界不断出现对丁玲具有否定性的贬斥评价。进入21世纪后,中国学界对丁玲的评价又有一定的提升。第二,丁玲不同时期的作品评价具有鲜明的断裂性,起落沉浮,让人眼花缭乱。20世纪50年代初,得到高度正面评价的是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作品,代表性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莎菲女士的日记》等早期作品则评价较低。1958年后,其早期作品更被斥为“毒草”。“文革”结束后,其早期至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的作品得到学界推崇,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遭到频频发难和贬斥。这种批评颇具有历史的戏剧性。第三,丁玲晚年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也得到差异巨大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丁玲本人推崇的《杜晚香》没有得到学界的好评,批评声不绝于耳;但《魍魉人生》等作品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而且复出文坛的丁玲的诸多言论也引发争议,成为一种被称为“晚年丁玲”的复杂文坛现象。概括来说,学界总是把丁玲作品大致分为政治色彩比较强烈的和政治色彩不明显的两大类型,而且这种分类隐含着“艺术性”强弱的评价。



精彩内容

在全球性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丁玲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家和研究对象。美国相关学者对丁玲有着持续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丁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女性。作家:革命一美国学界丁玲研究史》从美国学界对丁玲的研究入手,介绍了丁玲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历史,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学界对丁玲主要的研究方向及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审视美国学界的丁玲研究,希望对国内的丁玲研究者有所启发,帮助研究者借鉴美国学界J玲研究的诸多洞见和智慧,同时警惕,并避免美国学界生产的丁玲知识和话语中或隐或现存在的文化偏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