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4 4.9折 ¥ 89.9 全新
库存80件
作者文学禹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290805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9元
货号14305811
上书时间2024-12-29
第一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质
第一节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及要求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
第四节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意义
第二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本质内涵——人民立场
第二节内在品质——和谐共生
第三节目标追求——共同富裕
第四节发展过程——和平发展
第五节方法举措——协调发展
第三章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全面推进
第一节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指导
第三节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及要求
第四节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第四章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系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第五章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振兴
第四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有效治理
第六章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突出挑战与关键议题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农民现代化推进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农业发展探微
第四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第一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质
第一节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基础和阶段性任务以及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趋势,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智慧、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赓续历代领导集体现代化发展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在新时代集中表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种全新人类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有其必然逻辑。从理论维度看,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呈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创举。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是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轴线,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所致。从实践维度看,它是借鉴世界现代化第一梯队经验,不断超越自我、追赶先进,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人文主义、具体的理性主义、生机性的自然主义,以及自我修养的实效主义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给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价值原则、目标规划等最深层次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关于现代化发展方式、实现途径、价值评判等方面的有益成果基础上,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推动现代化理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理论基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制度文化内核之建构,离不开传统文化精髓的滋养。”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让中华民族坚定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延绵不绝。得益于这片沃土的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横摔圈尽显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和中国温度。纵览中国的发展方略,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点。
首先,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无等级、无压迫的“大同”社会的向往流露在历史的每一个瞬间。故而当号召推翻阶级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出现在面前时,中华民族很快便与这个似曾相识的伟大理论携手同行,并在开启现代化的历史抉择中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始终将“人”居于天地四方的中心,始终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个人存在、名与实的最终归宿。天地之间,人最尊贵。“恤民安邦”更是历朝历代治国的基本思想。这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让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握历史发展大势。
再次,中国哲学具有“见贤思齐”的观念,推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态度,反对“攻乎异端”,强调和生与共生●,讲究阴阳合璧、求同存异。这样的哲学传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就体现在拥有把“一”看成“三”的“第三种”选择智慧,即在“落后”和“既有模式”之间选择既要追求先进,也不依附“既有模式”。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通“大本”、求“达道”的境界追求,强调和谐共生、万物一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中国式现代化从伊始便不是只关注自身发展的狭隘的民族式模式,而是以心系天下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关系和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尽显担当精神与世界情怀。(二)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揭示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此基础上,既充分尊重现代化发展历史,又充分考虑现实国情基础上,追赶最新现代化文明成果的趋势性存在。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理论逻辑。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我国客观的经济社会“存在”为依据,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制定并完善现代化制度和政策。同时,总……
本书在大历史观和世界视野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定位,通过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透视与横向对比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意蕴,探寻推进农民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进而确保乡村全面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频共振、同步前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