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和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和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87 5.0折 28 全新

库存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震总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0452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1476112

上书时间2024-12-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它是我们民族长期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落脚点,因此它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书中,作者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方面详细展望了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作者简介

韩震

山东省阳谷县人,西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等。曾入选北京市“跨世纪青年理论工作者百人工程”培养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组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欧美哲学、西方历史哲学、价值哲学。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章伟文

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历史哲学、易学哲学、道教哲学。

黄义华

哲学硕士,江西省抚州市市委党校讲师。

蒋胜英

北京教育学院附中教师。




目录

第一章如何理解“和谐”与“和谐社会”

一、如何理解“和谐”3

二、如何理解“和谐社会”7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

第二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27

一、民族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29

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33

第三章“和谐”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51

一、“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53

二、“和谐”是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基础73

三、“和谐”是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85

第四章“和谐”是体现社会主义特征的价值理念97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广泛“和谐”提供保障99

二、社会主义倡导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的真实“和谐”104

第五章“和谐”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117

一、以“和谐”作为世界普遍文化价值理念的理论依据119

二、以“和谐”作为世界文化价值理念的现实意义125




内容摘要
一、如何理解和谐

(一)的含义

在汉字中,这个字,其字形采用作偏旁,作声旁。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最初就是相呼应的意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字: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

相呼应意味着有多种多样的不同因素项并存,这些不同因素项并不是不相关的,而是互相呼应、彼此配合,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在中国古代,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意思:首先是调和音乐中的各种音律,使之能成为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也就是说,将乐器所发出的各种音调、音色相调和,组合成完整的乐曲,或者就指各种声音的协调。

如《广韵》这部书解释,认为是声相应;《集韵》解释,认为它有的意思;《尔雅·释乐》也提出:徒吹谓之和。而《周易·中孚·九二》的爻辞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说法;《礼记·檀弓》也有竽、笙备而不和的说法,《尚书·舜典》则提出律和声;如此等等。

其次,除了有调和音律的意思外,也有调和饮食中各种味道的意思。同时,它也指那些非常适合众人口味的美食,如古代典籍中,就有和味的说法,和味指的就是适合人们口味的美食。

如《礼记·礼运》说: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这里的六和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春天之味多酸,夏天之味多苦,秋天之味多辛,冬天之味多咸,酸、苦、辛、咸四味,如果再加上味,就是五味。甜味的作用是调和,有之效;酸、苦、辛、咸,再加上滑、甘,这就是六和

《礼记·礼器》说:甘受和;《周礼·天官》说: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在中国古代,还可以指人性情修养的理想状态。如《礼记·中庸》所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人们总会感受到喜欢、愤怒、哀伤、快乐、害怕、厌恶、欲求得到等种种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和表达,能否当于其理而合其度,是人们所关切的。如果人们的种种情感在发出时总是合理而适度的,则可以称之为发而皆中节,如此则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