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营造生活的艺术:crafting a life that matter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15
6.3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加]埃米利·伊斯法哈尼·史密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34430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1326847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加]埃米利·伊斯法哈尼·史密斯,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向心理学硕士,目前在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任职。擅长撰写有关文化、心理学、人际关系的文章,作品散见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媒体。她在TED上名为“人生不只是要快乐”的演讲被翻译成36种语言,点击量已逾千万。埃米利出生于瑞士苏黎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长大,目前和丈夫居住在华盛顿。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意义危机
第二章 归属
第三章 使命
第四章 叙事
第五章 超然
第六章 成长
第七章 意义的文化
结语
内容摘要
我家住在蒙特利尔市中心,父母在家里设了苏菲派信徒会堂。每到星期四和星期日晚上,都会有一群修行者聚集于此。苏菲教派是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教派,我父母属于尼玛图拉希苏菲教派。尼玛图拉希苏菲教派起源于14世纪的伊朗,目前在全世界都设有会堂。每隔一周,苦行僧或教友们就会坐在地上冥想数小时。伴着传统的伊朗苏菲派音乐,他们双眼闭合,下巴抵着胸口,在心里默念真主的名字。 在会堂生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相当有吸引力。墙上挂着我父亲雕刻的阿拉伯字母木雕。茶一直热着,空气中弥漫着佛手柑的清香。信徒们结束冥想后,我母亲会端上茶来,准备好枣子,或者用玫瑰水、藏红花、豆蔻和蜂蜜制成的伊朗甜食。有时候由我来奉茶,在每位苦行僧面前一一弯腿的时候,我总要小心地端平那些盛满了杯子、杯托和方糖的托盘。 苦行僧们喜欢把方糖在杯口中点一下,放进口中,再喝一口茶。他们喜欢吟唱中世纪圣哲们的诗章。正如诗人鲁米有言:“自我被从芦苇地里收割/我的悲歌总让人们流泪。”又有阿塔尔写道:“一旦爱从灵魂中发声,就离开自我吧,在那个旋涡中,我们的生活已毁于一旦。”他们也喜欢一起静静地坐着,在悄无声息的沉思中感念真主。 苦行僧称苏菲教派为“爱之路”,那些在路上的人正走在接近真主的旅途中,真主召唤他们放弃自我,永远铭记和敬爱真主。对于苏菲派教徒来说,爱真主意味着爱万物生灵,爱每一个人。慈爱是他们行为的中心准则。我们刚搬到蒙特利尔的新家时,北美各地的苏菲派教徒们都来我们家待了几天,帮助我父母把原本是律师事务所的地方变成了适合教徒聚会的空间。如果晚上有流浪汉敲我们的门,想要点食物和一个留宿之处,我们都会欢迎他进来。有一次,我父亲赞美一位苦行僧脖子上的围巾,那个人高兴地把围巾当作礼物送给了我父亲(从那以后,家里有了共识,我们想要赞美一位苦行僧的私有物时,需要十分谨慎)。 在一些特殊场合,譬如导师来访或邀请新的苦行僧入教团时,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苏菲派教徒们会聚集在会堂数日,在冥想室或图书室的任何角落垫着薄薄的坐垫入睡。那时候,夜里充斥着隆隆的鼻鼾声,白天厕所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但似乎没人为此感到困扰。苦行僧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尽管连续几周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做冥想,他们也会一边用波斯乐器演奏经典苏菲派音乐,一边随着音乐吟唱苏菲教派的诗歌。我坐在破烂的毯子上听着音乐和诗歌,像他们那样把方糖放进茶中蘸一下,也学着像他们一样冥想。 正规的仪式也融入了苏菲派教徒们的日常生活。苦行僧们相互问候时要说“Ya Haqq”(真理),同时把手放在一起,合成一个心形并亲吻这颗心。进入或离开冥想室时,他们会用手指贴着地板,而后放到唇上,“亲吻”地面。当母亲和其他教徒在准备伊朗菜品时,苦行僧们围着地板上的餐桌布席地而坐。我帮忙摆放餐具,然后和父母一起等到所有苦行僧都入座后才坐下。苏菲教徒们安安静静地进食。通常没有人会在吃饭时说话,除非导师先开口;大家也默契地在导师吃完饭之前把自己的食物都吃完,这样就不会让导师久等(然而,导师通常都吃得很慢,不会让吃饭较慢的教徒感到局促)。这些谦恭的仪式对苏菲派教徒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放下自我。在苏菲派的教义中,“自我”被认为是学会爱的障碍。 这样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苦行僧,他们之中有很多人离开了伊朗或其他压抑的社会,来到加拿大和美国生活。一些穆斯林认为苏菲派信众是神秘派异教徒,所以在今天的中东地区,苏菲派教徒依然备受压迫。尽管我认识的苏菲派教徒们大都过着艰辛的生活,但他们依旧对未来充满期待。苏菲派教徒们严格的灵修,强调克己、修行、慈悲、安慰和愉悦的信条,都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也让他们感到生活充满意义。 在我们家冥想的苏菲派教徒们是漫长的人类灵修史的一部分。人类远在存在之初,就已渴望了解是什么为生命赋予了意义。四千年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部人类文学目前的伟大作品,讲述了一个英雄在知道自己终会死去的情况下探索如何度过余生的经历。在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流传的千百年中,人们对如何度过有限的生命的追问从未停止过。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对以下两个问题的回应:“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个疑问延伸出一些重大问题。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存在超越物质的东西(譬如神和圣灵)为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 第二个疑问是在生命中寻找意义。我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生活?干什么事业、建立什么人际关系、参加什么活动才能给我带来满足感?我应该选择哪条路? 纵观历史,宗教和精神体系可以就以上两个问题做出回答。在大多数的传统中,生命的意义在于上帝,或者修行者们渴望与之结合的某种优选现实。遵循道德准则并进行冥想、斋戒和慈善活动,可以帮助修行者更加贴近真理,为其日常生
主编推荐
1.欢娱并不会带来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幸福在于意义。人这一生真的是为了追寻快乐而活吗?除了快乐,是否还有其他值得追寻的东西?本书试图说明,追求意义远比追求个人快乐更令人感到满足。在一个痴迷于快乐的文化中,这本睿智、激动人心的书为我们指明了通向更丰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的道路。 2.寻找意义并没有那么困难,意义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中太多人相信,寻找意义是一种深奥的追求——你必须去遥远的修道院或翻阅尘土飞扬的书籍才能发现生命的秘密。事实是,我们周围均有尚未开发的意义来源——就在这里,就在此刻。这本书将揭示意义的源泉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来赋予生命深度。 同时, 我们将认识到有意义的生活对自身、对学校、对工作环境和对社会大体有哪些好处。 3.讲人生的作品很多,但是本书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作者埃米利·伊斯法哈尼·史密斯综合了当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神经学家,以及文学、历史人物的多元见解(诸如乔治·艾略特、维克多·弗兰克尔、亚里士多德和佛陀),并分享了一些人们寻找意义的真实故事。她还探讨了我们如何开始建立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给我们留下反思和敬畏的空间,培养一种社区意识,并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4.复旦人文学者梁永安、哲学系副教授郁喆隽诚意推荐,作者的同主题TED演讲点击量已逾千万。原书的亚马逊页面评分高达4.5(满分5分),70%以上的读者给出了五星好评,可见此书在内容上经得起考验,能打动大多数读者,引起广泛共鸣。
精彩内容
在一个痴迷于快乐的文化中,这本睿智、激动人心的书为我们指明了通向更丰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的道路。
我们中太多人相信,寻找意义是一种深奥的追求——你必须去遥远的修道院或翻阅尘土飞扬的书籍才能发现生命的秘密。事实是,我们周围都有尚未开发的意义来源——就在这里,就在此刻。
为了了解如何开创有意义的人生,本书作者埃米利·伊斯法哈尼·史密斯综合了当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神经学家,以及文学、历史人物的多元见解(诸如乔治·艾略特、维克多·弗兰克尔、亚里士多德和佛陀)。她运用这些文献以及研究证明了:每个人可以通过意义的四大支柱:归属、使命、叙事、超然,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为了将她所说的意义的四大支柱带入生活,史密斯参观了切萨皮克湾的一个紧密联系的渔村,参与了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天文观星,参加了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深刻经历的晚宴,等等。她还向我们介绍了引人入胜的意义寻求者——比如一位毒枭改过自新后,重新为自己赋予了帮助人们健身的使命;一位艺术家利用她的印度教教养,从创作引人入胜的摄影作品中找到了意义感。她还探讨了我们如何开始建立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给我们留下反思和敬畏的空间,培养一种社区意识,并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媒体评论
1. 献给每一位想要追寻生命意义的人。“活着为了什么”是我们每个人dou会产生的灵魂之问,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满足的是阅读刚需。或许此前你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多,或许你的答案仍然是朦朦胧胧的,阅读本书将证实你的结论,以及解答你的部分疑惑。
2. 讲人生的作品很多,但是本书讲得内容更加深刻,涉及到人生哲学范畴,跨度比较广。本书横跨各大知识领域——正向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学、正念冥想……读者可借此书深入探讨这一生重要的问题。
3. 本书作者的同名TED演讲点击量已逾千万,原书的亚马逊页面评分高达4.5(满分5分),70%以上的读者给出了五星好评,可见此书在内容上经得起考验,因此才能打动大多数读者,引起广泛共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