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52 4.5折 ¥ 68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杜君立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61456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0983206
上书时间2024-12-29
在战国七雄中,北方的赵国时常遭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侵扰。赵武灵王之所以推行“胡服骑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时赵国四周强敌环绕,“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疆兵之救”(《史记�6�1赵世家》)。武灵王担心如果不尽早进行军事改革,“是亡社稷”。于是,雄才大略的武灵王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决定着胡服、习骑射,以骑兵取代华而不实的车兵,作为正式兵种。
赵国开军事变革之先河,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赵军灭中山国后,又南抑魏、齐,北逐三胡,开疆千里,还占领了如今的陕北一带,对秦都咸阳构成直接威胁。
赵武灵王这一突破华夷大防的大胆举措,不仅促进了骑兵的兴起,也迅速改变了春秋以来的传统作战方式。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六韬》1,就已经将骑兵与传统的战车分开并列,并有一篇专门讲述骑兵战术的“战骑篇”。“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
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6�1均兵》)很明显,当时骑兵主要担任侧攻和包抄,而不是进行正面冲击。对骑兵来说,贸然冲击敌阵是危险的,“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六韬�6�1战骑》)。
作为军队组织,骑兵的编制为“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战斗时则以“三十骑一屯,六十骑一辈”来编队。
骑兵作为独立的兵种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但只有到了赵武灵王以后,各诸侯国才普遍装备了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
拥有骑兵的国家,是与西北戎狄毗壤的秦、楚、赵三国,各拥有骑兵万匹;其次是魏国和燕国,亦分别有5000 匹和3000 匹。
这一时期,中原各国骑兵总数不下五六万匹,这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随着骑兵数量的增多,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在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时,“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6�1白起列传》)。秦国5000 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赵军侧翼,断其粮道,将赵军分割包围,使45 万赵军全军覆没,从而创造了“兵贵神速”的经典战例。
当时有一个典故,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有战斗力,当场吃了很多饭;事实上,他主要表现的还是骑马。《史记》中写道:“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由此可见,骑马已经成为战争的日常。
在战火频仍的秦汉时代,中国骑兵逐步从战争的配角成为主角,并迅速走向成熟。
秦灭六国,中国短暂而辉煌的“封建”时代在秦人的马蹄下灰飞烟灭,秦始皇将自己命名为中国人的“第一个皇帝”,他不仅实现了帝国之内的“车同轨”,还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
速公路“直道”。
秦始皇千秋万代的虽然被陈胜、吴广打断,但帝国层的一个小小亭长—比嬴政小三岁的刘邦终于圆了这个。此后两千多年,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延绵不绝。
这一切都来自马的出现。没有马,也就没有一个巨大的秦汉帝国。
自从马进入人类社会之后,骑马和乘车便成为一种统治的古老标志,正如步行是被统治的贱民的典型特征。
中国将步行者称为“徒”,将官吏称为“司徒”,将反抗的平民称为“暴徒”,将流放的苦役犯称为“刑徒”,将平民的劳作称为“徒劳”(意思就是白忙活)。
轮子与马的结合,既象征着征服和法律,也标志着政治和技术。马车将轮子和马地结合在一起,使庞大的帝国获得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此以后,统治便成为一桩可以轻松实现
的壮举。
虽然刘邦恢复了秦始皇建立的秩序,但秦始皇精神遗产的真正继承人却是刘彻。在汉武帝时代,帝国的暴力机器终于实现了从战车到步兵,再到骑兵的革命性转变。从此以后,“兵马”就成了军队的同义词。
与小国寡民相比,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不容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技术问题。如果成本高得已经超出获得的利益,那么帝国就必然崩溃。马车需要宽阔的道路和平坦的路面,而良好的道路还需要经常保养。相对而言,骑马就简单得多,比起轮子来,马蹄子简直对道路毫不挑剔,兼容性要好得多。更不用说省得去制造复杂的马车。
毫无疑问,骑马的普及,使统治者几乎摆脱了道路的限制和对道路的依赖,这大大降低了统治和镇压的成本。
视角——通过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不起眼的小物件的发明、改进与影响,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视角,折射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程。
史料详实——旁征博引,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远古法典、近代哲学……古今中外兼容并蓄。
图文并茂——数百幅绘画、照片、雕塑精美插图,另有数十幅大幅彩插。涵盖古今中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名家盛赞——获得过多项好书、图书奖,许倬云、郭建龙、余世存、梅毅等当代名家赞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