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景、人物、精神在中国城乡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运用:以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场景、人物、精神在中国城乡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运用:以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为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36 6.3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莉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922225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694542

上书时间2024-12-2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莉 女,1987年生,湖北襄阳人,重庆大学风景园林硕士,现为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学与环境设计研究等。主持参与省市厅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1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国电影市场》、《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城市建筑》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研究。

目录
第 1 章 城市文化景观 1.城市景观 景观 城市景观的基本内涵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特点 2.城市景观的文化基因 文化与城市文化 文化景观 城市视角下的文化景观 3.城市文化景观的特征 分化与整合 历时性与共时性 地域性 4.城市文化景观的优化 城市文化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本质 第 2 章 襄阳城市文化景观意象组织架构及价值的生成 1.空间语言———襄阳城市文化景观的基本格调 自然地理条件 襄阳城市历史与城市发展概述 多元交融的文化积淀 襄阳城市文化景观 2.城市文化景观的渊源 三国文化 汉水文化 荆楚文化 第 3 章 襄阳城市文化景观的特质与价值认知 1.构成与活力——文化景观的特质构成 古城空间格局 城防与山水体系 街巷空间格局 建筑风貌与开放空间 文化景观与历史遗存 2.感知与价值——知觉作为价值的基础 知觉体验中的城市景观感知与认同 城市景观的集体记忆与意象 城市景观内在的价值意蕴 第 4 章 景观意象的趋同与景观价值的失落 1.全球化视野中城市景观意象的趋同危机 同质化发展消减城市风貌特色 “千城一面”中迷失的城市景观 人文侵袭下的城市与“乡愁” 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襄阳城市形态演变与景观损伤 城市肌理的断裂与边界的割裂 街道网络的形态危机与空间割裂 水系绿地的破坏与生态恶化 建筑风貌的杂陈与空间挤压 3.城市记忆的消失 城市意象与景观记忆 襄阳城市文化景观感知的弱化 襄阳城市文化景观可意象性的削弱 3.从景观特色的失落到城市精神文化的失落 从景观空间失落到市民的失落 从景观表现失落到游客的失落 从景观识别失落到城市精神文化的失落 第 5 章 文化景观的意象营构与价值重塑 1.襄阳城市文化景观意象营构策略 延续与弘扬”山 -水 -城”景观格局意象空间 演绎现代功能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街道意象空间 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建筑环境意象空间 2.襄阳城市文化景观价值重塑 以审美价值重塑引领的城市景观空间规划 从城市记忆出发建构城市多元地域感 以文脉的延续来指引城市文化景观的创新 以使用者为视角营造城市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1城市景观

1.1.1景观

对于景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辞海》中对“景观”一词就有4种解释。①风光景色。如居室周围景观甚佳。②地理学名词。地理学的整体概念: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一般概念:泛指地表景色。③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在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④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景观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化而形成变化,并逐步发展。在“景观”被引入科学研究的范畴后,各专业领域的学者先后做了基础性的界定工作。概括来说,其形成发展经历了从基于视觉基础的美学概念到从大地景观出发的地理学概念,再到致力于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学概念三个阶段。“景观”(landscape)是一个外来词。在西方,早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这一词汇就被用来描绘耶路撒冷的美丽景色。它的含义等同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或“景致”。近代以来,“景观”一词最早来自绘画,艺术家最早将景观作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面的表现与再现,相当于“风景”的含义。15世纪,欧洲不少画家热衷于风景画。16世纪,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类型。17世纪左右,“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8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才使“景观”与“园艺”联系在一起,开始被园林设计师采用。他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对由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观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并将其发展成设计行业的一个方向。这时的景观成为描述自然、人文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一个总称,包括自然和人为作用的任何地表形态,常用“风景”“风光”“景色”“景象”等术语描述。因此,这时的景观是美学概念的景观——风景,这种针对美学风景的景观理解是后来学术概念的来源。从景观原义中可以看出,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综合和直观的视觉感受。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landscapeassessment)研究,也是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合理地进行风景区规划的基本依据。①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针对风景评价的研究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出现了许多在理论和方法上各具特色的学派。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或称心理学派(psychological paradigm),以及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或称现象学派(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专家学派认为风景价值在于其形式美或生态学意义,主张从“基本元素”(线、形、色、质)分析风景;心理物理学派则认为风景价值是主客观双方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主张从“风景成分”(植被、山体等)分析风景;认知学派注重风景价值对人的生存、进化的意义,主张用“维量(复杂性、神秘性等)把握风景”;而经验学派关注风景价值对人(个体、群体)的历史、背景的反映,把风景作为人或团体的一部分,且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把握。地理学家将景观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如图1-1所示)、草原景观(如图1-2所示)、森林景观(如图1-3所示)、人文景观(如图1-4所示)等,是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观赏休闲价值的景物。1885年,景观概念被德国人温默引入地理学科,引起了地理学界的关注。佐诺维尔德(Zonneveld)认为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水、空气、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域综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后来,德国地理学家冯·洪堡将景观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②,但是此时的景观含义基本上等同于“地形”,主要用以说……



主编推荐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从事中国建筑文化历史研究以及城乡规划研究的学者,讲述中国城乡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以点带面,以此及彼:以中国历史名城襄阳为例,实事求是地指出中国城市、乡村规划及建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彰显中国古代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智慧与中国模式。 ★牢牢地抓住中国城乡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场景—人物—精神这三大核心元素,直击中国城乡建设规划及景观设计中的老大难问题,提出从根本处着手的解决之道。 ★从民族文化自信、继承民族建筑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居民生活宜居得多元高度,提出中国的城市、中国的乡村,必须得有中国的规划、中国的设计、中国的景观、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人物、中国的场景、中国的精神。 ★要将文化自信牢牢地建立在与国民每日生活息息相关、事关国民民族文化认同和生活环境质量的城乡建筑与景观之中,通过建筑景观做出生动活泼、直观生动、独具中国风貌的城市和乡村。

精彩内容
★ 讲述中国城乡建筑规划如何做的实用性著作 ★ 城市文化景观倡导以整体性方法论,协调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 ★ 针对我国城市特色与历史风貌普遍流失的现状,以鄂西北历史名城为例,解读鄂西北历史名城文化景观意象的自然、人工及人文元素构成 ★ 通过对文化景观的理念和空间意象的解析,归纳总结鄂西北历史名城文化景观意象的多元内涵,并探寻其景观意象内涵产生的自然、社会及历史因素,确立古城景观意象元素的感知强度和感知序列 ★ 有效地保存和强化文化景观的场所感与独特性,以实现人的集体记忆传承与城的宜居空间塑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