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0.07 6.3折 ¥ 79.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凯珍,余涛,金涛主编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4497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11404814
上书时间2024-12-27
第一章民俗体育及其相关概念界说
一、学界关于民俗体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民俗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都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概念所指涉的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致使部分研究中上述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概念的内涵。近年来,对这几个概念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又引起了一些学者的争论,但仍然没有被普遍认可的说法。因此,本书对上述概念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希望通过对概念的梳理,清晰地呈现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对民俗体育概念的研究
《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谌祖霞等认为,民俗体育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②。
针对以上概念界定,涂传飞等认为,《体育科学词典》对民俗体育的定义似乎难以把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区分开来;谌祖霞等对民俗体育的界定窄化了民俗体育的内涵,因为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民俗体育是依赖于民俗节日而产生与发展,但并不都是如此,也有很多民俗体育项目是产生于民俗活动之外。涂传飞等进而提出自己的认识: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①。
涂传飞等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界定引起了学界几位学者的讨论。陈红新等认为,民俗体育区别于其他体育的地方在于,其产生时主要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民俗习惯,从而表现出它的集体性、传承性等特点,但在其产生之后,在进行这些民俗体育项目时,并非一定要依附于这种民俗习惯。如同不能说在端午节举行的舞龙属于民俗体育,而在平时举行的舞龙则不属于民俗体育。因而,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间中所创造并为广大民众所传承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传统体育活动。随后,王俊奇提出,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节庆、岁时、宗教信仰、祭祀等形式中,是民众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特点③。
针对陈红新、王俊奇等学者的界定,涂传飞再次撰文指出,对于民俗体育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民俗体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文化;第二,民俗体育是一种具有模式性(类型性)的体育文化;第三,民俗体育是一种仪式化的传统体育;第四,民俗体育是一种传统体育文化,它在时间上可以世代延续,在空间上可以传播和广泛分布;第五,民俗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