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里的故乡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59
5.6折
¥
52.8
全新
库存43件
作者黄孝纪著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12878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8元
货号11383076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黄孝纪,1969年出生于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孙犁散文奖等奖项。近年以出生地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在全国各级期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万字,著有“八公分记忆”系列散文集多部,已出版《老去的村庄》《八公分的时光》等。新作“中国乡存丛书”着眼乡村旧器物、食单、农事等,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旨在为一个时代保留一份乡土记忆,为中国南方乡村立传。
目录
第一辑 春
002 头初一
007 拜年
012 兜盘子
015 舞龙灯
020 耍狮子
026 看戏
030 闹元宵
034 祈雷
038 祈鸟
043 清明
第二辑 夏
050 四月八
054 端午
058 尝新
062 打铜锣
066 算八字
071 寄名
075 烧稿荐
079 请看饭
083 六月六
087 送茶
第三辑 秋
094 七夕
098 七月半
101 中秋节
105 认亲
109 走亲戚
113 重阳节
117 过生日
122 进朝门
127 开宗祠
第四辑 冬
134 冬至
138 帮工
142 进火
146 拜师
150 定亲
155 坐月子
160 腊八节
163 杀年猪
168 小年
172 挂红传杯
176 除夕
内容摘要
节庆里交织的苦涩与欢愉 ◎黄孝纪 在我看来,故乡的一年是从鞭炮声里结束,又在鞭炮声里开始的。从童年到中年,每当除夕子夜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那一刻,鞭炮声骤然响起,响彻村庄,响彻夜空,响彻大地!这剧烈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绵延着家家户户,绵延着村村落落,是人间最热闹的时刻。这一刻,时光的年轮刚刚滚过了一个轮回,又分秒不停地向着下一个轮回滚去。 长久以来,在农耕的故乡,人们都是遵照古老的农历来计算日子,安排农事,顺应四时节庆。最典型的,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加上时辰,组成了天干地支中的生辰八字。在旧日的故乡人看来,无论过生日,还是过节过年,只有按农历,才是有意义的。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千百年来,农耕的故乡依照农历,逐渐形成了一套与生产生活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习俗,有的习俗有着相对固定的日期和仪式,进而成为节庆。在故乡,节庆与习俗是密不可分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等同的,故而这本书取名时也就依照故乡习惯,叫《节庆里的故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时光里,这些浸润到日常生活里的节庆,由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言传身教,传承因袭了下来,直到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年四季,我们在节庆里生活,节庆也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和灵魂,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一年初始,当迎接新年的鞭炮声响彻故乡的夜空,天地交泰,真正的春天来了!在故乡,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端,是头一个初一,无疑是最值得庆贺的。这一天俗称过年,是万家团圆,共享美味佳肴和幸福时光的好日子。为示慎重,这天早上,故乡人家在敬过祖先神灵后,必定会举行一个传杯的仪式,祝福所有的家庭成员,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吉祥如意!这一天,给家中长辈拜年,是故乡的风习。外出拜年,走亲访友,则是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 在为期半个月的春节里,耍狮子、舞龙灯、看戏,堪称旧日故乡最主流的大型年俗活动。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乡有本村师傅教授的耍狮子的队伍,他们大多是热爱武术的年轻人,身体矫健。在故乡一带,耍狮子分为两种,一种是耍单狮子,人数较少,以表演武术为主;另一种是耍神狮子,不但人数众多,还配有全套响器,进朝门,拜祖厅,进宗祠,都有专门的唱段仪式,庄重而典雅。耍神狮表演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通常会与演故事融合在一起,比如十月怀胎,有演有唱,能令人共情而动容,往往吸引着一村老小围观,群众参与性极强。春节期间,各村耍狮子的队伍,经常相互走村拜年,好不热闹! 舞龙灯则更为人们所推崇。在故乡人看来,龙是神物,能驱邪祟,保一村平安。在故乡,用稻草扎龙灯,通常从正月初一下午就开始了,人们在过年的闲暇,聚集在村前的朝门口,当中自然会有人倡议扎龙灯,随即就有热心者抱来干净稻草,有人去后山砍木棒,众人一齐动手,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黄稻草龙便扎将起来。一个村庄必定会扎一条大龙,或是七节,或是九节,或更长,每一节称为一稿,需多人才能一齐舞动。村中的小孩子,往往也会扎一些简单的小龙,俗称狗婆龙,或是一个单独的龙头,或是一节龙身,或是两三稿,撑着木棒,点上几根香火,独自或者两三个人耍着玩儿。在整个春节期间,村中的那条大龙,每天都会有众多的大人孩子一齐举着,簇拥着,挨家挨户收香烛,贺新年。等到夜晚,插满香火的龙灯,伴着喧闹的锣鼓声,在村前的开阔地舞动,在村巷里扫宅驱除邪祟,各家都会放鞭炮,点香火,开门迎接龙神的到来,一派喜气洋溢。这样的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元宵夜龙灯倒灯。 看戏也是故乡人的旧习。一年到头,勤于耕耘的农人,在春节期间,难得好好地放松身心,观赏戏剧。故乡的戏台,在村旁的黄氏宗祠,这是一栋规模宏大的清代建筑,一台台乡村剧团演出的古装大戏,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出了元宵节,生活恢复常态,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耕耘。随着农时节气的推进,惊蛰到来,万物苏醒,雷霆震撼苍穹,春雨哗哗而下,田野葱绿,繁花争艳,百鸟飞翔,一派盎然的春意,播种正当其时!当此之际,故乡人会在特定的日子,祈雷,祈鸟,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绵绵的春雨中,也迎来了一个伤怀的时节,便是清明,家家户户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山岭间不时响起的零星鞭炮声,寄托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无限哀思。 与多雨的春天相比,夏天更多的是晴朗和炎热。这时,早稻已经插下田,正拔节生长,孕育着乡民丰收的期望。旱土里原本绿油油的小麦,也一日日变得黄熟起来。两个传统佳节紧随而至,一个是四月八,一个是端午节。四月八堪称旧时故乡的儿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红蛋,是送给未成年子女的节日礼物;糯米饭、葱花煎蛋,是当天过节的推荐佳肴。在我童年时代,故乡人过端午,都是蒸新麦馒头。麦子出自故乡的土地,又在村旁的水磨坊磨成面粉。在我们家,母亲做的馒头,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放红砂糖的,如半月;另一种是不放糖的,如拳。蒸时
主编推荐
● 【知名乡土文学作家】 作者黄孝纪是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乡土文学作家,是从乡村走出的乡土作家,近年以其出生地八公分村为写作样本,在国内形成持续影响力。 ● 【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获奖图书系列】 《节庆里的故乡》是黄孝纪“中国乡存丛书”重磅新作,丛书中《瓦檐下的旧器物》获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一个村庄的食单》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 ● 【乡土文化的缩影】 知名乡土文学作家亲身经历,细数故乡的节庆习俗和乡村生活,深情再现故乡的艰辛与甜蜜,苦涩与欢愉,悲怆与希望。 ● 【封面选用获奖版画】 封面设计所用版画《声声醉》,获河南省版画展二等奖,是全国美展参展作品。 ●【4幅精美手绘彩色拉页】 知名艺术家历时半年,按照乡村四季变换手绘春、夏、秋、冬四幅拉页,四色彩印,立体化还原乡村节庆习俗场景,提升读者阅读沉浸感。 ● 【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 书中对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进行了细腻而深情的描述,不仅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读者全面了解乡村节庆习俗的佳作。 ● 【中学语文备考参考】 作者黄孝纪的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多个省市中学生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及中学生报纸和杂志,在中学生群体中有广泛的影响力。 ● 【用纸考究,双色+四色彩印】 本书封面采用俄罗斯牛卡,辅文采用精品金色牛皮纸,正文采用高品质轻型纸,辅以纯质纸拉页,双色+四色彩色印刷,具有收藏价值。
精彩内容
在古代,节庆是沟通天人、自然、先祖的一种神秘方式,它浸润着人们最原初的情感、信念和人生态度。《节庆里的故乡》是“中国乡存丛书”(前两部分别入选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之一,是知名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继旧器物、食单、农事主题之后,重点关注乡村节庆习俗的又一部作品。全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大年初一拜年到年尾的除夕,围绕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日常伦理,以散文的方式讲述作者故乡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十种乡村重要节庆习俗,真实再现了一个传统农耕村庄的喜怒哀乐,保留了一段乡土记忆。
媒体评论
● 【知名乡土文学作家】作者黄孝纪是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乡土文学作家,是从乡村走出的乡土作家,近年以其出生地八公分村为写作样本,在国内形成持续影响力。
● 【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获奖图书系列】《节庆里的故乡》是黄孝纪“中国乡存丛书”重磅新作,丛书中《瓦檐下的旧器物》获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一个村庄的食单》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
● 【乡土文化的缩影】知名乡土文学作家亲身经历,细数故乡的节庆习俗和乡村生活,深情再现故乡的艰辛与甜蜜,苦涩与欢愉,悲怆与希望。
● 【封面选用获奖版画】封面设计所用版画《声声醉》,获河南省版画展二等奖,是全国美展参展作品。
●【4幅精美手绘彩色拉页】知名艺术家历时半年,按照乡村四季变换手绘春、夏、秋、冬四幅拉页,四色彩印,立体化还原乡村节庆习俗场景,提升读者阅读沉浸感。
● 【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书中对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进行了细腻而深情的描述,不仅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读者全面了解乡村节庆习俗的佳作。
● 【中学语文备考参考】作者黄孝纪的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多个省市中学生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及中学生报纸和杂志,在中学生群体中有广泛的影响力。
● 【用纸考究,双色+四色彩印】本书封面采用俄罗斯牛卡,辅文采用精品金色牛皮纸,正文采用高品质轻型纸,辅以纯质纸拉页,双色+四色彩色印刷,具有收藏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