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来翰墨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十年来翰墨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1.5 6.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龙翔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5442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0892725

上书时间2024-12-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龙翔(1949-),满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今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968年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1977年调回北京,曾在北京橡胶机械厂及其他企业工作。20世纪80年代拜昆曲名宿周荃庵先生为师学习昆曲,受其影响开始收集满族及北京民俗资料。2011年出版《最后的皇族》(合著)。2012年应邀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撰写《和美岁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史》,负责其中蒙藏学校时期校长小传、名师介绍、杰出校友小传、去台人员简介、1913-1968年学校大事记等。2014年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口述历史中心工作,任副主任。2018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访谈录》(合著),并参与了吴泽霖手稿《麽些族的生活>校点工作。

目录
前言001

第一部分

青少年时代001

一、我的家庭003

二、我的祖父004

三、我的父亲母亲007

四、我的兄弟姐妹011

五、青山居玉器行013

六、花市花儿甲天下024

七、北羊市口027

八、厂甸儿与火神庙043

九、蟠桃宫053

十、抗日战争时期055

十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崇文门内058

十二、公私合营062

十三、过年习俗064

十四、从花市走出来的名人和大师066

十五、花市民谣067

十六、听评书068

十七、北京的高级三轮车夫071

十八、上学079

第二部分 走进荣宝斋081

一、南纸店083

二、新生的荣宝斋096

三、初入荣宝斋103

四、编辑室107

五、资料室111

六、木版水印113

七、荣宝斋临摹古画以及社会影响126

八、初学描线139

九、裱画136

十、侯恺经理140

十一、“反右”运动145

十二、大炼钢铁147

十三、荣宝斋接待工作148

十四、普选155

十五、1959年发生的故事157

十六、昌平种树162

十七、1963年收《苕溪诗》165

十八、许麟庐与“和平画店”168

十九、董寿平171

二十、徐之谦176

二十一、姚为言180

二十二、第一次贵州“四清”183

二十三、1965年发生的事情186

二十四、第二次安阳“四清”188

二十五、年轻时买的几张字画193

第三部分

难忘的十年199

一、“文革”初期的荣宝斋201

二、结婚209

三、参与筹办毛泽东著作出版成就展和文物南迁210

四、第一次到干校218

五、干校回来后214

六、中日第一次笔会219

七、四幅大画的命运223

八、清理查抄物资229

九、怡亲王宝230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231

一、搞鉴定233

二、定价242

三、1977年以后的荣宝斋246

四、赴日收获257

五、访日本和田美术馆259

六、与日本的友好交往261

七、寿山田黄263

八、复制《江山如此多娇》268

九、中国第一次艺术品拍卖270

十、参加拍卖的技巧278

十一、荣宝斋拍卖274

十二、十墨山房藏墨275

十三、退休280

第五部分

人物篇/285

一、陈毅287

二、郭沫若288

三、康生290

四、陈伯达299

五、邓拓与田家英294

六、赵朴初与王雪涛、亚明296

七、“偷师”王雪涛300

八、李可染308

九、我与徐悲鸿作品的缘分310

十、陈半丁314

十一、张伯驹与惠孝同318

十二、于非闇先生印象321

十三、我所知道的吴湖帆323

十四、潘天寿的《竹石双禽图》325

十五、吴冠中331

十六、启功与谢稚柳332

十七、程十发与费新我342

十八、连升三级的林散之348

十九、宋文治351

二十、钱松品354

二十一、颜梅华356

二十二、我所知道的黄胄357

二十三、我记忆中的宋吟可、郑乃珖360

二十四、刘炳森363

二十五、我所知道的范曾365

二十六、北派山水大师陈少梅388

二十七、临摹大师冯忠莲397

第六部分 退休生活405

一、巧遇张大千画作407

二、我收藏的陈逸飞油画409

三、宋元绘画展412

四、希望小学413

五、交友不慎415

六、张大千的一张画417

七、战胜疾病418

后记/423

附录  人名注释/425

内容摘要
荣宝斋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园地。米景扬先生在40余年的荣宝斋生涯里,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率领过中国书画界访问团对外文化交流,负责过大量外宾参观荣宝斋时的接待任务,还是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作者在与米景扬20余次访谈中积累的数十小时音视频素材、数十万字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以人称来完成的一部口述作品。全书以米景扬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由青少年时代、走进荣宝斋、难忘的十年、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以及接触过的27位人物记事、退休生活等六大部分组成,穿插有收藏界各种活动和趣闻、众多有名美术家轶事,也不失为一部荣宝斋百年巨变的别史。

主编推荐
在本书中,米景扬先生饱含深情地回忆童年记忆中的北京城,娓娓道来的老北京风物人情引人入胜;他畅谈中国传统书画,勾画了一幅墨气氤氲的艺术图卷;他追忆荣宝斋风雨40多年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记录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衰荣辱。这里既有奇人异事,又有名人轶事,还有许多凡人小事,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出将入相”,反映了各自的“风光”。 米先生在荣宝斋的40余年,是荣宝斋对内大力保留传统艺术,对外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40余年。那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计划经济转变的时代,他亲历了计划经济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产生的多创外汇思想下的书画市场,也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走向世界、拍卖市场走向繁荣的过程,他的经历就是一本活字典。——北京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的收集者和观察者 张龙翔

精彩内容
荣宝斋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园地。米景扬先生在40余年的荣宝斋生涯里,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率领过中国书画界访问团对外文化交流,负责过大量外宾参观荣宝斋时的接待任务,还是第一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作者在与米景扬20余次访谈中积累的数十小时音视频素材、数十万字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以第一人称来完成的一部口述作品。全书以米景扬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由青少年时代、走进荣宝斋、难忘的十年、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以及接触过的27位人物记事、退休生活等六大部分组成,穿插有收藏界各种活动和趣闻、众多著名美术家轶事,也不失为一部荣宝斋百年巨变的别史。

媒体评论
在本书中,米景扬先生饱含深情地回忆童年记忆中的北京城,娓娓道来的老北京风物人情引人入胜;他畅谈中国传统书画,勾画了一幅墨气氤氲的艺术图卷;他追忆荣宝斋风雨40多年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记录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衰荣辱。这里既有奇人异事,又有名人轶事,还有许多凡人小事,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出将入相”,反映了各自的“风光”。    米先生在荣宝斋的40余年,是荣宝斋对内大力保留传统艺术,对外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40余年。那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计划经济转变的时代,他亲历了计划经济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产生的多创外汇主导思想下的书画市场,也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走向世界、拍卖市场走向繁荣的过程,他的经历就是一本活字典。——北京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的收集者和观察者   张龙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