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32 6.3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蔡忠平|责编:唐飞//李迎新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ISBN978751871141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066720
上书时间2024-12-27
第一章语文教育目的
语文为什么而教?这是一个关系到语文教育价值的根本问题,为此,朱自清曾把自己与著名语文教育家穆济波进行了比较,他说:“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朱自清在许多文章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一节人格教育: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
朱自清在1924年发表的杂感《教育的信仰》中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因为,“学生们既要学做人,你却单给以知识,变成了‘教,而不‘育’,这自然觉得偏枯了。为学生个人的与眼前浮面的功利计,这原未尝不可,但为我们后一代的发荣滋长计,这却不行了。机械的得着知识,又机械的运用知识的入,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只随着机会和环境的支使的人,他们的人生的理想是很模糊的,他们的努力是盲目的。在人生的进路上,他们只能乱转一回,不能向前进行;发荣滋长,如何说得到呢?”。所以作为基础性的国文课,语文教育也应以此为最终目的,并使之得到有效落实。 -
所谓“健全的人格”,在朱自清看来,就是…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①,这是朱自清与当时其他学者所不同的地方。他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思考当时的教育,从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角度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当时一些教育者“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0。针对这样的现状。朱自清提出了明确的人格教育观,希望学校和教师能从“为学’’和“做人”两个方面同时人手,同等看待。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健全的人格”。
落实到语文教育,朱自清将“健全的人格”明确为“(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两大具体目的。对于两者的关系,朱自清说:“这两个目的之中,后者是与他科相共的,前者才是国文科所特有的;而在分科的原则上说,前者是主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在实施时,这两个目的是不应分离的,且不应分轻重的,但在论理上,我们须认前者为主要的。”。根据朱自清的论述,“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是“为学”,是基础;“发展思想,涵育情感”是“做人”,是目标。他将“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的“为学”目的放在前面,“发展思想,涵育情感”的“做人”目的放在后面,很好地说明了语文的学科基本特点和教育目标,与现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属性相一致。
为学: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
在“为学”方面,朱自清认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明确了“读书…‘思想…‘表现”三个方面的习惯或能力,其中的“读书”。是要会读;“思想”,是要会感;“表现”,是要会写。“读书”与“表现”实际上指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这与现在也是一致的,但朱自清独特提出“思想”的观点,这说明在朱自清看来,“读书”是输入,是吸收;“表现”是输出,是外显。“思想”是桥梁,对由“读书”实现“表现”有着重要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